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经常感到疲惫不堪,却查不出原因?或是明明没生病,身体却总有小毛病?中医认为,这可能是“元气不足”的信号。元气是生命的原动力,而人体十二经络上的12个原穴,正是元气输布的关键节点。学会刺激这些穴位,就像打开身体的“自愈开关”,简单却能调全身!
一、什么是元气?为什么原穴如此重要?
元气源于肾,像身体的“电池”,通过三焦输布全身,推动脏腑运转。若元气不足,人就会乏力、易病、早衰。
原穴是元气停留和汇聚的穴位,位于手腕或脚踝附近。《黄帝内经》记载:“五脏有疾,应出十二原”,原穴能反映内脏健康,更能双向调节——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堪称“万能调理点”。
二、12个原穴大全:通调五脏六腑
1.太渊(肺经)
-
位置:腕横纹桡侧凹陷处。
-
作用:咳嗽、气喘、心悸、手腕痛。
-
搭配:配列缺治感冒,配内关调心率。
2.大陵(心包经)
-
位置:腕横纹中点。
-
作用:心痛、失眠、口臭、胃痛。
-
搭配:配神门安神,配丰隆化痰。
3.神门(心经)
-
位置:腕横纹尺侧端凹陷处。
-
作用:失眠、健忘、心烦、痴呆。
-
搭配:配支正安神,配血海止血。
4.太白(脾经)
-
位置:足内侧缘,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
-
作用:胃痛、腹胀、便秘、身重。
-
搭配:配公孙止泻,配足三里消胀。
5.太冲(肝经)
-
位置:足背第一、二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
-
作用:头痛、眩晕、胁痛、高血压。
-
搭配:配合谷镇静,配三阴交调经。
6.太溪(肾经)
-
位置: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
作用:耳鸣、腰酸、遗精、糖尿病。
-
搭配:配少泽润喉,配肾俞壮阳。
7.合谷(大肠经)
-
位置:手背虎口处,第一、二掌骨间。
-
作用:头痛、牙痛、感冒、滞产。
-
搭配:配颊车治牙痛,配三阴交调经。
8.阳池(三焦经)
-
位置:腕背横纹中点。
-
作用:腕痛、耳聋、消渴、肩臂痛。
-
搭配:配外关活络,配太溪降糖。
9.腕骨(小肠经)
-
位置:手掌尺侧,第五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
-
作用:黄疸、项强、糖尿病、指挛。
-
搭配:配通里退热,配阳陵泉利胆。
10.冲阳(胃经)
-
位置:足背最高点,动脉搏动处。
-
作用:胃痛、足痿、口眼歪斜。
-
搭配:配足三里补气,配丰隆化痰。
11.丘墟(胆经)
-
位置:外踝前下方凹陷处。
-
作用:胸胁痛、胆囊炎、踝关节痛。
-
搭配:配太冲明目,配阳陵泉疏肝。
12.京骨(膀胱经)
-
位置:足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方。
-
作用:头痛、腰腿痛、癫痫。
-
搭配:配风池治头痛,配百会安神。
三、日常使用小贴士
-
方法:拇指按压或艾灸,每穴3~5分钟,微酸胀即可。
-
注意:孕妇、出血体质者慎用;合谷、三阴交等穴避免孕期刺激。
身体的原穴,是千年中医留下的“健康地图”。无需复杂工具,每天花几分钟按一按,就能唤醒元气,调理亚健康。建议收藏备用,转发给身边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