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县石壁镇杨边村位于石壁镇西部,距石壁镇1.5公里,与石壁客家祖地相连,杨边村在九十年代曾被县授予“先进党支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全村共有323户,1337人口,9个村民小组。分为虎龙、杨边两个自然村。

2013年年初,杨边村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根据杨边村现状、地理位置、人文资源,聘请三明市城乡规划设计院完成杨边村修建性整治规划,确定按照“一心(综合服务中心)、一区(客家民俗安置小区)、一园(现代农业观光园)、一带(西溪、虎龙溪景观带)、二轴(307省道桂花大道、杨边休闲景观步道)、三节点(杨边村小区景观节点、龙湖农家休闲区、宗祠古村落景观)”的思路建设,总投资预计1.69亿元,分三至五年实施,努力把杨边打造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杨边村在美丽村庄建设中,抓住客家祖地、客家文脉这一主线,建成为一个农村客家文化园,彰显其设计立点的高度和深度,为客家生态文化保护提供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村子修建“亻厓是客家人”客家文化休闲公园,园中的“客家第一壶”水流景观、仿古景墙、客家水车、客家谚语碑、禾口缸钵等景观是游人休息、观赏的好地方。

宁化县石碧镇杨边村(桂林)张氏家庙

牌匾

寿衍千秋

德惠流芳

星显辉

对联

茂 繁衍敦睦堂世代绵延

           清河郡功绩浩荡

永千秋金鋻人文济济耀光前

百忍家风宗祖巍巍启裕后

家庙落成九族昭穆有序

祖堂赫耀四时俎豆馨香

敦睦堂

敦睦堂始建于康熙十二年,即公元1671年。敦睦堂匾额为 康熙皇帝所钦赐!!!为张氏宗亲家庙。在最鼎盛时期,全国有几千家分号!之后由于历史变迁,许多堂口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到二十一世纪初期全国所遗留的堂口已经是不多了。

祠堂是供奉祖先和举行祭典的圣地,是宗族历史和荣耀的象征。又是宗族议事的场所,也是祖宗的遗产,是宗族姓氏的标志。客家人历来非常重视修建祠堂,这也是客家人一贯追求宗族团结及传承和发扬尊祖穆宗的传统美德,就是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也要家家户户按红丁和捐款等方法凑钱修建祠堂。在客家聚居地祠堂随处可见,如宁化石壁村就建有上祠、下祠二栋张氏家庙;

宁化客家张氏人的崇祖观念集中地体现在祠堂的堂号、楹联,祭祖活动等方面。

1.堂号

堂号是祠堂的名称,称号。宁化客家张氏祠堂的堂号,充分体现了客家张氏人对祖先的崇拜。张氏作为一个源远流长、覆盖全困,遍及世界的大姓,它的堂号很多,有的按祖先的号命名,有的按祖先名命名,有的按姓氏命名等。宁化客家张氏祠堂的堂’弓’不完全一致,而是各行其是,其堂号非常多样,如石壁下市张氏家庙等八个祠堂的堂号足“追远堂”;济村肖家张氏宗祠等二:二个剥堂的堂号是“绥我思成”;石壁邓坊桥、张氏宗1:卅等二个祠堂的堂弓’是“敦伦堂”;石蹙桂林张氏家庙,湖村店上张氏宗祠等七个倒党:是“敦睦堂”;其余祠堂的堂号各不一样,即:德馨堂、敦本堂、敬贤堂,弘光堂,萃饮芳源,受先之枯,思孝堂,世德流等.孔安缓祉,致敦爱堂,端衍宗风、思源堂、忠孝流徽、武义堂、仁率堂、继先堂、嘉漠宏远,继逑堂,绪赞曲江、水茂堂,永绥存缓、崇俊堂、惠时堂、受天之祜、孝友堂、尽诚堂、克绳堂、绍伦堂、华阳堂、永世克孝宗远堂等。(注1)

宁化客家张氏祠堂,如此繁多的堂号,表达了各个家族不同的文化理念。

2.楹联

    每个宗祠都有楹联,各宗祠大小不一,但每一栋祠堂的每根柱子都有对联,这些楹联包含每个宗祠的源流、典故、文化理念。价值取向各个方面。这些楹联,不论是专用楹联,还是一般楹联,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宁化客家张氏祠堂的楹联,有的内容是追祖溯源,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有的颂扬先祖功德,对祖先功德的生动说明;有的表彰先贤,发扬光荣历史,对先贤成就极高赞誉。

3.祭祀仪式

客家张氏人的各种祭祖仪式中,祠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祠祀普通奉行的是

春秋祭。祠堂祭祀仪式隆重而严密。祭祀程序传承古代祭典礼仪,几乎同是一个模式。

其祭祀程序是:呜炮开堂,擂鼓、鸣金、奏乐。主祭生,陪祭生就位,整冠,鞠躬。

      主祭生向神位敬祖,安位,安杯,献牲,献帛。主祭生复位,三拜、九叩首,主祭生香案前三上香,三拜,九叩首。主祭生到神位前三献酒,三拜九叩首。宣读祭文,梵烧祭文,三鞠躬。奏乐,礼毕退班。最后仪式在奏乐鞭炮声中结束。整个仪式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宣读祭文,祭文由德高望重主祭生宣读。祭文内容如下:

恭维我祖德厚山罔,佑放我后长发其祥;

历时千载族裔兴旺,嗣孙修美繁衍四方;

人文蔚起遐迩流芳,祖祠重建宗室增光;

祖世开拓永世盛昌,祖宗恩泽恒念不忘;

兹屈春露呈献馨香,英灵不昧来格来尝。(注2)

寿衍千秋

椿耋耆英

耋荣耆英

光宗耀祖

椿耋耆英

赖鸿春||宁化县石碧镇杨边村(桂林)张氏家庙
鸿春生活馆赖鸿春的宁化县石碧镇杨边村游记

怀揣着对历史与文化的热忱,鸿春生活馆的赖鸿春踏上了前往宁化县石碧镇杨边村的旅程。这座古村,宛如一颗隐匿在时光深处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等待着人们去探寻。
刚踏入杨边村,赖鸿春的目光便被一处石刻红字所吸引,上面醒目地写着 “亻厓是客家人”。这简单的几个字,却承载着厚重的客家文化印记,瞬间将人带入了客家先辈们辗转迁徙、艰苦创业的历史长河中。在客家文化里,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传承有着强烈的执着,这句石刻便是最好的见证,它像一座精神灯塔,照亮着一代又一代客家人的心灵。
漫步在村里,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路边,一个历经岁月打磨的石臼静静伫立。它的表面布满了坑洼,那是无数次舂捣留下的痕迹。往昔,村民们或许就在这里,用它舂米、研磨香料,它见证了杨边村的烟火日常,每一次撞击都伴随着生活的节奏,虽平凡却蕴含着生活的真谛,如今虽已不再承担原本的劳作功能,却成为了古村岁月的无声诉说者。
继续前行,一座宏伟的建筑映入眼帘 —— 张氏宗亲家庙敦睦堂。其匾额竟是康熙皇帝所钦赐,这一殊荣让整个家庙熠熠生辉。敦睦堂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客家传统特色,飞檐斗拱,雕梁画栋,彰显着不凡的气势。步入其中,仿佛能感受到张氏家族曾经的荣耀与辉煌。在过去,这里是族人祭祀祖先、商议族事的重要场所,浓厚的家族观念在这里代代传承,凝聚着张氏家族的向心力。祠内挂了一块大红“桂林张氏均茂公祠
历史名人简介(部分)’牌匾,特显眼。
谈及杨边村张氏家族,历史上的诸多名人令人敬仰。门神张飞,其勇猛无畏的形象深入人心,作为张氏家族的杰出代表,他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了一种英勇精神的象征,激励着后世子孙勇往直前。而关羽,虽不姓张,但其义薄云天的品质与张氏家族所崇尚的道德观念相契合,常与张飞一同被尊为忠义的典范,供人敬仰。在家庙和祠堂中,“光宗耀祖” 的牌匾高悬,它不仅是一种荣耀的象征,更是对后世子孙的鞭策,激励着他们奋发图强,为家族增光添彩。
杨边村,这座充满历史韵味的客家古村,在赖鸿春的这次游历中,展现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处古迹、每一个故事,都像是一首古老的歌谣,传唱着过去的岁月,也让前来探访的人们,深刻领略到了客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桂林张氏均茂公祠
历史名人简介(部分)
为颂扬前辈,鼓舞当代,激励后人,将桂林张氏均茂公祠部分历史名人摘录简介,供学习敬仰,发扬光大。
张达观,字子周,才气高迈,游上庠,国子祭酒,郭公署其文曰:“此八面受敌才也“。登咸和五年进士。调洪州理椽,吉州推官。改秩,知邵武军建宁县。
张良裔(1115-1165),字景先,宁化县城关人,他为人有正气,不诡趋时好。宜和间三经义行,裔独宋程氏学,屡踬不少变,建炎学禁开,中宋绍兴五年(1135)考中进士,调衢州龙州簿,以伯父年八秩无嗣,而未赶任。后邮郡守袁思永,运使黄积厚的推荐,任武平县丞,到职后平是社会治安,大得民心,后调雩都迁衡山丞因病而卒。
张佶(1698-1771),宁化县河龙乡高阳村人。满清康熙年间荣中武举。雍正三年(1726)奉旨为湖州所督漕后任浙江前衔督漕衔干总。后调湖广荆州右卫守备有功,帝以武德将军赐之,其家慈祖母均封为诰命夫人。鉴于张佶其人文武全才,实属清河罕见。
张忠洲(1724-1815),字永川,恩赐进士,江西石城丰山乡儒家寮梅树排人。永川公系大学生,斌公之三子,闻名闽赣两省之豪杰。生于清乾隆盛世年代,为民为族做了很多好事,突出的事实三石示祖祠,初基模做好,多年无钱装修,被辛田人以无头诗云:“三石示十八乡邀邀吼吼做祠堂,三年无瓦盖,四年无修装….”等讽刺,后来永川公听到此诗,不受侮辱为首很快把祠修好。不忘先祖,凡春秋两祭教其诸人,要以尊祖敬宗为重崇宗祀祖为本,确系前辈崇宗敬祖之楷模,正直清廉之典范。
张德仁(1908-1963),江西瑞金人。1930年参加红军,曾任海军第七舰队政治委员,海军舟山基地政治委员,海军干部部长,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张新苁(1902-1988),江西瑞金日东人。北京大学毕业国民党广东省高级法院庭长。后派往驻加拿大大使。

门神 张飞

关羽

石臼

亻厓是客家人

“亻厓”在客家话中是第一人称“我”的代称,是典型的客家方言词汇 。
“亻厓”已经成为客家人的精神象征,不少地方把客家话称为涯话,“亻厓”也代表着客家人勤劳、能吃苦“肯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