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良(1895-1977)是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上一位极具传奇色彩的女性艺术家。她以突破时代桎梏的勇气、融贯中西的艺术语言和独特的个人风格,在20世纪中国艺术发展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潘玉良 | 中国女梵高,一代画魂

出生于安徽桐城贫苦之家,幼年沦为孤儿,14岁被卖入青楼,后得芜湖海关监督潘赞化赎身并纳为妾室。这段经历成为她早期创作中女性意识觉醒的重要底色。1918年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师从刘海粟、王济远等,成为首批接受西画教育的女性之一。因出身遭非议,却以坚韧性格坚持创作。1921年公费赴法留学,先后就读里昂中法大学、巴黎国立美术学院,与徐悲鸿为同窗;后转学雕塑于罗马皇家美术学院,成为首位获意大利国际美术展览会金奖的中国女艺术家。1928年回国任上海美专西画系主任,后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因社会保守势力排挤,1937年再度赴法,直至逝世未归,在巴黎持续创作并举办个展。

潘玉良的艺术实践打破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界限,形成独具辨识度的’潘氏风格’:将中国书法中的’骨法用笔’融入素描,以遒劲流畅的线条勾勒人体,既具西方解剖学的精准,又含东方写意的韵律感。

徐悲鸿称其’中国印象派第一人’;法国艺评家叶赛夫认为她’合东西方艺术于一治’。其艺术不仅是技法的融合,更是文化身份的重构——以东方美学内核驾驭西方形式语言,在20世纪全球化语境中树立了中国现代艺术的独特范式。她的生命历程与艺术实践,成为研究女性觉醒、文化迁徙与艺术现代性的重要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