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第335窟 初唐 武周时期历时十余年精心雕琢的覆斗形顶石窟
莫高窟第335窟,一座在武周时期历时十余年精心雕琢的覆斗形顶石窟,以其丰富的壁画内容和确切的纪年题记而备受瞩目。窟内的塑像除了佛像外,其余均为清代修复。龛顶所绘的是《法华经》变相图,而南壁则有一幅巨大的《阿弥陀经》变相图。最为引人注目的,是北壁上的《维摩诘经》变相图,其规模之大,在初唐现存同一题材的壁画中堪称之最。
这幅《维摩诘经》变相图,生动地展现了文殊师利与维摩诘居士之间的辩论场景,以及众多随从和神通变化。画中人物、神祇与山林自然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充满中国特色的意境。此窟的壁画,不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文化交流的见证,体现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323窟 维摩诘经变
335 窟 文殊菩萨
335窟 维摩诘

西壁佛龛内顶部绘有《法华经变》,释迦牟尼佛宣讲《法华经》的场景得以再现,其中《见宝塔品》中释迦、多宝二佛并坐于七宝塔内,四层塔顶高耸入云,直至窟顶,显得高朗而空灵。龛楣两侧的菩萨乘祥云扶摇而上,形成桃形彩色云环,环内画有诸大菩萨、四大天王、天龙八部等,均面向七宝塔,环绕而立,展现出释迦佛以神通力接诸大众至虚空的宏大场面 。
335窟 法华经变之见宝塔品
在西壁龛内两侧,劳度叉斗圣变的画面生动地描绘了佛教与外道斗法的传奇故事。南侧画有劳度叉及其所坐帷帐,上方是金翅鸟与毒龙的激烈战斗;帐前是被风连根拔起的大树,树前有狮子和牛;帐下则是风神放风的景象。北侧画有舍利弗及其所坐莲台、佛帐,帐前是持杵金刚,金刚前有碎裂的大山;帐下是大象吸水池的场景。这些画面情节,与《贤愚经·须达起精舍缘品》的斗法情节高度相符,展示了佛教战胜外道的主题。
335窟 劳度叉
335窟 金翅鸟斗恶龙
此外,第335窟的壁画中还包含了西方净土变,这是唐朝时期非常盛行的题材。壁画以阿弥陀三尊法会为中心,向心结构式地描绘了西方净土的美妙与庄严。宫殿楼亭、台榭虹桥、道场宝树、功德池水等元素共同营造出一个超凡脱俗的理想世界。仙乐自鸣、飞天散花、伎乐天轻弹曼舞,阿弥陀佛端坐说法,六方诸佛赴会,众生闻法持念佛号,共同构成了一个极乐世界的生动图景。
第335窟的壁画,不仅是莫高窟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初唐时期绘画风格与技艺的宝贵实例。其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内涵,让每一位观者都能从中感受到古代艺术家们的智慧与匠心,以及那个时代对于宗教信仰与理想世界的无限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