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
童真童趣
Children’s Day
小编寄语:
古人没有现代科技的便捷,但那时孩童的欢笑不会框定在电子屏幕的方寸之间。
他们奔跑在田野里,看花捉蝶,和萤火虫说天真无邪的悄悄话。
童年的美好,就在这些简单快乐里。
一起看看古诗里孩子们怎么玩耍吧,你也有过这样的“简单快乐”吗?
骑 竹 马
竹马踉蹡冲淖去,纸鸢跋扈挟风鸣。
闲居山阴的陆游在刚刚放晴的傍晚,看到了村中孩子们玩耍的情形。
有的小孩骑着竹马摇摇晃晃冲进了泥坑里,有的放着风筝,横冲直撞的随着风奔跑欢呼。
“竹马”是古时候小孩玩耍的一种游戏,将竹竿当作马骑。小孩天真顽皮,即使摔进泥坑也乐在其中。
伞 做 帆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杨万里乘舟路过安仁县,却看到两个小孩在停船上打伞。
两个小孩无雨撑伞的“怪”行为,实则是想用伞当帆使船前进,这种奇思妙想令人莞尔。
长大后的思想好像已经被固定,而孩子总能以独特的视角观察世界,并用创意解决问题。
放 风 筝
柳条搓线絮搓棉,搓够千寻放纸鸢。
徐渭晚年常画儿童放鸢题材,而这首诗中,描绘了孩子们拾来柳条和白色柳絮搓成棉线,搓出长长的手工风筝线后,兴冲冲地跑去放纸鸢的场景。

摘 梨 枣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
这句描写的是:当秋风吹过山园,梨树和枣树结满果实,一群嘴馋的孩子偷偷拿着长竹竿,蹑手蹑脚地扑打树上的梨和枣。
这一句也让我想起杜甫童年那一样的场景:“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等到八月时庭院前的梨和枣熟了,我一天至少爬上树一千次摘果子。)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退隐江西带湖期间,后两句“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更是给词中添了几分温情:词人非但不制止孩子,反而躲在一旁饶有兴趣地观看。
玩 冰 块
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杨万里在冬日的清晨,看见小孩将铜盆中冻住的冰块,用彩线穿起来,当作银锣玩耍,即使是在寒风中依旧不觉得寒冷。
这种将普通事物赋予新意义的创造力,以及从玩耍中获得纯粹快乐的能力,正是孩子最宝贵的能力。
垂 钓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唐代诗人胡令能去乡下访友,路过一个小孩垂钓,便想要问路。但蓬头稚子侧坐草丛,生怕惊跑鱼儿而不敢应答他的询问。
这种专注和小心翼翼,不由让人觉得十分可爱。这句诗从心理方面刻画小孩机警聪明的一面,画面感极强。
摘 莲 蓬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句是辛弃疾形容自己的淘气可爱的小儿子的。
“亡赖”本是用来指代不务正业的人,但在此处显然并非贬义,而是形容小儿的顽皮可爱,“卧剥莲蓬”的悠闲姿态更是憨态可掬。
这种无忧无虑、自在随性的生活状态,恰是随着童年一起消失,却最令人向往的特质。
最后一句,送给所有的大朋友们:
且陶陶、乐尽天真。
图丨公众号诗词入画De意E,插画师Evilrose
文丨作者Evilrose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每日积累
丰富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