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三年湖南邵阳、宁乡《廖氏族谱》的“凡例”中,出现了其他家族的家谱根本没有记载过的“房滚法”。这是廖氏家族所独创,认为按此法编排世系,则“使血脉贯通,条分缕晰,源流明,亲疏别”,是最为先进不过的。

谱式有直行,有横行,皆本《史记》。欧阳氏用直行,苏氏用横行,柳氏则旁行斜下,五世递降。窃以欧式尚已,而空行太多,卷帙繁重;苏式古已,然用大滚法,则世次隔越,有父在甲本、子在乙本,且至有相隔数本者;用小滚法,虽便检阅,而世次太繁。老谱纯依苏式,用大滚法,又统作垂丝于卷首,不相联续,殊难翻阅。今改用房滚法,前图后表,垂丝遵欧式,世系遵柳式,五世一提,上用横线,安世次于中,兄弟则平行,祖孙父子以次递降,末复用直线以续下五代,使血脉贯通,条分缕晰,源流明,亲疏别,事不相袭,各师其意,各取其便也。

译成白话文,大意是这样的:

家谱的格式有直行和横行两种,都源自《史记》。欧阳修采用直行排列,苏洵采用横行排列,柳式则用斜向排列,五代为一组依次下降。我认为欧阳修的格式虽然好,但空白太多,导致谱书厚重;苏洵的格式虽然古老,但如果用“大滚法”,会导致世系错乱,出现父亲在甲卷、儿子在乙卷,甚至相隔好几卷的情况;如果用“小滚法”,虽然方便查阅,但世系又显得太繁琐。旧谱完全按照苏洵的格式,采用“大滚法”,又在卷首统一画垂丝图,导致前后不连贯,很难翻阅。 

廖氏家族独创的世系“房滚法”

现在改用“房滚法”,前面是世系图,后面是世系表,垂丝图遵循欧阳修的格式,世系排列遵循柳式的格式,五代为一组,上方用横线标注世次,兄弟并列排在同一行,祖孙父子依次下降,最后再用直线连接下五代,使得血脉贯通、条理清晰,源流分明、亲疏有别,既不会互相混淆,又能各自取其优点。

这里提到了世系的排列方式,除了传统的欧式,苏式外,还有柳式,以前思绥草堂公众号介绍过,之外还有难得一见的大滚法,小滚法,现在又有了房滚法,可见是在不断的创新

在家谱编纂的历史中,廖氏家族的“房滚法”堪称一次突破性尝试。传统谱牒虽各有章法,但欧阳修的直行厚重、苏洵的横行易乱、柳氏谱法的斜排难续,始终存在世系割裂、查阅繁琐的局限。廖氏未囿于成规,而是以务实眼光审视前人经验,取欧式垂丝图的清晰脉络,融柳氏五世递降的逻辑框架,再结合图表联动的编排智慧,最终凝练出“房滚法”这一独特体例。它既不盲目推翻旧制,也不固守单一传统,而是以兼容并蓄的智慧,让家族世系更趋近于“血脉贯通、亲疏分明”的理想状态。

这种创新背后,是廖氏家族对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家谱不仅是记录血缘的工具,更需具备让后人一目了然的实用性。他们敢于突破“大滚法”“小滚法”的窠臼,在旧体系中开辟新径,既展现了家族的文化自觉,也为中国传统谱牒学注入了活水。时至今日,“房滚法”依然提醒我们:真正的传统守护者,从不是机械的复刻者,而是在尊重根源的基础上,以智慧与胆识让古老文化焕发新生。

那么,房滚法到底是怎样一种谱法呢,我们可以通过图片来了解。

END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