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夔龙(kuí lóng)纹流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逐渐被蟠螭纹(pán chī wén)、蟠虺纹(pán huǐ wén)等更复杂的龙形纹样取代,夔龙在传说是一足,身形似蛇,头部如龙,常以侧面形象呈现。夔龙被视为通天神兽,象征统治者的权威和沟通天地人神的能力。常用于礼器、祭器,寄托驱除灾祸祈求祥瑞的寓意。
西周·曾侯作父乙铜方鼎
器物呈长方体,盖面中部有一立耳状宽纽,四偶各有一个立体片状夔龙立纽。器口呈长方形,外折沿,沿面内向倾斜,直壁,深腹,平底略外鼓,四外偶各有一竖向大扉棱,四柱状足,器身上部左右各有一附耳。盖面外缘饰一周八组饕餮纹,长边各三组,短边一组。颈部一周饰饕餮纹,腹部为一周蕉叶纹。足根部饰浮雕饕餮纹,双角外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