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届LG杯本赛打响。至少在中国棋界,这一届LG杯不会被认可为世界大赛了。

  中国大陆棋手拒绝参赛,使得本届LG杯显得非常尴尬。原本作为职业围棋世界大赛创办以来第一项进入第30届的赛事,今年的LG杯会是一件盛事,却因为韩国人在上届决赛中的拙劣表演成为鸡肋。

  1996年,LG杯与三星杯一起创办。虽然三星杯赛程更为紧凑,当年便产生冠军,而LG杯决赛则是在次年进行,但开赛日期却是LG杯更早。此后两项赛事都延续这一规律,所以每届赛事都是LG杯先打响,进入第30届也就更早。

  在LG杯之前,世界大赛只有富士通杯、应氏杯和东洋证券杯。富士通杯在2011年举办完24届后停办,东洋证券杯更是早在1998年第9届后就偃旗息鼓。应氏杯虽然一直在举办,但四年一届,到2024年也只不过进行完毕了10届。以届次论,只有同样一年一届的三星杯紧追着LG杯。

  本届LG杯因为没有中国大陆棋手的参赛,日本和中国台湾棋手竞争力有限,韩国棋手在本赛24强中占据17席,所以有棋迷戏称这已经变成了韩国的“国内比赛”。

  其实,LG杯还真的是从韩国的国内比赛演变而来。1974-1996年,韩国国内棋王战共进行了20届,其中曹薰铉一人拿了12届冠军,包括第20届的末代棋王。随即赞助商LG集团提高比赛档次,推出LG杯世界棋王战,首届赛事共31人参赛,曹薰铉作为唯一一名种子选手,直接进入第二轮。当时谁也不会想到,LG杯会在进行到第30届时,以各国棋界都很不舒服的方式重归韩国“国内赛事”的模式。

  本届LG杯的档次让我们想起第1、2届东洋证券杯。

  1988年,富士通杯、应氏杯两项职业围棋世界大赛相继创办,不甘人后的韩国棋院也推出了东洋证券杯。不过比起富士通杯、应氏杯的汇聚当时世界棋坛最顶尖高手,第一届东洋证券杯除韩国棋手外,只邀请到了日本的石田芳夫、山城宏,中国台湾的彭景华、林圣贤等人。最终是韩国棋手包揽四强,梁宰豪决赛3比1击败张秀英夺冠。

LG杯三十周年却“历史倒退” 无中国大陆棋手参与难称世界大赛

  第二届东洋证券杯邀请了中国大陆棋手刘小光、俞斌、张文东参赛,中国台湾的彭景华等,日本的小松英树、小林觉、石井邦生也参与角逐。中国大陆三名棋手都杀进了八强,但也都未能再进一步,韩国棋手又一次包揽四强,决赛徐奉洙3比1击败李昌镐登顶。

  缺乏中日当时最顶级棋手的参与,这两届东洋证券杯的分量显然称不上世界大赛,说到底是韩国国内赛事邀请了部分中日棋手参加,参赛的国外棋手的分量还不如当时日本主办的IBM快棋赛。不过韩国是曾将这两届赛事视为世界大赛的,在统计世界大赛第100冠时,就列入其中。所以梁宰豪也曾被韩国人视为世界冠军,只是后来少有人提及了。

  1992年,中国大陆棋手曾拒绝参加第2届应氏杯。不过当时已经产生的七个世界冠军(5届富士通杯、1届应氏杯、1届东洋证券杯),日本拿了5个,韩国拿了2个,中国尚无冠军入账,我们并没有不将第2届应氏杯得主徐奉洙视为世界冠军。

  2004年,中国台湾推出中环杯,中国大陆棋手也因为某些原因没有参赛。当时中国围棋虽然在世界大赛中战绩依然不佳,但喷薄欲出,具有相当的话语权,不参赛也等于否定了中环杯“世界大赛”的地位。中环杯共进行了三届,韩国的朴永训、崔哲瀚、李昌镐依次夺冠,都没有计入他们的世界冠军数字之中。

  2015年第20届LG杯时,曾与本赛一起举办了纪念性的20周年世界挑战者杯,由三国16位年轻棋手参赛,单独进行,申真谞、申旻埈、卞相壹、杨鼎新、李钦诚、谢尔豪、一力辽、许家元等人都参与竞争。到了现在的第30届,韩国主办方无奈邀请了多数早过当打之年的历届冠军出战,以替代拒赛的中国大陆棋手,与其他棋手一起参加本赛,也被戏称为“纪念邀请赛”。

  开幕式上的参赛棋手

  今日世界棋坛大势,没有中国大陆围棋的参与,已经不是失去“半壁江山”那么简单。LG杯闹到“三十诞辰却历史倒退”的地步,对于世界围棋的发展无疑是一种损害。

  LG杯产生的世界冠军,在中国的统计,目前只能截止到第28届。

  晚宴上的历史回顾

  卞相壹表示期待“卫冕”

  仲邑堇是代表韩国参赛(外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