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句话完美诠释了人和钱的关系。
为什么有些人学了很多教人赚钱的课程,做了很多努力,到头来依旧一场空。
今天这篇文章,和大家好好聊聊“财富”这件事。
——心智教育体系创始人包丰源老师
01
是什么困住了你的财富?
一位爸爸咨询包丰源老师,他说:
“孩子提出,成绩如果进入全级50名,希望可以获得现金奖励1000元,该不该支持?”
一方面,这位爸爸希望给予孩子鼓励。另一方面,又担心奖励现金对孩子的成长教育不好。
包丰源老师接下来的一番话如醍醐灌顶,让在场的朋友茅塞顿开:
“第一,你的收入怎么样?奖励太高就要如实告诉孩子家里的状况,让孩子了解家里的经济状况。
第二,孩子打算怎么用这1000元?如果对他的个人成长有帮助,可以奖励。
第三,不要觉得现金奖励是功利。物质是让孩子了解人性,我们别和人性斗争,可以提前让他提升阅历,懂得人性。”
父母越会“给”,孩子越富裕。
现在很多人有钱不想赚、想赚赚不动,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言: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一直有一个财富黑洞在阻碍我们拥有财富。
4月24日,湛江第39期茶话会上,一位朋友分享,父母经常讲“家里没钱”“不要乱花钱”“赚钱很辛苦”等,让他在成长过程中感受到了钱的压力。当他有创业想法时,纠结了很久才敢开始,同时对钱的感受也是焦虑的,认为赚到的钱都不属于自己。
课堂上,一位女士看到了自己小时候问父亲要钱却被打的经历。对钱的感受和记忆,导致她满足日常生活开支后总是守不住金钱。别人向她借钱时无法拒绝,而且总是不好意思要回来。
为什么有人年入千万,依旧守不住财富?
为什么有人非常努力,却总是赚不到钱?
为什么有人赚钱很辛苦,借钱时却又无法拒绝?
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我们的人生总是在轮回。其根源在于,被小时候的“文件包”困住了。
02
想赚钱,先改变对钱的感受
包丰源老师为我们解读,如果儿时对钱形成了不好的感受,日后的财富积累也不会多。
12岁以前,父母给我们造成情绪影响较大的一个事件,会形成细胞记忆,导致我们日后遇到相似事情时,都会形成相似的感受。
余先生儿时不小心将母亲心爱的一支钢笔折断,被母亲大声怒斥并扇了一记耳光:“我工作这么辛苦,管你吃,管你住,你怎么还这么不听话?你不知道父母挣钱是多么辛苦吗?”
这也使得他的心智中形成一种对钱的情绪感受——赚钱很辛苦,也很痛苦。
日后,他几次创业,最终都以失败告终,还欠下了很多债。他的脸色暗淡没有光泽,生命能量也被消耗殆尽。
在课堂上,他释放了对母亲的怨恨情绪,脸色恢复光泽,说话声音变得洪亮,眼里充满了光芒。
而在课程结束不久,他就遇到了一个大客户,这是他几年来最大的一笔订单。看见他的生命觉醒,命运轨迹就此被改变,所有人都无比感叹。
包丰源老师说:“财富背后,是我们的生命能量。”

如果在过往经历中产生了情绪的种子,就会形成对生命的障碍,阻碍财富流到我们的生命中来。
清理了“情绪种子”,我们的生命能量才会保持通畅,财富自来。
4月26日,四川爱康德举办了2025年第一期“身心健康义诊”活动,一位朋友分享,童年观影被爽约的经历,形成了他对金钱不好的感受和团队的不信任感。
主持人王斌医生让我们看到,当前的身心问题常与早期的情绪创伤相关,会持续影响我们成年后的行为模式。
理解这些情绪编码,是迈向健康的重要一步。
很多人拼命赚钱,却因为心智中有着对财富恐惧的“种子”而使得付出变成了徒劳。只有将“种子”清除,那种内在的匮乏感才会消失,财富的能量才会正常流动起来。
富在术数,更在修心。
懂得规律,修正自我,财富黑洞自然消失。
03
财富是福报的显化
如果细观历史长河,便会发现:财富的聚散绝非偶然。
《文昌帝君阴骘文》有载:“欲广福田,须凭心地。”
人一生的财富总量被称为“禄命”,由前世善恶与今生修为共同决定。
小富靠勤,中富靠智,大富靠德。
包丰源老师说:“人不是因为有钱才做慈善,而是因为慈悲才会有钱。”
财富如水,是流动的。
当人对财富恐惧时,便会将财富管道抓得很紧,不愿放手。
抓得越紧,水流得越少,财富流动越缓慢。
正如包丰源老师所言:“赚钱是提升我们的价值,花钱是一种智慧,而守钱则靠我们的德行。”
广东省心智家园慈善基金会在包丰源老师、招辉老师的带领下,开设了心康护童、建校助学、关爱老人等慈善项目,帮助许许多多的人找到价值,从而绽放生命。
而受益于心智教育体系的学长们,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帮助更多人,如参加慈善活动工作、在课堂上服务学员、举办线下沙龙活动等。
财富是福报的显化,而利他是福报的具象化。
我们的财富三分靠努力,七分靠福报。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
从今天开始,修好与身边人的关系,让能量流动起来。
从今天开始,修一颗慈悲心,向上向善。
从今天开始,内观自己,“利他”才是长期主义。
留言区开放丨暖心征集
🔺你认为财富的积累与哪些方面有关系?
欢迎来评论区聊聊,我们一起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