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吉安的青原区东南部,富水悠悠流淌,孕育出一座拥有1800多年历史的古镇——富田镇。它山水相依,人文荟萃,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静静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

富田镇地形兼具平原微丘与部分山区,富水河穿境而过,带来灵动与生机。全镇拥有一座大型水库、两座小一型水库和四座小二型水库,水利资源丰富,滋养着这片土地。其森林覆盖率高达92%,24.6万亩山林绿意盎然,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不仅勾勒出绝美的山水画卷,更成为当地生态发展的坚实根基。

这里堪称是一座人文的宝库。富田镇历代名人辈出,是民族英雄文天祥、著名史学家罗泌、理学家张贞生等状元、进士的故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以他的忠诚与英勇,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激励着后世无数人。而从这里走出的袁升平等七位开国将军,在革命年代立下赫赫战功,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热血与青春,他们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富田镇人民的骄傲 。

庐陵文化的璀璨明珠,吉安青原富田古镇

富田镇的建筑文化极具特色,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错落有致,古祠堂更是其建筑文化的精华所在。匡家娘娘祠——崇孝堂,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呈两院三厅结构,由照壁、聚星池、孱亭、厢房、朝楼、享堂等组成,占地面积达3501平方米,是吉安地区最长的祠堂。据匡家家谱记载,明高帝六世孙建安简定王朱拱樋娶了匡氏匡鹏中的长女为妻,被诰封为一品夫人,这座祠堂式的朝楼便是专门为纪念匡娘娘而建造,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辉煌。

王家大祠堂——诚敬堂,享有“江南第一祠”的美誉。它始建于明朝中期,长82.3米,宽44.3米,总面积为3645.89平米,规模宏大,在全国范围内都极为罕见。祠堂建筑构思精巧奇特,俯瞰呈“丁”字形,与对面呈“人”字形的照壁相对应,暗寓王姓“人丁兴旺” ;门楼风格特异,底层为“拴马廊”,顶层为喜鹊聚巢阁;整个布局犹如一座城堡,有6道小侧门,纵深分为五个层次,平面设计成纵阶梯形,寓意步步高升;后厅的门形如太阳升起,与后面的“月光台”交相辉映;五口天井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形成一个“品”字,饱含着祖先对子孙后代的美好期许。全栋祠堂数以千计的木料构件均用木榫衔接,没用一颗铁钉,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陂下古村的敦仁堂也别具一格,它是胡氏的总祠,面积近3000平方米,长98米,宽29米,分上中下三栋,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距今近五百年。1930年2月,红军曾在这里召开赣西南第一次党代会,毛泽东、朱德也曾到此。“敦仁堂”三个字是清朝最后一位状元刘绎用草鞋沾上墨汁写成,刚劲有力,为祠堂增添了传奇色彩。

除了古建筑,富田镇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东固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反围剿的前沿阵地。毛泽东、朱德、邓小平、曾山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匡家古街保存着500多条红色标语,中共赣西南特区委、苏维埃中央邮政总局等机构旧址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让后人得以缅怀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 。

富田镇,这座融合了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与红色记忆的古镇,是庐陵文化的杰出代表。它既有山水田园的宁静美好,又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走进富田镇,就仿佛走进了一部生动的史书,每一处风景、每一座建筑、每一个故事,都值得人们细细品味、深深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