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期词中写得最动人的,是那些少女风情与少妇风韵,婚前爱情的憧憬,婚后爱情的甜蜜,还有那别后两地的相思,独守空闺的幽怨。
“簸弄岁月”即使不是词的专利,也算得上词的专长,为什么李清照写出来就让人念念不忘呢?唐宋词中“男子好作闺音”,女性相思大都出自男性的想象,而易安词则是用新颖的表现手法,写自己的所历所思所感,以真人写真事,以真言抒真情。
《浣溪沙·闺情》就是写少女心事:
《浣溪沙·闺情》
宋·李清照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
一开头就写少女甜美可人:“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绣面”是以绣画形容面容姣好。“芙蓉”是荷花的别称,唐宋人喜欢以荷花喻美女,如王昌龄“芙蓉向脸两边开”。
有人说“绣面芙蓉”,指古代妇女面额及双颊所贴的纹饰花样。如果指纹饰花样怎么能“一笑开”呢?“宝鸭”可能指鸭形的铜香炉,可能指两颊所贴鸭形纹饰,也可能指鸭形发饰,这里以第三种意思为宜。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她那可人的面容粲然一笑,像荷花盛开一样美丽。那宝鸭形的发饰像要飞动,衬托得那香腮人见人爱。
眼波才动被人猜
光是笑得甜,光是长得美,那还只是可人,只有那会传神的眼睛,才足以勾人:“眼波才动被人猜。”她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像会说话似的精灵转个不停,神仙也猜不透她那无穷的心事。
△ 明·杜堇《仕女图卷》
这一句历来人人叫好,很多人还把它与朱淑真的“娇痴不怕人猜”进行对比,清人吴衡照认为:“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朱淑真’娇痴不怕人猜’,放纵得妙,均善于言情。”(《莲子居词话》卷二)朱淑真的词句来于她的《清平乐·夏日游湖》:“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此句一作:随群暂遣愁怀)。”
有人觉得朱淑真这句“太纵”,我倒觉得朱句错不在放纵太过,而在其语意太露,让人一览无余没有回味的余地,“眼波才动被人猜”叫人浮想联翩。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下阕“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这两句一语百媚,是千古俊语,也是千古媚语。它们在章法上承上启下——“一面风情”承上阕“绣面芙蓉”,“半笺娇恨”启下句“约重来”;在情感上层层转深——不只“深有韵”,而且“寄幽怀”。
△ 明·杜堇《仕女图卷》
“一面”就是一脸或满面,“风情”指男女浪漫的恋情,“韵”在此处指情趣韵味。“半笺”或指只写了半页纸,或指只有半页纸。“娇恨”指花季少女淡淡的伤感、浅浅的娇嗔,或轻轻的幽怨。“幽怀”这里指隐秘的情感,或指青年男女隐秘的相思之情。

风情满脸,韵味悠长,轻颦浅笑引人无限遐想,半纸花笺写的半是娇嗔半是埋怨。娇嗔也好,埋怨也罢,她的本意就是“月移花影约重来”。相思不得相见便娇嗔,分离太久便生幽怨。约情郎“重来”,既是解“恨”之药,也是释“怀”之方,只要情郎一来,一切“娇恨”、一切“幽怀”,马上就烟消云散。
月移花影约重来
有人引王安石《春夜》“月移花影上栏杆”,暗示李清照的“月移花影”来于王安石,宋代有关月与影的名句很多,李清照填词时未必想到王安石,这四个字不过是偶然巧合。
此词尾句很有诗意,容易使人想起张生与崔莺莺的幽会:“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月移花影”是幽会的好时间,更是幽会的好环境。
明赵世杰称此词“摹写娇态,曲尽如画”(《古今女史》卷十二)。赵氏只说对了一半,宋词中摹写女孩娇态的数不胜数,要是只写“娇态”,既易于轻浮,又难于出彩。这首词的价值在于由貌而入神——通过摹写其娇态,来曲尽其幽怀。
她那“绣面芙蓉”的花颜,那香腮微侧的娇态,是写足她有被爱的本钱;而她那眼波灵动勾人魂魄,“半笺娇恨”惹人怜爱,则写足她对爱的幻想与渴望;直到“月移花影约重来”,才是她对爱的追求与期待。
△ 明·杜堇《仕女图卷》
这首词的写作时间,我认为应该是婚前而非婚后,她对爱情还有许多浪漫美好的想象。对于一个少女来说,她长得越是可爱,她就越期待被爱,爱而不得就会“娇恨”,“月移花影约重来”,才会让她满足和释怀。
李清照是写貌的天才,更是赋情的高手!
这首词一直为后世文人喜爱,清初著名诗人王士禛有一首和词,现抄录给大家参读。
《浣溪沙·和漱玉词》
清·王士禛
渐次红潮趁靥开,木瓜香粉印桃腮。为郎瞥见被郎猜。
不逐晨风飘陌路,愿随明月入君怀。半床亸梦待郎来。
《两宋诗词简史》
两宋是诗词发展的黄金时代
阅读这本书
不仅能重温伟大的诗词作品
更能一窥300年两宋诗词发展全貌
↓↓↓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