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南唐后主李煜,多数人会联想到他“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句。但很少有人知道,李煜和他的父亲李璟,都曾经历了惊心动魄的权力博弈。

南唐时期诞生的一些画作,看似描绘人物、雅集,背后却暗藏着复杂的政治纠葛。今天,“保密观”和您一起探索这些画作的秘密。

《重屏会棋图》:皇位继承的“兄终弟及”密码

南唐中主李璟虽有开疆拓土之心,却因战事失利,国势渐衰。当时,李璟儿子年幼,三个弟弟年富力强且手握重兵。为防止弟弟们谋反,李璟给弟弟们封地提职,还宣布实行兄弟相传的继位制。

宫廷画师周文矩奉李璟之命,创作了暗藏继位顺序的《重屏会棋图》,原作已失传,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的是宋人摹本,为后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为何说画和继位顺序有关?且看画面核心的棋局,棋盘上仅黑子,有专家推测这是在摆星象图,棋子组成北斗七星形状,斗柄指向李璟,象征其至高皇权。

同时,画中四人的服饰、座次也暗藏玄机。李璟与三兄弟普通襆头不同,独戴象征隐士的方山巾。座位按“尚左尊东”仪规安排,李璟坐左边主位,三弟景遂在右边次主位,四弟景达和五弟景逷在前排对弈。暗示出“兄终弟及”的继位顺序:李璟→景遂→景达→景逿。

此外,“重屏”设计形成画中有画的效果。第一重屏风里的“偶眠图”和第二重屏风里的山水图,营造出闲适、宁静的氛围,看似展现南唐皇室关系和睦,实则是在粉饰太平。

《韩熙载夜宴图》:密探的监视与真相

真实的历史满是鲜血与阴谋。李璟的长子李弘冀为夺皇位,毒杀叔父景遂,这一举动直接打破了“兄终弟及”的传承秩序。最终,李璟的六子李煜意外继位,成为南唐的末代君主。这位被后世称为“李后主”的才子,本该在诗词歌赋中悠然自得,却被迫卷入了政治漩涡。

李煜继位后,南唐政权已岌岌可危,朝堂上下人心惶惶。李煜怀疑大臣韩熙载暗中结党,图谋不轨,为探清虚实,他派遣顾闳中作为“密探”潜入韩府,将宴会场景如实绘出。顾闳中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和精湛的画技,将夜宴上的细节,从歌姬的舞姿,到宾客的交谈,以及韩熙载的神色,都一一记录下来,绘成《韩熙载夜宴图》。全卷共分五段,以屏风分隔画面空间,依次展示了琵琶演奏、独舞、小憩、合奏、送客的场景。画中的韩熙载神情颓废、举止萎靡,这种表现成功消除了李煜对他的戒备之心。

李煜若只想了解韩熙载动向,安排探子汇报便好,为何要绘制此图?

原来,李煜曾想重用韩熙载,却听闻他沉迷酒色。绘图赐给韩熙载,一方面含蓄批评他私生活荒唐,另一方面暗示其一举一动都在掌控之中。这幅图,既维系了君臣体面,又传递出政治警示,成为南唐宫廷权力纷争的独特见证。

人物画像:北宋与南唐的隐秘谍战

你只知李后主的文采,却不知他和他爹都经历了什么……

彼时,派画师画下其他国家的朝臣写真并非什么稀罕事。李煜曾派画师混入前往北宋的使团,带回了赵匡胤的画像。相传,当他看到画像中赵匡胤“虎背熊腰、目光如炬”的形象时,不禁“忧惧不知所为”。

《宋太祖半身像》

然而,李煜或许未曾想到,他所忌惮的赵匡胤,也曾用同样的手段对南唐进行着精心布局。

宋初,赵匡胤巧妙地利用“谍画”作为离间手段,以达到借刀杀人的目的。据《续资治通鉴》卷七记载,赵匡胤暗中获得了南唐军事统帅林仁肇的画像,挂在一间空馆舍中。当南唐使臣前来时,赵匡胤故意引他们去看,暗示林仁肇已归顺北宋,这座馆舍便是为他准备的。使臣们信以为真,回国后立即禀报李煜。李煜本就对林仁肇有所忌惮,再加上奸臣的谗言,最终毒杀了这位忠心耿耿的将领。林仁肇的死,削弱了南唐的军事力量,直接加速了南唐的灭亡。

画像本是静物,然而在这场北宋与南唐的情报战中,却化作了传递信息的“棋子”,影响着历史的走向。

各位看官,本次探秘之旅暂时告一段落。如果你对这段历史还有更多想法,或是发现了画中更多未被提及的细节,不妨与我们分享。

参考文献:

1.余辉.《重屏会棋图》背后的政治博弈——兼析其艺术特性[J].故宫学刊,2015(03):214-229.

2.余辉.关于《〈重屏会棋图〉背后的政治博弈——兼析其艺术特性》的补充[J]. 故宫学刊 ,2016(02):366.

3.代德海.再现与隐喻:《重屏会棋图》中的重屏画[J].艺苑,2019(01):46-48.

4.《余辉:宋代谍画——绘画的特殊功用》“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公众号 (2022年10月13日)

本期编辑:车   帅

封面设计:木   容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