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
携第一任妻子谢景兰远洋36天后,
带着3万美元离家的“公子哥”赵无极,
抵达了大洋彼岸的巴黎。
一段名垂青史的艺术征程,
亦自此拉开序幕。
上:1938年谢景兰与赵无极在贵阳
下:1948年二人赴法前,与赵家亲属摄于上海码头
作为衣食无忧的银行家之子,
赵无极十足的叛逆且不守规矩。
不愿子承父业、逃学、顶撞老师…
都成为家常便饭。
1946年摄于杭州 / 赵无极(右一)与妻子谢景兰(中)及恩师林风眠(左二)之合影
早期的赵无极深受西方绘画之影响,从其三十年代创作的静物画作品便可窥见一二
虽一门心思扎进画里,
却过于爱憎分明。
不喜国画的他曾被潘天寿怒批:
“目无师长,戏弄国画!”
差点开除了学籍。
初到法国的赵无极虽不精法语,却颇为“社牛”的打入本土艺术圈,这也成为其后来被大师们“看到”的关键
但谁也不曾想到,
数年后这位“纨绔子弟”的作品,
不仅受到毕加索、米罗等名家赏识,
更因当中独有的「中国风」,
不断刷新着如今的拍场纪录。
1976年巴塞罗那Ediciones Polígrafa出版赵无极签名「图像与诗意的荣耀」彩色石版画
1978年哥本哈根Egmont H. Petersen出版赵无极签名「无题-第289号」彩色石版画
“张扬”中国心
年少时如此排斥国画创作的赵无极,
为何在知命之年疯狂爱上“国风”?
实则一切都并非突然。
初到法国,赵无极仍然呈现出具象写实的西洋画风 / 1949年《我妻子的画像》
上世纪五十年代起,
赵无极在不断学习与实践后,
在保罗克利及马蒂斯等人的影响下,
奠定了自己奔放而大胆的抽象画风。
保罗克利对线、面、块与色彩的运用,直接影响了赵无极此后的创作 / 1936年 / 保罗克利《南方花园》
1951年 / 赵无极《大教堂及其周边》/ 布面油画
也正是在这重要的个人风格探索期,
想在异国他乡站稳脚的他,
心中涌动出强烈的身份认同感。
1954年《红色风景》/ 浓烈的红是对婚姻走向结束的宣泄,而墨色中勾勒的线条,开始出现了水墨的神韵
古老甲骨文字符被赵无极重新诠释,他不再是临摹风格,而是创作风格 / 1955年《中国城市》
不久后,
以甲骨文为形、西方抽象手法为意,
赵无极迎来了他长达十三年的,
巅峰「狂草时期」。
这亦成为他与传统艺术的再次相拥。
1964年,赵无极与其狂草系列作品留影 / 此时的他感情与事业都迎来了春天
1968年 / 赵无极《10.1.68》/ 曾以6900万港币成交
悠悠二十载,
正如其接受采访时所说:
“虽然巴黎对于我的整个学艺生涯,
有毋庸置疑的影响,
但我还是想说,
我渐渐重新发现了中国。”
1965年作品《19.02.65》/ 曾以7500万元港币的高价成交
1970年初,
这位艺术鬼才正式回归本源,
重拾起中国之艺术传统,
创作出了数件兼容并蓄之巨作。
不久后,赵无极更直接以水墨技法成画,尽情将灵思植根故土
他如寄情于山水的中国士大夫般,
将跨越国界的一腔热血,
注入“张狂”的线条与色彩中,
铺绘出只属于无极的东方哲思。
上:1982年创作三联画之局部 / 泼墨般的笔触与抽象呈现相融,甚至可窥见光线的变换
下:1985年,赵无极在母校浙江美术学院授课
一代大师的荣耀
回归山水,大道无极。
西方现代艺术曾将他从东方解放,
多年后,东方亦将他从西方拯救。
赵无极的这片艺术天地,
再次于重塑传统中焕起全新生机。
七十年代起,版画这种全新媒介吸引了赵无极,他的抽象山水开始在专业印刷技术下“重塑”
小鹿近日私洽售出的这幅1976年
巴塞罗那Ediciones Polígrafa出版
赵无极签名
「构成IV(图像与诗意的荣耀)」
彩色石版画
便是其中西合璧的典范之作。

画面之中,
他尝试在色彩和着色方式上创新。
使用更加厚重的红、蓝、紫、褐色等,
表现风景的起伏变化。
颜色、亮度、浓淡的对比,
使中国的古朴风格,
和西方奔放的表现方式有机融合,
达成一种和谐的平衡。
在这件「构成IV」的创作中,
赵无极以浓烈的红、蓝、黑,
营造出一方神秘的山水幽境。
红与蓝之间的色彩对碰,被粗旷的黑一笔升华
赵无极以笔刷将红蓝两色巧妙调和,
营造出极具张力的流淌溅射之效。
当黑色线条挤压出画面留白,
这是其对宇宙自然、
与古今气象感悟的色彩显现。
版画右下角清晰可见赵无极亲签,
并标注有创作日期“76”字样。
左下角亦可见“65”之编号,
证明其为限量99版中的第65幅。
如此奔放大作,
更由巴黎Bellini工坊印刷、
巴塞罗那Ediciones Polígrafa出版。
是为《图像与诗意的荣耀》套装中,
精美阿尔什纹纸上打造的第11幅作品。
绘有情山水
在赵无极的画作中,
观者亦能切实感受到,
艺术家对于自然山水的描摹与探索。
晚年的赵无极在作品前 / 后期画作展现出水墨交织意境下的平和
赵无极以狂草笔触,
将山石草木、海天风云概括,
中国书法与西方抽象理念融合无间,
富有韵律的多层次空间由此诞生。
上:2024年上海举办的赵无极特展中,专门展出了百余件珍贵版画作品
下:2015年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的赵无极作品展上,版画亦成焦点
这幅1978年时
哥本哈根Egmont H. Petersen出版
赵无极签名
「无题-第289号」彩色石版画
亦是大师对自然界的一次热情诠释。
作为万物感应之体现,
赵无极笔下的抽象山水,
演绎出感官与想象、
瞬息与永恒间的微妙共感。
看似无序之下,将细节放大,每一笔用色都自成风景
这件「无题-第289号」上,
可见色彩变化无穷,
自然景致甩脱具体形状,
线条在虚无空间中挥洒自如。
近观此画的一笔一色,
可以真切感受到笔触的盘桓流转,
如云般有动有静、有徐有急。
赵无极利用油画的色彩技巧,
加以传统书画艺术之气韵,
令人联想到中国山水的诗情画意。
此画看似激烈狂乱、肌理斑驳,
破坏性笔触却透露出一股,
草书中高歌狂蹈的风雅恣意。
作品右下角可见赵无极铅笔亲签,
及创作时间“78”字样。
左下角“134”编号,
则代表其为限量150件之一,
珍贵非凡。
正如赵无极自己所说,
他画的是风景画,
趋势画出梦中的山水。
而其曼妙之处,
也在于画出每个人内在的心灵原乡。
▼
不可错过的精彩好文推荐
▼
从卢浮宫手里抢画、把维米尔塞进集装箱,这位华尔街之狼用5亿美金让伦勃朗「裸奔」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