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粽子不端午
文/潘铭芳

端午节的到来使我家的小冰柜负担一下子增加了,被一包包承载关爱的粽子塞满了,有嫂子给的五芳斋蛋黄肉粽,隔壁小婶婶给的五花肉粽,婆母做的干菜肉粽…,用我家周先生的调侃话说”格几日的早饭都是’粽上粽下’的箬壳香”。
所以,当老妈昨天下午电话里说”糯米买了来浸泡好了,夜里备好肉、蛋黄、赤豆、蜜枣裹粽子”。我和她说”吃力挬煞格勿要裹了,明朝我去的时候会拿几只粽子和腌鸭蛋,端午个日吃吃应应景么好了”。老妈说"节头节脑么总要自家动手做点吃吃咯,你们三份人家分分放在冰箱里好当早饭当点心"好吧,你自我认知手脚还灵泛,你开心就好。
老妈每回裹粽子必须要有尖角粽和斧头粽2种,似要炫一下她的手底活不错,当然粽子一个个的确实棱角分明,小巧又紧实,深得左邻右舍叔伯婶娘的夸赞。老底子在我小时候记得就是纯糯米粽子,当柴灶镬里飘出来的米香混着箬壳的清香钻入鼻子,猴煞勿及的围在灶台边,等老妈从镬子里拎出几只,一个个剥好放在小碗里,莹白软糯的粽子上撒一小勺红糖,唉呀呀,这份满足的记忆是无论过去多少年也忘不却的美味。
等家里条件好转些的时候老妈就在尖角粽内加自己种的红芸豆,斧头粽内嵌入一小小条(比丝或片多一丢丢)肥瘦相间的五花肉),而现在的粽子形状还是那2种,加的料那是丰富多彩,想吃啥口味就裹进去啥花样,但有一样是老妈永恒不变的执着,尖角粽为甜口,斧头粽为咸口。有时候我也会凑热闹,一起来动手试试,试着试着也便从”破坏分子”晋级为”有点样子”了”,哈哈,只要肯去做,手残党也会成巧手潘的。
何为人间有味是清欢?大抵便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