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刘邦龙御归天之后,大汉王朝的朝堂大权落入了吕雉的手中,开启了她主政的时代。
在满朝上下皆沉浸于悲痛的哀悼氛围之中时,一件令人惊愕不已的事情发生了——居然有人无所畏惧,向刚刚成为寡妇的吕雉公然求婚!
面对这一毫无预兆、唐突无比的求婚请求,吕雉的反应十分奇特,她不仅没有勃然大怒,反而出乎意料地应许了对方的一个条件。
她又以“我已青春不再,容颜老去”作为托辞,做出了另一个让人始料未及的安排。
到底是何方人物,如此肆无忌惮,竟敢向掌控着整个大汉王朝、权势滔天的太后提亲?
而吕雉又为何会做出这般令人费解的选择呢?
公元前 195年建立起大汉王朝的传奇人物,刘邦在长乐宫驾崩,这位从沛县起兵,历经无数艰难险阻,最终击败项羽的西汉开国皇帝,就此落幕。
随后刘邦的嫡长子刘盈继位,即汉惠帝,但因刘盈生性柔弱,大权逐渐落入了皇太后吕雉之手!
后来北方匈奴的首领冒顿单于,听闻刘邦去世的消息后,心中却打起了自己的算盘,他觉得刘邦一死,汉朝内部必然不稳,正是自己扩张势力的好时机。
于是,他精心写就了一封求婚信,派人送往汉朝。
就在吕雉正常的上朝中,匈奴的使者便来了,呈上冒顿单于的书信。
吕雉打开信件,只见上面写道:“孤偾之君,生于沮泽之中,长于平野牛马之域,数至边境,愿游中国。
陛下独立,孤偾独居,两主不乐,无以自虞,愿以所有,易其所无。”
这封信表面上是求婚,实则充满了对吕雉的侮辱和对大汉王朝的挑衅。
在匈奴的习俗中,兄死妻其嫂是常见之事,但在大汉,这是违背伦理道德的行为,更何况吕雉是堂堂大汉太后,怎可受此羞辱。
吕雉看完信后,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她的手紧紧握着信件,指关节都因用力而泛白。
她心中的怒火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恨不得立刻发兵攻打匈奴,让冒顿单于为他的狂妄付出代价。
她毕竟是经历过无数政治风雨的人,愤怒之余,她也明白此事不可冲动,必须冷静思考。
她也明白,这封求婚信背后,很可能隐藏着冒顿单于更深的阴谋。
吕雉强压着心中的怒火,立刻召集群臣商议对策。
消息传出,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群臣们义愤填膺,纷纷表示这是匈奴对大汉的公然侮辱,必须予以坚决回击。
上将军樊哙率先站出来,他满脸怒容,大声说道:“太后,臣愿带领十万将士,直捣匈奴王庭,荡平匈奴,为太后雪耻,为大汉扬威!
樊哙的话一出口,立刻得到了许多武将的响应,他们纷纷表示愿意跟随樊哙出征,与匈奴决一死战。
这些武将们大多身经百战,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们对匈奴的侵扰早已忍无可忍,此刻正是他们报仇雪恨的好机会。
而就在众人纷纷主战之时,中郎将季布却站了出来,大声说道:“樊哙该斩!”
这突如其来的一句话,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让朝堂上安静了下来。
所有人都惊讶地看着季布,不明白他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
吕雉也微微皱眉,看向季布,问道:“季卿,何出此言?
季布不慌不忙,向前走了几步,先向吕雉行了一礼,然后正色道:“太后,当年高皇帝率领四十万大军,尚且被匈奴围困在平城白登山七天七夜,险些性命不保。

如今樊哙竟说能用十万人马就横扫匈奴,这不是当面撒谎吗?
季布的话让樊哙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他刚想反驳,季布却接着说道:“且不说我军实力如何,如今大汉刚刚经历了多年战乱,百姓生活困苦,国库空虚,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
若此时贸然与匈奴开战,只会让百姓更加受苦,国家也将陷入困境。
秦朝正是因为多次讨伐匈奴,穷兵黩武,劳民伤财,才引发了陈胜等人的起义,最终导致灭亡。
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啊!”季布的一番话,让许多大臣陷入了沉思。
他们想起了当年白登之围的惨痛教训,也深知如今汉朝的国力确实无法与匈奴轻易开战。
于是,一些大臣开始附和季布的观点,主张以和为贵,避免战争。
一时间,朝堂上主战派和主和派各执一词,争论得不可开交。
主战派认为,若不反击匈奴,大汉的威严将荡然无存;主和派则强调,此时开战对汉朝不利,应以大局为重,先发展国力。
吕雉坐在朝堂之上,静静地听着群臣的争论。
她的心中也在做着激烈的斗争,一方面,她对冒顿单于的侮辱恨之入骨,恨不得立刻将其碎尸万段;
另一方面,她也清楚地知道季布所言句句属实,以汉朝目前的实力,确实不宜与匈奴开战。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吕雉最终决定忍下这口气,以退为进,避免与匈奴发生正面冲突。
吕雉命人起草了一封回信,言辞十分谦卑。信中写道:“单于不忘弊邑,赐之以书,弊邑恐惧。退而自图,年老气衰,发齿堕落,行步失度,单于过听,不足以自污。弊邑无罪,宜在见赦。
窃有御车二乘,马二驷,以奉常驾。” 大致意思是,感谢单于的来信,我们惶恐不安。
我已年老体衰,头发和牙齿都掉了,走路也不稳,实在配不上单于。我们没有过错,希望单于能赦免我们。
我特地送上两辆御车和八匹骏马,以供单于使用。
在送出回信的同时,吕雉还挑选了一位宗室女子,封为公主,准备远嫁匈奴,继续维持和亲政策。
此外,她还按照惯例,给匈奴送去了大量的丝绸、粮食、美酒等财物,以满足匈奴的物质需求。
当冒顿单于收到吕雉的回信和礼物后,心中暗自佩服吕雉的智慧和隐忍。
他原本以为吕雉会被自己的求婚信激怒,从而出兵攻打匈奴,这样他就有了借口发动战争,掠夺汉朝的财富。
没想到吕雉竟能如此冷静地应对,不仅没有上当,还以谦卑的姿态回应,让他找不到发动战争的理由。
冒顿单于意识到,吕雉绝非等闲之辈,汉朝虽然暂时示弱,但绝不可小觑。
于是,他也派使者来到汉朝,向吕雉表示歉意,并表示愿意继续维持汉匈之间的和平关系。
就这样,一场可能爆发的战争,在吕雉的智慧和隐忍下,得以避免。
吕雉的这一决策,对于汉朝而言,无疑是一次至关重要的转折点。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汉朝刚刚经历了多年的战乱,从秦末农民起义到楚汉相争,中原大地烽火连天,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据史书记载,汉初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可见当时社会的凋敝程度。
国家的财政也十分空虚,甚至连皇帝出行都找不到四匹毛色相同的马,将相们只能乘坐牛车。
在这样的情况下,若贸然与匈奴开战,无疑是雪上加霜。
战争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不仅会加重百姓的负担,还可能导致刚刚建立起来的汉朝政权陷入危机。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