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适应巡航控制(ACC)
技术原理
功能定义:通过雷达/摄像头实时监测前方车辆,自动调整车速(加速、减速、跟停)以保持安全距离。
-
传感器:
-
毫米波雷达(主):探测前方车辆距离和相对速度(抗恶劣天气)。
-
前视摄像头(辅助):识别静止障碍物(如拥堵车辆)。
-
控制逻辑:
-
基于驾驶员设定的目标车速和跟车距离,通过PID算法控制油门/制动。
-
全速域ACC:支持0-150km/h范围(部分车企扩展到0-180km/h)。
应用场景
-
高速巡航:缓解长途驾驶疲劳。
-
拥堵跟车:自动启停,减少频繁操作。
车企案例对比
车企 | 技术方案 | 特点 |
---|---|---|
|
|
|
|
|
|
|
|
|
2. 车道居中辅助(LCC/LKA)
技术原理
-
功能定义:通过摄像头识别车道线,控制转向系统使车辆始终居中行驶。
-
传感器:
-
前视摄像头:识别车道线(需车道线清晰)。
-
高精地图(部分车型):辅助弯道预判。
-
控制逻辑:
-
基于视觉算法生成车道中心线,通过EPS(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微调方向盘。
-
增强型LCC:支持无车道线场景(如小鹏XNGP)。
应用场景
-
高速公路:长直道或缓弯道保持。
-
城市快速路:配合导航实现车道级定位。
车企案例对比
车企 | 技术方案 | 特点 |
---|---|---|
|
|
|
|
|
|
|
|
|
3. 自动紧急制动(AEB)
技术原理
-
功能定义:检测前方碰撞风险并自动紧急制动,避免或减轻碰撞。
-
传感器:
-
毫米波雷达:探测移动障碍物(如车辆)。
-
摄像头:识别静态障碍物(如行人、自行车)。
-
触发条件:
-
相对速度差超过阈值(如30km/h)且驾驶员未响应警报。
应用场景
-
行人横穿:城市道路突然出现的行人。
-
前车急刹:高速场景下的追尾风险。
车企案例对比
车企 | 技术方案 | 特点 |
---|---|---|
|
|
|
|
|
|
|
|
|
4. 交通拥堵辅助(TJA)
技术原理
-
功能定义:ACC+LCC的低速增强版,支持0-60km/h拥堵路况下的自动跟车和车道保持。
-
传感器:与ACC/LCC共用硬件。
-
控制逻辑:
-
缩短跟车距离(1-2米),提高启停响应速度。
-
部分车企支持加塞处理(如小鹏的主动横向避让)。
应用场景
-
城市拥堵:高峰时段频繁启停。
-
隧道/桥梁:车道线模糊场景的临时接管。
车企案例对比
车企 | 技术方案 | 特点 |
---|---|---|
|
|
|
|
|
|
|
|
|
5. 自动泊车(APA)
技术原理
-
功能定义:通过超声波雷达/摄像头识别车位,自动控制转向、挡位和车速完成泊车。
-
传感器:
-
超声波雷达(12-16个):探测车位尺寸和障碍物。
-
环视摄像头(4-6个):生成全景影像辅助定位。
-
算法:
-
基于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生成泊车路径。
-
记忆泊车(如小鹏VPA):学习固定路线实现无人泊车。
应用场景
-
垂直车位:标准车位自动泊入。
-
狭窄车位:遥控泊车避免开门困难。
车企案例对比
车企 | 技术方案 | 特点 |
---|---|---|
|
|
|
|
|
|
|
|
|
总结
技术趋势:传感器从“单一模态”向“多模态融合”升级,算法从规则驱动转向深度学习。新势力(特斯拉、小鹏)侧重软件迭代,功能激进但稳定性参差;传统车企(丰田、奔驰)注重功能安全,性能保守但可靠性强。城市通勤优先选TJA/APA强的车型(如小鹏P7);高速场景侧重ACC/LCC优化(如特斯拉Model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