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声明:本文只代表个人的观点,不喜勿喷

民国有四个公认的美女,分别是周璇、阮玲玉、林徽因和陆小曼。

周璇和阮玲玉是女演员,只是漂亮而已,就如花瓶一样,没有学识,只有一肚子的水(相对另外两个而言)。

而林徽因和陆小曼二人,既是美女,又是出身书香门第的民国才女。

陆小曼精通英语和法语,擅于绘画,曾经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而且喜欢唱戏,还是昆曲的名角,文章也写得好,特别是古文。

林徽因精通英语,通晓梵文,她受新时代文化思想的影响,古文比不上陆小曼,但散文和诗歌堪称一绝,字里行间都是女性的温柔尔雅,那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迷倒了多少痴男怨女。

而在建筑学造诣上,林徽因作为一介女流,对中国建筑学上的贡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若论女性的姿色,林徽因和陆小曼二人相比,林徽因个子稍矮,身材比较消瘦,有弱不禁风之感,但相貌端庄,令人敬慕,是女神级别的人物。

看看上面这张陆小曼的真人照片,漂亮吗?

我个人感觉在长相上,比林徽因漂亮一点,但缺乏林徽因的那种“仙”气。

陆小曼身材丰腴,一双桃花眼能够迷死万千男人,她也依仗自己的姿色,先后委身几个男人,但她对感情的放纵,令人不耻,用今天的话说,那就是渣女。

同样是美女,为什么林徽因是女神,陆小曼却是渣女呢?

先来看看林徽因。

16岁的时候游历欧洲,识了正在英国留学的徐志摩,两人探讨诗歌的创作,有共同语言,就这样成了朋友。她回国后,写信给徐志摩,内容都是人生与诗歌。

徐志摩早就被她的清新脱俗所倾倒,即便知道她与梁思成有婚约,仍旧不顾一切,与妻子张幼仪离婚后,开始追求林徽因。

要说林徽因与徐志摩有没有感情?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介乎恋人与朋友之间的那种情感,是一种文学上的碰撞而滋生的情愫。

1924年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和林徽因一起担任翻译,使他们两人的接触更多。

林徽因虽然是女人,却是比较理性的,她与徐志摩的情感,只是情投意合而已,类似于男闺蜜,但完全达不到升华到婚姻的境界。

毕竟从16岁的懵懂少女,初涉男女之事,一部分情感的投入,不可避免。就如经历了一段短暂的初恋,仅此而已。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情感,是求而不得。

也正是这种求不得,使他不顾一切坐飞机去参加林徽因的建筑艺术演讲会,最终飞机失事。

而金岳霖甘愿为林徽因终身不娶,又是为什么呢?

那就是一个女神的吸引力了。

林徽因和梁思成夫妇,住在北平东城北总布胡同的时候,经常举行文学沙龙,金岳霖原来就是梁思成的好友,因此认识了林徽因,并很快被林徽因的学识和气质所倾倒,他年长林徽因10岁,成为林徽因最忠实的“迷哥”。

连梁思成都知道金岳霖对林徽因的敬慕之情。

但是这种敬慕,是精神层面的,不入俗套,他不会窥视林徽因的身体,更不会与梁思成去抢老婆。

所以梁思成林徽因夫妇,与金岳霖一直保持很好的关系,考虑到金岳霖无后,林徽因还让儿女称金岳霖“干爸爸”,并要儿女为金岳霖养老送终。

所以,金岳霖对林徽因这种情感,是柏拉图式的现实主义色彩的表现。

至于萧乾,他比林徽因小6岁,是一个文学小青年,他得到林徽因的欣赏,是在文学上的造诣,作为“太太沙龙”上的常客,他与金岳霖一样,高高仰慕林徽因,纯纯的“小迷弟”。

在参加沙龙的时候,萧乾一直称呼林徽因为“小姐”,这个称谓到几十年之后,都没有改变。

1953,两人在文代会上见面,萧乾还是叫林徽因“小姐”,林徽因不胜感慨:哎呀,还小姐哪,都老成什么样子啦

萧乾笑着说:“小姐的精神不老!”

1984年,萧乾为《林徽因》选集作了长序《一代才女林徽因》。1998127日,萧乾已经病重住院,在临终之前,又为《林徽因文集》作序。

“小姐”这个词语,刻在他的脑海里一辈子,是他一生的敬仰。

能够得到这么多男人的“敬”,不是女神,是什么呢?

正是林徽因的优秀,才引来其他女人的嫉妒,某个女作家还写了一篇《我们太太的客厅》,用来讽刺林徽因被众多男性众星捧月,林徽因对此不屑一顾,只让人送去了一瓶醋。

二人之间的涵养,高下立判。

林徽因的一笑一颦都是光芒四射的高雅高贵,岂是那位女作家可比的?

我们再来看看陆小曼,她究竟是有多么渣的,她又是怎么恨林徽因的?

陆小曼比林徽因大一岁,出生于上海,她父亲是晚清举人,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回国后投身孙中山的同盟会,后来在民国财政部任职,还参与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母亲出身常州名门,擅长工笔画和古文。

虽然陆氏夫妇生了九个孩子,却只有陆小曼活了下来,所以陆小曼从小就是泡在蜜罐里长大的,性格任性而狂妄。

她自幼受母亲的影响,所以古文的功底很深,也擅于绘画。

她天资聪颖,在学校里就学会了英语和法语,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其擅长绘画和戏剧,是妥妥的精英名媛

以她的本事放到现代,直接吊打所有的名媛。

她凭语言天赋和优雅气质,成为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外交翻译,在北京社交圈里绽放出花朵由于她的古文写得好,加之绘画艺术高超,被人称民国才女

这一顶桂冠戴下来,她有些飘了!

1922年,陆小曼父母安排,嫁给了西点军校毕业的军官王赓,这一年,她19

王庚也是世家出身,比陆小曼大7岁,还是妥妥的学霸:1911年毕业于清华学校,同年入密西根大学,后改入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研习哲学,兼习英法德文,1915年获普林斯顿大学文学学士学位,继入西点军校攻读,19186月以第十名毕业,返国后任职于北洋政府陆军部。

这是一个人才啊,还是一支潜力股,陆小曼配王庚,也算男才女貌的天作之合。

林徽因和陆小曼,两人同为民国美女,为何一个是女神一个千夫所指

两人的婚礼举办得非常盛大,成为京圈的传奇。

结婚没多久,矛盾来了。陆小曼个性张扬,喜欢热闹,经常参加舞会,遇事都要争强,而王庚喜欢安静,两人性格根本合不来

好在王赓忙于军务,常年不在家,夫妻两个吵架后,有了冷静期

婚后的第六个月,陆小曼由于跳舞而小产,她躺在床上养病期间,自怨自艾,认为自己不能和王庚这样的木头老公过一辈子,她要绽放青春。

于是在身体养好之后,和一些朋友捣鼓昆曲,自己上台表演。

当观众的掌声响起时,她似乎找到了人生。

1924年,她在演《春香闹学》时认识了诗人徐志摩,徐志摩长得风度翩翩,又有诗人的气质,片刻间迷倒了她。

陆小曼长得靓丽,天生媚态,加之又是主动投怀送抱,哪个男人把持得住?

两人探讨诗歌的创作,最后到床上去探讨身体构造了。

要知道,陆小曼是有妇之夫,而徐志摩是有妇之夫,但两人抛弃了传统道德的约束,不顾伦理放纵自己,爱得死去活来

两人为了能够永久厮混在一起,各自离了婚。陆小曼在北平也混不下去了(臭了名声),便跟着徐志摩去了上海。

她的父母为了这件事,差点和她断绝关系。

192610,陆小曼和徐志摩在上海结婚,结婚之前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需要一个万众瞩目的婚礼。

这个女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忘显摆自己。(二婚还嫁得这么理直气壮)

徐志摩没钱,只能在名气上满足她,于是通过梁思成的关系,请求梁启超帮忙当证婚人。

有了梁启超这个大人物坐镇,陆小曼和徐志摩的婚礼果然瞩目,连申报都单开一页进行报道。

在婚礼上,梁启超告诫陆小曼要守妇道,可是婚后她却将梁启超的告诫抛之脑后,一头扎进了大上海的舞厅,整日通宵,搂着各种男人跳舞,经常和男人喝酒喝的酩酊大醉,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潇洒。

徐志摩尽管心里有气,但没有办法,上海北京两头跑,努力赚钱给老婆花。

陆小曼在上海过着奢靡夜生活的时候,林徽因不顾体弱多病,跟着丈夫梁思成,夫妇二人去山西和陕西,寻找中国的古建筑,留下一张张古建筑的珍贵影像资料。他们还通过测量后留下手绘稿,他们的手稿,成为中国建筑界的隗宝。

这就是陆小曼和林徽因两人的差距,差的不是一丁点。

由于日夜颠倒的生活,加之毫无节制的饮食,陆小曼经常肚子疼,时不时的晕倒。

徐志摩为了赚钱,不能时刻陪伴在老婆身边,而这个时候,陆小曼身边出现了一个男人,那个男人叫翁瑞午

翁瑞午是有家庭背景的,他的父亲翁绶琪是清朝帝师翁同龢的门生,也是同族。算起来,翁同龢是翁瑞午的爷爷辈。

翁瑞午虽然是个纨绔子弟,却不是不学无术的那种,他会唱戏,也会书画,而且他跟着名医丁凤山学过医,在针灸和推拿上,独树一帜。

当时上海一些达官贵人生病,都前去求他看病。

陆小曼在歌舞厅就认识翁瑞午,两人没有过多交集,她在生病后请翁端午前来看病,帮她按摩,两人这一按,同样突破了道德底线,纠缠到一块去了。

主要是因为徐志摩不在身边,陆小曼空虚寂寞,需要男人的安慰。

徐志摩活着的时候,两人还偷偷的搞“地下工作”,虽然当时有些流言蜚语,可徐志摩不相信。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陆小曼属于那种追求完美的女性,她认为徐志摩比王庚完美,所以不顾一切,但两人一起生活之后,就有了矛盾。

希望是美好的,而现实往往残酷,她渴望浪漫和风光,可徐志摩只能给她现实。

再者,她想替代林徽因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任凭她多么努力,都无法达到。

所以,她和翁端午之间,应该是一种情感憋屈之后的宣泄。

1931年,徐志摩飞机失事,陆小曼一下子失去经济来源,即便她重新拿起画笔绘画,可她的画根本卖不出去,不得不求助与翁端午,依仗翁端午的救济。

在某个角度上说,陆小曼成了翁端午养在外面的“小三”。

陆小曼何尝不像登堂入室,正式成为翁家的人?可是梁启超在婚礼上的训斥,人们还记得很清楚。

陆小曼不要脸,徐志摩的父母还要脸呢。

徐志摩的父母看不下去,给她一笔钱让她离开翁瑞午,可她脾气倔,宁愿不要钱,也要放纵自己的任性。

翁瑞午有老婆孩子,离不了婚,更给不了她名分,两人就这么糊里糊涂地凑合着。直到1953年,翁瑞午的的老婆去逝,陆小曼遂正式成为的续弦。

陆小曼为了正式进入翁家,而举杯欢庆的时候,林徽因着为了保住北京城内的古建筑,和丈夫一起对某些人据理力争,她声嘶力竭地大喊:“……把真古董拆了,将来要懊悔的。即使把它恢复起来,也只是假古董……”

此前她为了抢救国宝景泰蓝,累得住院。

这就是林徽因的高度,她站在民族的脊梁上,对陆小曼来说,高不可及。

1961年,翁瑞午去世去世前交代女儿翁香光照顾陆小曼。翁家人恨她,根本不待见她。

1965年春天,陆小曼病倒了,去世之前还念叨着死后想跟徐志摩合葬。

可见,她对徐志摩的感情是真的。

但这份感情,能够得到徐家后人的原谅吗?

43日,陆小曼因病去世,病房里连个送终的人都没。翁端午的女儿翁香光听说后赶过去,看到陆小曼躺在那儿,衣服破得棉絮都露出来了,四周空荡荡的。

葬礼简单得不行,灵堂就挂了一副挽联,来的人都没几个。骨灰没人领,最后不知道扔哪去了,连个坟墓都没有

直到1988年,她的堂侄和堂侄女给她弄了个衣冠冢,放了点她用过的毛笔和画稿,算是个念想。

而反观林徽因,至今得到后代以及世人的尊敬(包括我这样的文青),葬在青松翠柏之间,经常有人去悼念。

陆小曼身为一代才女,为什么结局那么悲惨?

难道她错了?究竟错在哪里?

或许她自己都不明白,她的人生追求,一开始就走了岔道,那就是人伦道德。

而林徽因,完全坚守住了这条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