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大吉

NEW YEAR

真正的功夫修炼,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更需要内在的领悟。只有将“求”与“悟”结合起来,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在勤奋努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

关注武宗

天下武功

夫 日日勤修炼·铁杵磨成针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叩问传武:遇良师,悟精髓,下功夫…这良师何在?

这功夫是怎么传下来的,又该怎么珍惜。毕竟好东西,尤其是这种需要口传心授的绝技,可不是随便就能学到手的。

想求道的人多如牛毛,可真正能得道的,几百年里都难见一个。这可不是说求道之路不好走,而是说很多人,就像在河边想过河,却不知道哪儿是渡口;想爬山,却不知道哪条路能上去。所以,光有热情不行,得找个靠谱的老师,还得自己脑子活络,能琢磨明白。然后呢,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天天练,年年练,时间长了,自然就开窍了,能成大器。这就像种树,得有好种子,还得有园丁浇水施肥,还得等它慢慢长大。

那什么叫真传呢?就是那些师承有序、懂圣贤道理、通天地规律的大师们传下来的。他们不是光靠嘴说,而是用心去体会,用神去传授法力、法术。这几样东西像一条线一样串起来,一点都不乱。徒弟呢,就得管住自己的小心思,一门心思只想着把功夫学通。

特别是劝学,更是讲究这个。一开始教你打拳的姿势,里面其实藏着招式;再教你练功,让你身体有劲儿;最后才告诉你背后的道理,让你明白为什么这么练。这些环节一个都不能少,缺了哪个,后面的都白搭。当然,光有师傅说还不够,还得有手抄的秘籍,或者自己写点心得,这样才能证明这传承是真的,师徒之间才能心照不宣。这师徒关系,简直就像父子关系!爹盼着儿子孝顺,师傅也希望有个好徒弟能把他的门派发扬光大。反过来,徒弟也得争气,得有侠义心肠,为人正直,对师傅尊敬,对朋友真诚,还得保护好师门的规矩和道统。最好能做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俩人像亲兄弟一样,有难同当,有福同享。不管对方是穷是富,是贵是贱,都不离不弃,一辈子互相扶持。要是能达到这种境界,师傅肯定放心,会把看家本领全掏出来交给你。师徒俩就像水和乳一样,融合在一起,一起进步,一起成功。

要是反过来,欺师叛道,那后果可就严重了,小心遭天谴。可惜,现实中很多人学艺不成,原因有三种。第一种就是三分钟热度,刚开始觉得这玩意儿挺酷,赶紧拜师,结果练了几天,觉得枯燥或者没效果,就拍拍屁股走人了,连声招呼都不打。这种人基本就等于白忙活一辈子,也别想成事儿。第二种是有点小成就就飘了。一开始挺认真,学了点皮毛,就觉得自己很厉害了,然后拍拍屁股走人,留下师傅一个人在那儿。不仅自己学艺不精,还可能因为不懂规矩伤到别人,最后倒霉的还是自己。第三种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可惜的。刚开始还行,后来混入了世俗圈子,觉得自己比谁都牛。回头一看,师傅觉得也就那样,说话不客气,行为举止傲慢。殊不知,师傅都是过来人,早就看透了这些,心里明白,只是不会轻易显露。这种人,就算遇到再好的老师也学不到真东西,因为人家根本不想教你。

那怎么才能找到真正的老师呢?真正的老师看起来很朴实,但他们心里清楚得很,不会装模作样。他们会坦诚地跟你交流,不怕你问尖锐的问题,也不怕你质疑。古人说过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不笑不足以为道。”意思是说,如果一个道理你听了觉得好笑,那它可能就是真的有深度,值得你去探究。但现在,传统武术的风气不太景气,找个好老师不容易。有时候说的“三年之约”,不是只要等三年,而是说这种缘分太难得了,得机缘巧合才能遇到。一旦遇到了,你要是还分不清好坏,那就等于错过了机会,后悔都来不及。现在学拳的人里,很多心思都不在拳上,太世俗了,要么是想着怎么快点出名,要么是想着怎么赚钱,要么就是觉得练拳太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样的人,就算真老师站在你面前也可能认不出来,或者觉得他讲的太玄乎,根本听不懂。等你后悔的时候,就像古代那个叶公好龙的故事,表面上喜欢龙,实际上看到真龙就吓跑了。学拳也是一样,得真心实意走正道,别被那些旁门左道迷惑了。

好不容易找到了好老师,得到了真传,就得一门心思往下练,千万别练成了那种狂妄自大、痴呆或者傻气的样子。心态不对,功夫再高也白搭。那到底什么是正宗呢?简单说就是把拳术攻防的道理、方法、招式、功夫这四个方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它的特点是什么?内力沉稳,外在灵活变化。听起来是不是有点悬?其实没那么复杂,就是说内在的原理要清晰,外在的运用要自然,招式的变换要符合事物本来的规律,所有的规矩都要从大自然那里学来。所以练功的时候有体用之分,体是基础,用是应用。怎么判断是不是真的?看文献,看理论,看实践,看效果,内外兼修,达到内力纯净,外在技艺精湛的境界,这才算数。

怎么识别真老师呢?关键在于洞悉真实水准,就是能看懂老师的真实水平和潜力,然后用真诚的态度对待他,千万别错过。真老师一般都有什么特点呢?首先学问肯定深,见解肯定独到,功夫肯定比一般人强,但他们往往很朴实、醇厚,做事很细致,跟那些满口胡诌、只想着捞钱的江湖骗子完全不一样。他们教人讲究礼法、步骤,有章法。除了看他的本事,还要看他的人品,看他是不是慈爱,是不是谦逊,是不是不与人争。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老师擅长写诗,有的懂兵法、有战略眼光,有的精通医术能治病救人,有的通晓易经、有哲学智慧,有的坚守道德,是真正的修行者。这些不同方面的才能,加上扎实的武艺,再加上鼓励后辈继承发扬的胸怀,这样的老师才是真正的良师。

反过来,作为老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自己得持续钻研,将精髓好好研究透彻,然后像哺育孩子一样,把知识和技艺传给学生,尽心尽力地把宗门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希望弟子们将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教学生的时候要因材施教,看人下菜碟,用眼神观察,用心去理解,用耐心去引导,用行动去示范,用意念去传达,既不能太苛刻,也不能太松懈,要带着仁爱之心传授规矩,带着慈悲之心启迪智慧。研究拳学,要追根溯源,搞清楚来龙去脉,一代一代传下去。教学过程中要随时留意变化,领悟其中的道理、方法和技巧。自己修炼的功夫要能控制得住,品德要符合大道,说话要实在,不能瞎说八道。最高的追求是希望自己的德行能像日月一样被仰望,对万物能怀有顺应自然的关爱之情。

拳术这门功夫,说起来不容易,练起来更难,想把它讲清楚,更是难上加难。所以真正的精髓必须靠老师傅手把手地传。可惜,现在很多人嫌麻烦,觉得老祖宗的东西太古、太深奥,干脆不去学了,殊不知这才是宝贝。其实,拳学的最高境界,反而是一种朴素、简单的道理。想学好它,就得学习和练习并重,慢慢积累。时间长了,道德修养也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