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天前
蓝瑛(1585—约1666年),字田叔,号蜨叟、石头陀、西湖山民等,是明末清初杰出的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不仅在山水画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还对后世的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蓝瑛的画风从多方面演变而来,早年主要受黄公望的影响,作品清简秀润。中年以后,他自立门户,上窥晋、唐、两宋,遍摹元代诸家笔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画风苍劲疏宕,气象雄浑,被誉为“后浙派”的代表人物,并尊为“浙派殿军”。
蓝瑛擅长山水、花卉、兰石,尤其以山水画最为著名。他的山水画作品多描绘秋冬景色,构图常采用高远、深远之境,画法以水墨钩勒,浅绛设色为主,间或作青绿没骨,色彩鲜艳夺目,极富变化。蓝瑛的山水画不仅继承了传统技法,还融入了自己的创新,使得作品既有传统的韵味,又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蓝瑛的影响不仅限于他的时代,他的绘画技巧和艺术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弟子如刘度、蓝孟、蓝深等,以及后来的画家如陈洪绶、禹之鼎等,都受到他的启发和影响。蓝瑛的画派被称为“武林画派”,这一画派在明末清初的绘画界占有重要地位。
《溪山秋色图》是明代杰出画家蓝瑛的传世之作,这幅作品创作于1613年,是蓝瑛29岁时仿照元代赵孟和黄公望的笔法绘制的。在构图上,蓝瑛借鉴了元人赵孟的构图方式,以山石和林木为主要元素,通过巧妙的布局和构思,将画面呈现得饱满而富有层次感。在用笔方面,蓝瑛采用了黄公望的笔法,以长披麻皴来表现山石的肌理和质感。在敷色方面,蓝瑛以浅绛色为主调,运用淡雅的色彩将秋天的宁静和清新表现得淋漓尽致。
此图右起大片水域,远山蒙蒙,云气蒸腾。中部山石突起,溪水潺潺蜿蜒从山间流过,坡石上零星分布着树木。整幅画水墨饱满,用淡墨淡彩渲染出一派澄明清润的南国初秋景象,气韵生动。笔法简清爽利,色彩浓淡相宜,具透明感。此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蓝瑛《秋山幽居图》,纸本水墨,26.3×246.5厘米。现藏于旅顺博物馆。创作于1631年,作者时年四十七岁。画面描绘了秋意正浓的溪山景色。山石勾皴概括,树木古茂劲拙,全卷笔墨连贯,一气呵成。用笔顿挫,画面疏秀苍劲。画面中高峰连绵,古木秀林,矶石屋宇,一派湖光山色,充满生机。画家自题仿吴仲圭,实则也用有黄子久笔意。
蓝瑛的《仿大痴溪山胜览图卷》是他晚年时期的作品,创作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当时蓝瑛66岁。该作品反映了蓝瑛宗法元四家之一黄公望的浅绛山水,并呈现出他晚年成熟的风格。
《仿大痴溪山胜览图卷》全卷山川起伏延绵,景致繁复,但具体物象刻画简略,山峰、树木、屋宇等造型重复,通过山脉走向和空阔的水面、溪流等,显得虚实分明,气势宏阔。笔墨精简,多用方直线条,水墨渲染少,多用淡赭轻染,色彩调明快清澹。该作品被广泛研究,被认为是蓝瑛晚年仿黄公望山水画的代表作之一。
《为季和作山水卷》是蓝瑛的一件重要作品,采用了水墨纸本的形式,展现了蓝瑛典型的山水画风格。该作品为长卷 笺纸 浅设色 34.8×1044.1厘米,目前收藏于西雅图艺术博物馆,通过这件作品,我们可以窥见蓝瑛在山水画创作上的深厚功力和独特风格。
蓝瑛早期的山水画受到吴门和松江派的影响,画风相对细致秀润。他常用中锋运笔,皴法以长披麻皴和王蒙的解索皴为主。中期的蓝瑛画风开始转变,呈现出一种舒雅刚毅之态。这一时期的山水画构图出现窄而长的状态,景物偏于一侧或集中于近景处。晚期的蓝瑛画风更加成熟,笔法苍劲疏宕,伟峻老练。他的画风呈多种面貌,有些作品笔墨含蓄隽雅,有些作品青绿重设色,画法工细,色调浓丽。
《江山千里图》是由蓝瑛为友人赵味玄所作,历时二、三年完成了主要部分,但苔点远山尚未完全完成时,友人便暂时取走了画作。大约十年后,这幅画落入汪汝为手中,蓝瑛为此题款,最终完成了整幅作品。该手卷的尺寸为48×1258.5公分,描绘了长达十二米的壮丽山水景色。
蓝瑛在这幅作品中采用了黄公望的笔法,并且画面构图类似于《富春山居图》,展现出苍润俊逸、纵横辽阔的美感。画中烟江叠嶂,巍峨壮观,具有咫尺千里的气势。蓝瑛的《江山千里图》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体现了蓝瑛在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卷是其早年力学期极为用心之作,该作品作于而立之年,仿宋人范宽、郭熙、赵伯驹、李唐诸家画法,构图完整,山重水复,峰回路转,云树掩映,村舍、楼阁映带其间,一段一种画法而构境气脉连贯。设色以浅绛为主,中段则敷以青绿,辉煌夺目,清新艳丽。用笔则出规入矩,一丝不苟,与晚年苍劲沉雄气象虽有不同而笔致一贯。是其早年力学期极为用心之作。蓝瑛早期作品传世甚少,此作绚丽多姿,已有大家风范,是研究蓝瑛艺术成长历程的重要作品。
明 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卷
明 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局部
明 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局部
明 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局部
明 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局部
明 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局部
明 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局部
明 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局部
明 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局部
明 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局部
明 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局部
蓝瑛的《澄观图册》合卷是其晚年的一部重要作品,创作于他69岁时,纸本,34
《澄观图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六朝山水画家、画论家宗炳的《画山水叙》,其中“澄观”一词意指通过欣赏山水画以涤除心胸之垢,进入平和无我的高尚境界。蓝瑛在创作此册时,遵循“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原则,通过对自然山水的观察和感悟,将其转化为画作中的艺术表达。
蓝瑛在《澄观图册》中展现了其深厚的绘画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运用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生动地呈现了江南水乡的秀美和北方山岳的壮丽。画册中的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蓝瑛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传达了他对宇宙、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思考。
《临大痴山水图卷》是蓝瑛的一件重要作品,绢本,尺寸为30x535cm ,收藏于美国芝加哥艺术陈列馆。该画作展示了蓝瑛对传统山水画技法的掌握和创新。画中用笔顿挫,笔墨简逸疏秀苍劲,充分展现了蓝瑛的绘画特点。蓝瑛在题款中常署仿某家之作,但实际上所画都是自己独特的面目。
《临大痴山水图卷》以其独特的笔墨技巧和艺术风格而著称。画中山峰连绵不绝,山体峻秀,树木葱茏;河流绕着山脚流过,高山上的瀑布汇集于此;山坡平缓处住屋数座,形成隐居胜境。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观,体现了蓝瑛对自然山水的深刻理解和精湛技艺。
蓝瑛的《仿黄公望山水卷》采用了黄公望的浅绛画法,笔墨简逸,表现出山峰连绵、树木葱茏的自然景观。河流环绕山脚,高山上的瀑布汇聚成溪,山坡上的房屋则营造出隐居的氛围。
蓝瑛的山水画风格多样,既有浅绛山水,也有没骨青绿山水。他的浅绛山水融合了南北二宗的风格,既能表现出元人风格的雅致,也能展现出两宋风格的雄强。而没骨青绿山水则以鲜艳的色彩和强烈的对比为特点,具有震撼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