820年前的秋天,大雁开始南飞,一位16岁的忻州青年,翻越石岭关,向南来到了太原盆地北端。西山脚下,汾河岸畔,波光粼粼,秋香阵阵。想必前来参加乡试的他也为这眼前的自然景色所陶醉。忽闻捕雁者说:“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于是,这位青年从捕雁者手中买下这两只死雁,并把它们葬在汾河东侧,堆积石块作为标记,题曰“雁丘”。
青年所为,颇具情怀,自然是感动地,感动天。当时,同行的伙伴们文思泉涌,赋诗纪念。这位青年酝酿沉雄柔婉之风,渲染熔岩雷霆之气,也写就一首《摸鱼儿·雁丘词》:“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众所周知,词之作者就是被后世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的元好问。
元好问的这首《摸鱼儿·雁丘词》在咏叹爱情、唱颂忠贞的文学殿堂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堪称千古绝唱。前无古人,启发来者。真是网罗惊破双栖梦,人间独存痴情种啊!
820年之后,又是大雁南归之时,三五个忻州中年人,从晋阳湖出发,沿着自行车车道,顺着汾河东岸往北进发。秋高气爽,黄叶蹁跹。花红柳绿,草青水蓝。五彩斑斓,生机盎然。鸟语花香的汾河公园婉若两条缤纷的彩带,在自行车的轮毂之下飘飘而过。我们此行的目的地就是汾河雁丘园,一起游览这座富含北国特色的人文生态景观,共同品鉴一回忻州儿郎发出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红尘诘叹和千古一问。
汾河,被山西人称作母亲河,发源于忻州市神池县太平庄乡西岭村的一道山沟中,向南流经宁武、静乐、娄烦、古交、阳曲等县市,到达太原市尖草坪区雁丘园所在位置后,水势已然浩浩汤汤。我们逆流而上,抵达好问楼时业已中午时刻。古色古香、九脊歇山造型的好问楼,韵致典雅,宏伟壮阔。登上观景平台,远眺西山,绵延起伏,青黛巍峨。眼下的花草树木,错落有致,郁郁葱葱。伸出双臂,笔者正想大喊一声,忽然发现南北两边的长廊雁翅展开,眼下的路灯呈现双雁造型,不禁为之一怔。

爱情究竟是什么?这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话题,或许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它可以是元好问《雁丘词》中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的忠贞爱情;可以是《诗经》里面的“死生契阔,与之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两情相悦;也可以是温庭筠口中的“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的柔婉深情。当然,也可以是琼瑶笔下的唯美的接近虚幻的爱情向往。
回归现实生活,面对古人对待爱情的鲜明态度,今人难道还需上下求索、苦苦寻觅吗?哪里有什么“三年之痛”“七年之痒”?都是现代人多情惹的祸。或许是性格不融合、情绪不包容、行为不理解之故。难道不是吗?把《雁丘词》中象征男女忠贞的爱情,扩展到家庭亲情、朋友友情、民意世情当中,让至真至善至美汇聚成一股人间暖流,浸润到汾河、到黄河、到长江、到五湖四海,人类命运共同体何愁不得铸就?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构建一个充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大家庭,还会远吗?唯愿雁丘永存。
吸纳了能量,恢复了精神。我们决定细细地品品这园中的楹联文化和石刻艺术。沿着爱心池畔,往东行走二百余步,再次看到了“莺燕石”石刻。此时,赵坤变得谦虚起来,急忙找寻出自何处?原来,《雁丘词》中有言:“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定睛一看,为设计者的匠心选石所折服。这两块石头均是由黄土与青石经地质运动混合形成。我们顺着步道向南来到只影轩。此轩紧靠汾河,为观赏大雁栖息的最佳位置。但见悬挂楹联:“沙水有情留过雁,乾坤多事泣秋虫。”此联出自元好问《寄杨飞卿》,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重重的乡愁,悠悠的思念,跃然纸上。
惜未觅得南归之雁。沿着临轩的步道,我们往北漫步。在双雁戏台的西侧下方,道路两边摆放柱石,整齐有序。上面刻有“白头偕老”“比翼双飞”“浓情蜜意”等爱情成语,全部用铁链相扣连接。我想,石柱如此安放,在数量上肯定是有讲究的。赵坤颠着指头,数一数二,最后报数36块。这时,往西一瞥,刚才游览的雁丘堆,走过的横汾路,登临的千山亭,还有当年箫鼓,悉数纳入眼中。
亭台楼阁,堆石布景。我们流连于“大爱无我”“不离不弃”“心在苍穹”“观山听水”“问心”“望雁”“忠贞”等石刻作品之前,不必说这些词语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也不必论如此形态各异的石头从何而降,单是从书法作品的角度去欣赏,已然是美仑美奂,美不胜收了。我们上到双雁戏台之上,青年元好问铜像伫立于巨石右侧,面向太原古城。巨石东面完整地刻就了《摸鱼儿·雁丘词》。赵坤带头,我们一起诵读,共同赏析。
确乎,若是不诵读雁丘词,真的是看不懂雁丘园。日头渐渐靠近苍翠的西山,我们起身南归。回望雁丘,情在何处?爱归哪里?义居啥地?只见水天同色,林草共绿,亭轩皆景,融为一体。整个汾河岸畔,呈现为一幅动感的画面。奔腾的河流,与静谧的远山、耸立的高楼形成鲜明的对比。远山、高楼、河水、游人、鸟儿、花木、风筝,同处一顶蔚蓝苍穹之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这不正是现代人谱写的一曲新时代的雁丘词吗?唯有千古一问,久久回荡在汾河的上空,诉说着亘古不变的情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