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古韵翰林』,关注古翰
国学经典,共学勉之
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万世师表‘。《孔子家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智慧,是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历经千年仍能指导现代人的品格修养和人际交往,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
【壹】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释义】君子用行动来表达观点,小人只会夸夸其谈。
真正有品格的人从不夸夸其谈,而是用行动证明一切。农夫不对庄稼夸耀勤劳,但秋收便是最好答案。那些整日高谈阔论的人,往往是内心空虚的表现。古人云‘言多必失‘,话说得越多,破绽越明显。言不如行,行胜于言。与其在言语上争高下,不如在行动中见真章。
【贰】
美功不伐,贵位不善。
【释义】有了美好功绩不自夸,身居高位不炫耀。
梅花从不因暗香而张扬,稻穗越饱满越懂得低头。真正有成就的人反而越发谦逊内敛。时刻把功劳挂嘴边的人,往往功德有限;整日炫耀地位的人,多半德不配位。老话说得好:‘真金不怕火炼。‘品格如陈酒,越久越香却不张扬。功高不自伐,位尊更谦卑。
【叁】
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
【释义】君子专心修养品德,不会因贫穷困顿就改变节操。
竹子无论生长在悬崖还是平原,都保持挺拔身姿。真正的君子,品格如磐石般坚固,不因外在贫富而动摇内心坚守。贫困只是外在境遇,节操才是内在财富。古人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正是此理。穷不失志气,困不改初心,这才是人生真正底色。
【肆】
知而弗为,莫如勿知;亲而弗信,莫如勿亲。
【释义】知道却不做,不如不知;亲近却不信任,不如不亲近。
这道出了人际交往的深层智慧。知道正确却不践行,知识反成心中负担;与人亲近却不信任,关系注定充满猜疑痛苦。如农夫常说:‘种地不除草,不如不种好。‘半心半意的投入,比完全不投入更糟糕。知行要合一,情信需同步,要么全心全意,要么干脆放手。
【伍】
树欲静而风不停,子欲养而亲不待。
【释义】树想安静但风不停,子女想赡养但父母不等。
这是人生最痛彻心扉的感慨。时间如流水一去不返,我们总在失去后才懂珍惜。多少人忙于追求功名,却忽略身边日渐老去的双亲。等功成名就时,父母已不在,只留无尽悔恨。俗语说:‘有钱难买早知道。‘孝顺不能等,爱要及时表达。树静待风止,情深莫待迟。
【陆】

祸至不惧,福至不喜。
【释义】灾祸来临不恐惧,幸福来临不狂喜。
这是超然的人生境界。如大海面对狂风暴雨依然深沉宁静,智者面对起伏也能保持内心平和。灾难来临不被恐惧吞噬,因为明白‘柳暗花明又一村‘;幸福降临不被喜悦冲昏,因为懂得‘花无百日红‘。老话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祸福如云烟,心境自安然。
【柒】
少而不学,长无能也;
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
有而不施,穷莫之救也。
【释义】少时不学长大无能;老时不教死后无人思念;有能力不施救困难时无人帮助。
三句话道出人生三阶段的责任价值。年少如春播种,不播种没有秋收;年老如夜明灯,不照亮别人失去存在意义;有能力如甘井,不供人饮用就成死水。民谚:‘独木不成林。‘人的价值在于与他人连接和贡献。少学长有用,老教死有名,有施穷有救。
【捌】
毋以其所不能疑人,毋以其所能骄人。
【释义】不因别人不能做某事就怀疑,不因自己能做某事就骄傲。
这体现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每个人都有长短处,如五指不一般长各有用途。用自己长处衡量别人短处既不公平又会错失良友。因某项能力看不起别人更是狭隘浅薄。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处。疑人不如信人,骄人不如学人。
【玖】
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
君以此思危,则危可知矣。
【释义】水能承载船只也能颠覆船只,君主以此思考危险就能预知。
水的双重性质揭示事物辩证规律。民心如水能载君王也能覆君王;朋友如水能助成功也能致失败;权力如水能成就也能毁灭。万物皆有两面性,关键在把握运用。聪明人懂得‘居安思危‘,顺境保持清醒。载舟覆舟在一念,成败得失看人心。
【拾】
受人施者常畏人,与人者常骄人。
【释义】接受恩惠的人常害怕别人,施恩于人的人常骄傲自满。
这揭示人性微妙心理。接受恩惠者心怀恐惧,因欠债还债压力让人不安;施恩者容易傲慢,因觉得高人一等。这些心理都不健康。真正智者明白,给予是快乐,接受是勇气。如春雨润物细无声,既不张扬也不负担。施恩不图报,受恩不忘情。
图|古韵翰林 文|古翰整编,仅供交流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