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平定齐地

有志者事竟成。

出自《后汉书·耿弇传》:将军(耿弇)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公元25年,刘秀、刘永先后称帝,开启东汉开国前最后一个正统之争。

而割据齐地8郡,琅琊郡不其县(治今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人的张布,成为两个争取争相笼络之枭雄。

公元27年二月,刘秀派遣光禄大夫伏隆持符节到齐郡,拜张步为东莱太守。

刘永听说伏隆到了剧县,马上派人飞马赶赴剧县,宣布立张步为齐王

收到两个皇帝发过来的任免书,张布陷入幸福的选择烦恼。

按理说,他应该毫不犹豫选择刘永的,毕竟与他是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

更何况,早在刘永是梁王时,看到张布势力发展如日中天,就任命张步为辅汉大将军、加封忠节侯,总督青、徐二州。

全权负责讨伐不听号令的周边各个郡县。

张步贪其爵号,就接受了刘永的册封。

有了合法的身份,张步就在剧县整编部队,把三个弟弟张弘、张蓝、张寿分别任命为卫将军、玄武大将军、高密太守。

并派遣将领先后攻夺了太山郡(泰山郡)、东莱郡、城阳郡、胶东郡、北海郡、济南郡、齐郡,加上自己占据的琅琊郡。

坐拥8个郡,成为一方实力派诸侯。

刘秀势头正猛,已经是天下第一人,麾下猛将如云,且只给了太守之职;

而刘永虽然势单力薄,以前有援助之恩,给了梦寐以求的齐王。

当年,西汉三大功臣韩信也梦寐以求的齐王,他居然可以一步登天。

经过思想斗争的张布,决定选择当齐王,于是杀了刘秀的使者伏隆。

按理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可是齐王诱惑太大,于是大司徒伏湛长子伏隆,成为了张布纳的投名状。

当时刘秀正在对付北方的彭宠和南方的刘永、秦丰,没有精力对付张步。

所以有了齐王名号的张步,得以专心在齐地发展势力,齐地十二个郡都先后被张步占据。

张步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齐王。

黄粱一梦终究好,无奈马上到天明。

刘秀在讨平刘永、秦丰后,兵锋指向了张步。

而有志者事竟成的男主,云台二十八排名第四的耿弇(yǎn)大放异彩的时刻也就来了。

刘秀和张布的战斗首先发生在泰山。

泰山原本是赤眉的势力,赤眉西进长安,张布就捡了漏。

公元28年,刘秀想要发兵占据张步控制下的太山郡(即泰山郡),于是拜陈俊为太山太守,代理大将军事,去攻占太山郡(即泰山郡)。

陈俊,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省南召县)人排名,云台二十八第19。

初随太常将军刘嘉,后来投奔大司马刘秀,参加了剿灭河北农民军、平定关东刘永、董宪、张步等割据势力的作战。

当时,刘秀征讨尤来、五幡、大枪、五校农民军很是费力,他差点也被活捉。

陈俊向刘秀献计,他说:“我军应派轻骑兵穿插到贼军的前面去,让各地的百姓各自坚守壁垒,断绝贼军的粮食补给,这样就可以不战而歼灭敌人了。”

后来刘秀依计,大破农民军。

刘秀即位,历任强弩将军、泰山太守、琅琊太守,封新处侯。跟随吴汉攻打刘永,清剿五校农民军残部。

刘秀想要发兵占据太山郡(即泰山郡),大司马吴汉对刘秀说:“只有陈俊才能平定此郡。”

张步听说之后,派遣其部将去攻打陈俊,双方大战于嬴下。

陈俊大破其军,一直追到济南郡的边境,光是印绶就缴获了九十多颗,随后陈俊又率军攻下郡内诸县,平定了太山郡(即泰山郡)。

公元29年,已经消灭了关东其他割据势力的刘秀,把兵锋指向了张步,命建威大将军耿弇率太山太守陈俊、骑都尉刘歆讨伐张步。

耿弇收集起四万降兵,使他们结成部曲,给他们设置官吏,率骑都尉刘歆、太山太守陈俊率兵东进,从朝阳桥渡河。

张步听说刘秀将要攻打他,就封大将费邑为济南王,令他屯兵历下(今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

又分兵防守祝阿(山东省齐河县东南),以为犄角之势。

又在钟城(今山东省禹城县东南)列营数十座,以为后援。

耿弇渡过黄河后先攻取祝阿,围城时故意留一角,使祝阿人逃奔钟城。

耿弇率领汉军兵临祝阿城下之后,一日就攻下了祝阿,并故意放张步败兵逃回钟城,动摇张步的军心。

果然,钟城军民听了,异常震恐。

全城之人弃城东逃。

于是,耿弇又兵不血刃地拿下了钟城。

三条防线已破两。

费邑得报,急忙分兵于其弟费敢,令其镇守巨里(今山东济南市东北)。

耿弇采取围点打援之计,令军中修理攻具,扬言三日后攻巨里,引诱费邑前来救援。

费邑果然统率三万精兵前来进攻耿弇,耿弇留三千人围巨里,自率精兵埋伏山坡两侧。

当费邑兵到,居高临下冲溃敌军,斩杀费邑,把费邑的首级,向巨里城守兵展示,城中守兵惊惧,费敢率众逃归张步。

然后,耿弇纵兵扫荡未降的残兵四十余营,一举平定了济南郡。

兵进齐郡,剑指临菑。

刘秀的韩信耿弇如何平定齐地张步?东汉帝国那些事24

当时张步定都于剧县(今山东昌乐县西),耿弇攻克济南郡后,进逼剧城。

费邑被杀之后,张步马上构筑第二道防线。

派他的三弟张蓝,率领嫡系部队镇守临淄西北西安,各郡郡兵一万多人守卫临菑,相距四十余里。

耿弇进军画中(地名),处在二城之间。

耿弇见西安城小而坚固,张蓝部下多是精兵,易守难攻,临淄城虽大而易攻,便准备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扬言五日后将攻西安。

张蓝闻知后,日夜警戒严守。

到了后四日夜半,耿弇却命诸将半夜出发,至天明赶到临淄城下。

护军荀梁等认为应速攻西安。

耿弇道:“西安听说我们要攻它,日夜作了准备;临淄出其不意而到,必定惊扰,我攻它一天就能拿下。攻下临淄西安就孤立了,张蓝与张步隔绝,必定再逃亡而去,这就是击一而得二的良计。若先攻西安,一时不能破城,屯兵在坚城之下,死伤必多,即使能攻下,张蓝引军还奔临淄,合并兵力,坐观虚实,我深入敌地,后面粮草供应不上,十日之间,不战而困了。诸君的意见,不见得合适。”

于是进攻临淄,半天便破城,进据城内。

张蓝听到后率部逃归剧县。耿弇命令军中不得妄自侵掠剧县,必须等到张步到了才进攻剧县,耿弇希望以此举能激怒张步,诱使张步来攻。

两次大败并被没有引起张步对耿弇的重视,张步对麾下的诸将道:“想当初尤来、大彤流民军有十余万之众,那是何等剽悍?本王率军一到营前,他们就四散奔逃。现如今,大耿之兵少于我,又是疲劳之师,又有何惧?”

随后张步带领张弘、张蓝、张寿、重异四将、十余万人马,直奔临菑而来。

重异所部先与汉军接战,这位重异将军,是流民军大彤部前首领,所部极为剽悍善战。

耿弇故意示弱,先将突骑精兵隐藏于小城之中,又让汉军前锋诈败,退守临菑小城,以骄张步之心。

同时,耿弇又令都尉刘歆、泰山太守陈俊分兵列于城下,作为两翼防御。

张步以为耿弇兵少且远道而来,可以一举而取胜,就率领他全部兵力,进攻汉军。

被汉军大将刘歆截住,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交战,打了半天。

耿弇亲率突骑从小城东城门杀出,冲击张步的步兵阵列,张步大败,引兵回营。

整顿之后,两军再战。

战中,飞矢射中耿弇股部,耿弇用佩刀斩断箭矢,左右都不知道耿弇中了箭矢。次日早晨,耿弇又勒兵出战。

当时刘秀在鲁,得知耿弇被张步所攻,正亲自赶来援助耿弇。

陈俊对耿弇说:“剧贼兵强盛,可暂时闭营休养士卒,以等待皇帝到来。”

耿弇说:“天子将到,臣子应杀牛洒酒以等待百官的到来,反而还要以贼虏来麻烦君上吗?”

于是出兵大战,自清晨至黄昏,再次大破张步军,杀伤无数。

耿弇知道张步兵困将退,预先设置左右两翼伏兵以待。

张步的主力遭到了重创,士兵杀伤无数,沟堑里都填满了尸体。

在大败之下,张步又听说了刘秀率军亲来的消息,张步自忖不敌,就打算连夜撤回剧县。

到了这天夜里亥时,张步认为汉军作战了整整一天,必然已经入睡,下令全军撤退,带着残部以及辎重乘夜撤走。

走到半路上,汉军伏兵大起,张步军大乱,各自奔逃。

耿弇乘机挥师掩杀,张步大败,纵马向剧县方向逃窜。

汉军穷追不舍,一直追到臣昧水上,又是大杀一阵。

从临菑至臣昧河边八九十里,到处都是死尸。

至此,临菑会战以汉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在这场生死大战之中,耿弇率领数万汉军以少胜多,击溃了十余万张步主力,缴获刀枪、钱粮无数。仅仅是押送辎重的马车,汉军就缴获了二千余辆。

几日后,刘秀亲自到临淄劳军。

群臣大会,刘秀盛赞耿弇有志者事竟成,认为耿弇进军齐鲁的功劳堪比韩信进军齐鲁的功劳。

但是耿弇独自率领四万偏师就击溃了劲敌,所以耿弇进军齐鲁的难度,超过了韩信进军齐鲁的难度。

张步逃回剧县,命令张蓝、张弘、张寿等人分兵守卫各地,以求喘息。

耿弇却不给他任何机会,继续挥师东进,直取张步的老巢——剧县。

张步的主力精锐丧失殆尽,无力再战。

他不得不放弃剧县,带领残部向南逃窜。

刘秀率军入城,又令耿弇率军穷追,张步狼狈逃奔平寿。

张步进攻临菑之前曾写信给苏茂,让他一同合击耿弇。

苏茂接信之后,率领万余精兵,来助张步。

苏茂见了张步就责备他说:“以南阳那样的精兵,延岑那样善战,都被耿弇打败逃走。大王怎么主动攻他的营寨呢?既然叫我来助阵,为什么不等我就进军呢?”

张步说:“实在对不起,都是我的错,我无话可说。”

刘秀为了迅速消灭张步、苏茂,就派遣使者告诉张步、苏茂,谁能斩对方来投降,就封谁为侯。

公元29年十月,张步斩苏茂,派使者奉苏茂首级投降。

耿弇接受了张步的投降,随后张步脱去上衣身负斧锧到汉军军门请罪,耿弇把张步送到刘秀的行辕。

刘秀遵守诺言,封张步为安丘侯,张步的三个弟弟张蓝、张弘、张寿分别到各自所在的郡县投案自首,自系于狱,刘秀都一一赦免了他们。

张步投降之后与家属被迁到洛阳居住。

公元32年,刘秀亲征陇西隗嚣,关东许多地方在刘秀西征之后都发生了叛乱,张步也想乘机东山再起。

九月,张步携妻子儿女从洛阳逃回临淮,与弟北张弘、张蓝商议之后,想招集他的旧部,乘船入海。

但事情被琅琊太守陈俊得知,陈俊派兵追击并斩杀了张步。

齐王张步用自己的狂妄和覆灭,见证了“东汉韩信”耿弇的赫赫威名。

弇凡所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尝挫折。

耿弇将围点打援、声东击西、引蛇出洞等战术发挥到了极致,受历代军界推崇。并成为有志者事竟成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