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后,新生苏俄政权建立了镇压反对势力的肃反机构,简称“契卡”。是一把“红色恐怖”之剑,可以不经法律程序处决镇压对象。契卡在令政权的敌人胆寒的同时,也为肃反扩大化开辟了道路。它的缔造者,就是一位备受争议的历史人物——捷尔任斯基。

(捷尔任斯基)

费利克斯·埃德蒙多维奇·捷尔任斯基,1877911日生于俄属波兰王国维尔诺省奥希米扬内县捷尔任诺沃小庄园里的一个犹太裔小地主贵族家庭。

1894年秋,捷尔任斯基加入维尔诺社会民主主义小组,从此倾心于左翼革命。1895年秋加入立陶宛社会民主党,次年4月辍学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捷尔任斯基)

18973月,捷尔任斯基到了科夫诺,出版第一期波兰文地下报纸《科夫诺工人报》,并领导了阿列克索特的罢工斗争。7月,他一次被捕,被判处3年流放,18998月从流放地维特亚卡省秘密逃回到维尔诺。他的革命生涯,11年在监狱中度过。他反复被捕、被判流放或服苦役,又一次次地逃脱。其革命经历也日益丰富,先后参加波兰与立陶宛社会民主党和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的活动。

(捷尔任斯基的囚犯像)

19064月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代表大会上,他第一次见到了列宁。

1917年,俄国爆发二月革命(俄历,公历为3月),罗曼诺夫王朝垮台,服苦役中的捷尔任斯基获释。8月,他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第6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和中央书记处书记。1016日,他当选党中央革命军事总部成员。十月革命期间,负责斯莫尔尼宫与起义军的通讯,参与攻打冬宫的组织工作。

(捷尔任斯基)

苏俄政权成立后,他在党政最高层先后担任众多职务,范围横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但是,捷尔任斯基之所以被世人牢牢记住,就是因为他是契卡的缔造者和领导者。

十月革命后,新生苏维埃面临复杂而混乱的局面。严峻的挑战不仅来自国内旧政权的反对势力、刑事犯罪活动以及消极怠工现象,而且来自国外反对的围堵和颠覆。

这时,一个主要从事镇压国内敌对势力的机构应运而生。在致苏维埃政府的报告中,捷尔任斯基阐述了自己的理念:“别以为我会寻求革命的公道途径。我们不需要公道,是面对面的战争,是你死我活的战争。我建议并请求建立一个同反革命进行革命清算的机构。”

(左起:斯维尔德洛夫、列宁、斯大林、捷尔任斯基)

列宁指示捷尔任斯基建立一个“有组织的专门暴力体系”,用非常手段同一切反对势力作斗争。

1917126日,苏维埃俄国人民委员会在听取了“关于全俄规模怠工的可能性”问题的报告后,决定委托捷尔任斯基组建一个特别委员会,以制定镇压罪恶怠工行为的办法。

1220日,“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消除怠工特别委员会”成立,捷尔任斯基任主席。该委员会的俄文是一个长长的名字,其缩写为“ВЧК”,汉语音译为“契卡”。后来,该委员会改称为“全俄肃清反革命和打击投机及权力滥用特别委员会”,简称为全俄肃反委员会,缩写仍为“契卡”

(契卡领导层)

1228日,捷尔任斯基号召各级地方苏维埃成立肃反委员会。1918年,苏维埃政府在运输部门、军队和边境地区成立了专门的肃反机构。

契卡一诞生,就以剑和盾为徽章。它是一个镇压机关,其锋芒直指报刊舆论、立宪民主党、右派社会革命党人和罢工怠工者。司法人民委员部决定:契卡可以独立进行逮捕和枪决,作为一个制止反革命的政治机构,它有权制定进行斗争的措施

捷尔任斯基形容契卡是“一个用革命的手段来对付反革命的机构”,其工作方式是“实施恐怖政治,逮捕和消灭阶级敌人,消灭他们在革命前所扮演的角色,消灭他们的阶级联盟,消灭他们的肉体和精神。”

捷尔任斯基强调:“契卡工作人员是革命的士兵,他们用不着做什么侦察或暗探的工作,对契卡来说,有枪决犯人的权力是无比重要的。”

1918829日,彼得格勒的契卡领导人乌里茨基被社会革命党人枪杀。第二天,列宁在莫斯科米海尔松工厂演讲遇刺,女凶手卡普兰被抓获。捷尔任斯基和契卡迅速反击。3天后,卡普兰被枪毙。此后,大规模逮捕开始了。一切受怀疑的人都被抓了起来。

(捷尔任斯基和战友们)

95日,苏俄政府通过了《关于红色恐怖》的法令,宣布要以“红色恐怖”对付“白色恐怖”,誓言要对阶级敌人实施严厉的惩戒。

919日,苏俄政府正式授予契卡可以不向革命法庭报告就行使逮捕和处决的权力。一位契卡领导人曾说,在“革命恐怖”时期,“契卡完全独立地进行搜查、逮捕和枪决,只在事后才向人民委员会和苏维埃执行机构报告”。

契卡具有高度的神秘性和独立性。它不隶属于任何地方党政机关,其行动和手段不受司法机关约束。它无所不管,从消灭反动派到抓怠工、投机倒把、小偷小摸等等,甚至对稍微表示不满的人也加以残酷打击。

(捷尔任斯基)

1918年,契卡已发展到3万余人,有了40个省级、365个县级肃反委员会。在列宁和最高苏维埃的授权下,契卡有权在处于战争状态的地区就地处决反革命分子而不需要经过审判。于是,契卡被赋予巨大的权力,在侦查案件时每每凌驾于法律之上,如可以任意搜查私人住宅。根据行动的需要,契卡还设立了大大小小的集中营。

19181025日,在捷尔任斯基缺席的情况下,布哈林、奥尔明斯基、彼得罗夫斯基等人对契卡提出批评,他们认为将全部权力给予一个似乎凌驾于苏维埃之上的组织极不妥当,必须遏制该组织的发展。但契卡的支持者们很快就占据了上风,他们通过决议赋予契卡继续活动的合法性。

捷尔任斯基高大、瘦削、对工作极端热忱,被称为“铁腕费利克斯”。托洛茨基称他“具有内在的诚实品格、热情的个性和易于冲动的天性,且不曾为权力所腐蚀”;被他逮捕的英国情报员洛克哈特认为他具有“清教徒和早期耶稣会士的自我牺牲精神以及禁欲色彩”。

(捷尔任斯基)

其实,捷尔任斯基被繁重的工作折磨得精力憔悴。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我处在斗争的最前沿。我决心战胜危险并发现这些威胁,同时自己也变得残忍。我很疲惫,但精神支撑着我,不会感到苦闷。几乎从不离开办公室,在这工作,累了就在屏风后的角落里睡去。我已经在莫斯科几个月了。我的地址是:大卢比扬卡路11号。”

在党中央书记斯维尔德洛夫的劝说下,捷尔任斯基乔装打扮,探望了侨居在瑞士的家庭。他的儿子早在8年前就出生了,但这是捷尔任斯基第一次看到他的儿子。

对于镇压对象,契卡采取的手段极其残酷。例如,1918717日,已逊位的俄皇尼古拉二世及一家人未经审判就被契卡秘密处决,并泼酸掩埋(199871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圣彼得堡给尼古拉二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全俄上下,成千上万的被捕人员未经审讯即被枪决,其中很多人只是因为其身份为知识分子、产业家或神职人员。

契卡及其缔造者——捷尔任斯基/早期苏俄的“红色恐怖”之剑,克格勃的前身

(尼古拉二世一家)

契卡在镇压反对势力的同时,也将恐怖气氛传播到全俄的所有角落。

据契卡档案统计,1918-1920年间,契卡处死的人数高达12,733人。这个数据只是总数的一部分,不包括契卡在各地分支机构的行动。历史学家估计,19171922年期间被处死的实际人数高达14万至50万之间。在此期间,契卡完善了处决制度:在黑暗的地牢里朝受害者脖子后面开一枪。

(捷尔任斯基)

通过游历全俄,捷尔任斯基开始察觉到,用于敌人的“红色恐怖”正在使无辜的平民遭到波及。例如,在1920年和1921年的平叛行动中,有1万多平民遭到迫害。捷尔任斯基对此无法忍受。契卡,已经变成政客滥用权力排除异己的工具。以布尔什维克的“剑与盾”自居的契卡,也将枪口对准了人民。后来斯大林发动的骇人听闻的“大清洗”运动,就是契卡无视法律的镇反方式的延续。

捷尔任斯基在在俄共()十大上发言:“同志们,你们提名我进入中央委员会,可能是想让我当契卡主席。我不想再干了。最主要的是,我无法再在那里工作下去。如你们所知,我手持惩戒之剑砍向阶级敌人的头颅时从未手软过。如你们所知,同志们,我在革命斗争中,为工农谋福利时,从不吝惜自己。现在我不得不去迫害他们。我做不到,请理解我,我做不到!恳请撤销我的候选人资格。

(俄共十大)

他的请求被驳回了。因为,全俄上下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捷尔任斯基。这时,苏维埃政权在全俄各地站稳了脚跟。捷尔任斯基调整工作方式,签发了如下命令:“苏维埃不应把那些从事小偷小摸和投机倒把的工人直接送到监狱,而应留在工厂被好人感化;除非从事恐怖和公开的暴力活动,政治犯不再立即枪决。”

19221230,俄罗斯、外高加索、乌克兰、白俄罗斯联合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苏联

(苏联)

此后,捷尔任斯基削减了契卡的一半成员,改组为国家政治保安总局,简称ГПУ/“格别乌”,并交给缅因斯基接管,自己更多的参与经济建设活动。

苏联建立初期,契卡扫除了白俄时期充斥的黑帮、流氓、娼妓等社会丑恶现象,镇压了多起城市武装叛乱。

到捷尔任斯基的晚期,国家安全机关加大了控制社会的力度。1922年,捷尔任斯基成立了一个“知识分子处”,专门负责搜集和整理知识分子材料,逐步建立起了完备的知识分子档案。这为后来的大清洗开了不好的先河,也成为捷尔任斯基受到负面评价的重要因素。

1922年契卡格鲁吉亚成员身份证件)

契卡也担负着对外情报工作。苏联情报人员以外交人员身份为掩护派驻外国的做法,从捷尔任斯基时期就已开始了。1917年底,捷尔任斯基尝试进行了一系列的对外情报收集工作。

192012月,契卡成立了国外处,负责对外情报工作。所有与苏联建交的国家都要设立情报站,没有建交的国家则要秘密潜入收集情报。后来,契卡由对内防御转向了对外进攻。

契卡成立初期,其成员没有制服,只弄到了一些款式不一的皮衣。自此,皮衣就成为契卡的身份标识。契卡人员往往头戴蓝帽子,身穿黑色皮衣。不论昼夜,人们会看到一群契卡成员,行动迅速且熟练地逮捕嫌疑人,关起来审讯或让他消失。不久之后,全国都以极为恐惧的心情开始谈论起“穿皮外衣的人们”来了。

(契卡人员)

契卡是捷尔任斯基一手缔造的,也是他以自己的面貌创造出来的。捷尔任斯基所做的一切,与追求自己的荣华富贵没有任何关联。十月革命时期,很多人如此评价捷尔任斯基:“他生活下去只需要三样东西:工作、面包和清水。”他从不看戏,不看电影,他甚至没有家,只有卢比扬卡的办公室。他拒绝享受任何特权,从来不吃小灶。一个老兵负责在契卡普通食堂为他打饭。如果老兵拿来什么好吃的东西,捷尔任斯基就会用审视的目光打量老兵,问道:“今天其他人吃的也是这些吗?”老兵赶紧回答:“是的,是的,大家吃的都一样,捷尔任斯基同志。”

捷尔任斯基给人们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那双深陷的眼睛闪烁着狂热信仰的冰冷的光芒。他从来都不眨眼,似乎他的眼皮是瘫痪的。”

(关于契卡的中文书)

在苏维埃政权初期,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受到普遍信任的三巨头是列宁、捷尔任斯基和斯维尔德洛夫。

早年的监狱生活和多年的紧张工作,使捷尔任斯基的健康受到严重损害。1926720日上午,捷尔任斯基感到身体有些不适。下午3时,在联共(布)中央全会上,他讲了许多话,情绪比较激动。只见他嘴唇发乌,脸色惨白,不时捂住胸口。与会者不安地注视着他的神情,但是谁也没想到这是他最后一次发言了。

(《捷尔任斯基传》中文版)

回到办公室后,他照旧吞咽了两片面包和一杯白水,又开始伏案办公。晚上八九点时,他感到心脏有些刺痛,便抚了抚胸口,继续审阅桌子上堆成小山的卷宗。十点左右,他感到了窒息,他伸手去按电铃,但挣扎了一会,手指竟然无力按下,细长的脖子一丝力气也没有了,头垂在了桌子上。十一点半,勤务员进来给他送水,发现年仅49岁的他已经去世了。

后来,契卡经过历史变迁,多次改名,其最后的名字是国家安全委员会,简称“КГБ”,即克格勃。

(剑与盾:从契卡到克格勃)

契卡直属于苏维埃人民委员会,1918年苏俄政府迁都莫斯科,契卡总部也于1920年搬到莫斯科市中心的卢比扬卡广场11号,即现在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总部大楼内。

克格勃对捷尔任斯基的崇拜是在1926年他去世之后立刻兴起的。193712月庆祝肃反委员会成立20周年之时,捷尔任斯基被誉为“不知疲倦的布尔什维克,不屈的革命勇士”。

(克格勃总部)

克格勃总部大楼位于莫斯科卢比扬卡11号,其前方是卢比扬卡广场。19581220日,在卢比扬卡广场上,捷尔任斯基纪念碑揭幕,该广场也被改称为捷尔任斯基广场,克格勃新成员都要向捷尔任斯基的塑像宣誓。

33年后的1991822日,“八一九”事件之后,捷尔任斯基的塑像被作为“苏联恐怖统治的象征”被推倒,内务部莫斯科总局的捷尔任斯基半身铜像也被撤除。

(左:1958年雕像落成/右:雕像拆除)

2004年,俄罗斯一项“如何看待十月革命人物”的民意调查显示,46%的受访者对捷尔任斯基抱有好感。20051110日,俄联邦“警察日”当天,捷尔任斯基的半身铜像时隔14年之后又重新竖立在莫斯科内务总局的大院内。

(捷尔任斯基雕像)

2023911日,捷尔任斯基的全身雕像在俄罗斯联邦对外情报局总部落成。俄对外情报局局长纳雷什金在揭幕式上表示:捷尔任斯基是那个时代的象征之一,是诚实、奉献和忠诚的旗帜。

阅读后,请点击右下角的“点赞”、“红心”并转发,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