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网络

1935年11月13日下午,在天津一处寂静的佛堂内,随着连续的三声枪响,前排一位刚刚还在聚精会神诵经的男人,已经静静倒在血泊之中……

顷刻间,佛堂内乱作一团。

此时,只见一位女士,从容的放下枪支,淡定的高喊:“大家不要害怕,我为父报仇,不会伤及他人……”

说着,她还将早就准备好的《告国人书》散发出去,等待着法律的审判。

01

1905年,施谷兰出生在安徽桐城。

父亲施从滨在张宗昌部下任第二军军长,因此,施谷兰从小便随着父亲在山东生活。

图片源于网络

由于那时还没有开始鼓动女性解放,因此施谷兰也被裹足、女红这些女性必须完成的项目束缚着。

直到13岁那年,时局动荡,父亲常年在外打仗,母亲又身体孱弱,作为家中的长女,施谷兰便接替母亲开始当家做主。

即便只有13岁,她处理起家中的大小事务也是井井有条。

都说虎父无犬子,父亲的军人性格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施谷兰,对于很多事情都很有决断。

如果不出意外,施谷兰从天津师范学校后或许会去担任一名教师,她喜欢将诗词分享给更多的人。

然而,1925年10月,当噩耗传来,施谷兰的一生也被改写。

02

1925年10月,北洋政府矛盾加剧,奉系与浙系之间战争爆发,施从滨接到命令要阻止孙传芳的队伍北进,确保奉系的利益。

然而,在一番激战之后,由于装备和兵力上的短缺,还有就是施从滨的队伍还有一些白俄的雇佣军,他们对当地百姓极为残忍,不仅洗劫村庄、造成百姓伤亡,还不守纪律,导致最终战败被俘。

孙传芳看到曾多次打败自己的对手,如今落也成为自己的阶下囚,心情极为愉悦。

他试图说服施从滨以后为自己效力。

然而,施从滨并没有给他好脸,两人素来就有过节,他又岂会相信孙传芳的几句鬼话。

也正是施从滨这个举动,让孙传芳怒火中烧,他决定杀了施从滨再拿他的人头来祭旗。

当时军阀混战,尽管对敌人毫不留情,但是为了“人情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大家还是会心照不宣的保留将官的性命。

图片源于网络

可是,孙传芳却偏偏不肯放过施从滨,他不仅下令让施从滨枭首示众,还将其暴尸三日。

这样残忍的手段,也为后来他被枪击埋下了伏笔。

03

得知父亲的死得如此凄惨,年仅20岁的施谷兰痛不欲生。

她发誓一定要为父亲报仇,为此她将名字改为施剑翘,意为“翘首望明月,拔剑问青天。”表明了替父报仇的决心。

民国第一女刺客,击毙目标不逃跑,还大喊:凶手在此

图片源于网络

然而,在当时那个时代,她一个女子想要向一个手握军队的大军阀报仇,谈何容易。

但是她没有放弃,她想到了自己的堂兄施中诚。

可是施中诚并不想卷入这场恩怨之中,他拒绝了施剑翘提出的帮助请求,还劝她放弃复仇,好好过日子。

堂哥的劝解不仅没有让施剑翘的复仇之心被扑灭,反而让她更加坚定了决心,一定要复仇。

为此,她四处打探,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接触到了阎锡山部下任谍报股长施靖公。

施靖公本是施剑翘的同乡,对她也颇有好感,为了赢得施剑翘的心,施靖公便以会为她父亲报仇为名,让施剑翘嫁给自己。

施剑翘一听可以为父亲报仇,便没有丝毫的犹豫答应了施靖公的结婚请求,还随着丈夫前往了山西太原生活。

可是,施剑翘渐渐发现,只要自己一提报仇的事,丈夫就推三阻四,这让她很是恼火。

施靖公本以为,结了婚有了孩子,施剑翘就会好好过日子,没想到,施剑翘还是一心扑在报仇上。

两人每次为了这个都吵得不欢而散。

最终,施剑翘明白,靠谁都不行,这件事,只能自己亲自完成。

于是,在一次与施靖公协商无果之后,她带着两个儿子离开了丈夫。

04

此后,施剑翘的心里就只有一件事,复仇。

为了能实行自己的计划,她四处奔波,希望能掌握孙传芳的动向,伺机除掉对方。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人的出现,给了她极大的支撑,也是她最有力的后盾。

不过为了掩护对方,好多资料中都没有出现过对方的真名。

正是这个人的出现,才让施剑翘的复仇之路有了可能。

他不仅提供了枪支给施剑翘,还提供了练习的场所,让她熟练掌握的勃朗宁手枪的使用技巧。

图片源于网络

为后来施剑翘能在佛堂精准无误的三枪将孙传芳击毙做足了准备。

而施剑翘的复仇之路,也整整走了10年的时间。

血染佛堂后,施剑翘并没有逃跑,她一边高喊自己是为父报仇,一边将自己早早写好的

《告国人书》散发出去,说明复仇的缘由,并主动自首。

此案发生之后,引发广泛关注,在各界人士的声援下,最终施剑翘于1936年10月被特赦。

05

大仇得报后,施剑翘感念大家的帮助,开始投身到救亡运动中。

此后,她多次参与集资,为前线的军队筹齐物资,还召集大家募捐,拿到了购买三架飞机的费用。为了收留孩子,她还创办学校收留难童。

1941年,她多次掩护同志们转移,还捐赠药品物资。

被周总理称为:“女中豪杰,抗战功臣。”

施剑翘的人生故事,不仅单单只是个人复仇,更是让我们看到了女性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自我救赎与民族大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