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生活或工作中碰到过困难吗?棘手、紧急或者无计可施。

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有人说,这绝对不可能。

人生中有那么多问题和困难,但就其本质而言却有着共同点。只要找到根源,一击必中,利用系统性方法逐步击破,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也正是基于这一需求,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应运而生。

解决“问题之王”时用到的方法被命名为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它就像一张提纲挈领的网,能够对庞杂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细化、量化,把我们平时习惯使用的描述性表达转变为精密性表达,并将关键信息有序地组织起来,系统涌现出解决方案与行动计划。

01

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

第一步:确定问题。

身份定位的误差,会令我们为解决问题付出的努力朝错误的方向飞驰。因此,在确定问题之前,要先定位自己。

在面对问题时,别把自己当作是问题的受害者,也别把自己当作是问题的制造者,而是把自己当成问题管理者。

只要这样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创造解决问题的积极开端。

问题管理者思考的是以下这些问题:

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参与解决的人有哪些?

他们的状态如何?

如何调动他们的意愿?

我们现在在哪里,有哪些困难?

我们要去哪里,如何到达那里?

前进的过程中有哪些干扰?

如何确定最佳路线?

……

作为问题管理者,你通过问题清单梳理出了当前面临的所有问题,通过价值罗盘和紧急重要模型的匹配找到了“问题之王”,也了解了两难问题的管理思路。

针对所有的状况,最好是先善待情绪、再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真正释放问题背后的价值。

也就是说,善待情绪,要将消极、被动、僵化的思维“灰色信念”转换成积极、主动、有创新性的思维“金色信念”。用偏向积极、主动、有创新性的思维,去取代偏向消极、被动、僵化的思维。

也可以利用情绪管理工具包、棒呆了词汇卡、棒呆了日记等工具,核心原则就是,留意好的情绪,并用“说出”和“写下”的语言去正向强化它们。

第二步:梳理关系人。

在人际生态图与关系人图的协助下,你成功组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项目团队,发现了“关系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

从服务设计的角度来说,以问题为核心,梳理相关利益人,并推动关系的协同与合同,更加高效快速的解决问题,或为解决问题做足准备和铺垫。

在梳理的同时,你会发现自己不仅是问题管理者,还是重要关系人。

一般情况下,你需要找到以下角色:

问题所有者——需要冲锋陷阵的人。

谋士——有能力为问题管理者给予指导的人。

标杆——值得学习、借鉴的人。

支持者——需要提供支持和帮助的人。

相关者——需要参与配合行动的人。

一切变化因你而起——首先改变的人最有力量。所以,谁想解决问题,谁先改变。

比如流程的问题,可能涉及到多个部门和多人事,需要梳理出来根本问题是流程的设定与规划不合理,还是处理人的懈怠与渎职,还需要找到跟该流程相关的所有利益人,如流程规则的遵守者与使用者、制定者、批复者及管理者等。

第三步:明确现状。

人们很容易把观点当成事实。

因此,在描述问题时,要确保能够清晰地区分个人观点和客观事实。观点是主观的看法,而事实是可以被证实的客观现象。

为了更客观的理解事实,我们要避免使用过于负面的概括性标签,因为这可能导致认知偏见。

要学会用“正向关注”和“欣赏式反馈”方式,将注意力集中在积极的方面,避免过于负面的刻板印象。

最好是将现状横向展开,并进行量化。通过数据和指标来支持问题描述,这有助于更客观地了解问题的严重程度和影响。

基于以上的分析,从自己的影响范围开始考虑问题,理解问题的根源和影响。这有助于聚焦在自己能够掌控和改变的方面。在明确现状的过程中,核心子问题才会逐渐浮现出水面。

通过深入分析和细致的观察,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再使用图表、图形或其他可视化工具来呈现问题的现状。这有助于团队成员更直观地理解问题。

此外,在明确现状时,引入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以获得更全面的理解,避免单一视角带来的局限性。

第四步:明确目标。

解决问题的真正转机在于,不再和问题硬碰硬,而是绕到它的后方,让藏在问题背后的目标重现。

成功找到了藏在“问题之王”背后的目标,再找出“问题之王”,利用MECE进行拆解分配。

什么是MECE?

是“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的缩写,意思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是指把问题不重叠、不遗漏地拆分开。

所以,不要让“你不能做的事情”干扰“你能做的事情”。

可以完美解决一切问题的方法!7个步骤打破“无计可施”!

拆分问题和目标后,找出符合SMART原则的有效目标:一个有效的目标要具体(Specific)、可度量(Measurable)、符合现实(Attainable)、与“人生大目标”相关(Relevant),并且具有时限性(Time-bound)。

了解自己对实现目标的愿望强度后,尝试着列出“双目标清单”。

也就是说,要为自己填写一份“要去做的清单”和“尽可能避免去做的清单”,明确自己要专注于哪个重要目标,要大胆地剪掉哪些“旁枝”。

就像我们之前分享的,用5%的改变原则来拆分目标:

是把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大目标分解成最小、最容易执行的单元,然后和时间做朋友,耐心等待变化出现。 

第一,有仪式感地确认目标——我决定“听自己的”。

第二,把目标放到离眼睛不远的地方。

第三,每天花2分钟,“提前体验”目标实现时的喜悦。

也可以反问自己:

该目标实现意味着什么,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价值?

该目标实现对实现自己的“人生大目标”有怎样的贡献?

该目标实现将对其他问题的解决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该目标实现能为团队/家庭或他人带来怎样的好处?

第四,回顾自己曾经战胜的挑战,重新确认自己的身份。不是因为困难重重而心生畏惧,而是因为心生畏惧才困难重重。

每当你实现目标的信心因受到外界影响而动摇时,请想一想自己曾经战胜的挑战,想一想过去实现的目标,想一想自己的能力、优势和资源。

这些都证明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有毅力的人,一个言出必行的人;这些也都证明你不仅是一位卓越的问题管理者,还是一个幸运的人,你一定可以达成心中所想!

第五,尽可能让过程变得美好。如果一个人持续在煎熬中追求目标,除非有磐石般的决心,否则任谁都会有所动摇。

第五步:明确差距与代价。

“明确差距与代价”,要着眼于将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量化,并深入分析未弥补差距可能带来的代价。

通过具体的量化和评估过程,此步骤为个人或团队提供了明确的动力,使其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进一步设定目标、制定补充计划以及考虑资源投入,有助于明确达成目标的路径和所需的努力,同时建立了实现目标所需的动力和动机。这一步骤为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基础,推动个人或团队向着目标努力前行。

第六步:制定解决方案。

在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的第六步,即“制定解决方案”,采用了P=p-i的绩效公式,着重从知识(K)、技能(S)、动机(M)、环境(E)四个方面入手,以排除干扰,为实现目标制定全面而富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此外解决关系问题的核心能力被明确定义为欣赏、信任、聆听。这三项核心能力在制定解决方案时被充分考虑,以确保解决方案不仅具有实际可行性,还能在人际关系层面产生积极的影响。

谁对该问题负责,就用谁的方案。

不仅如此,过程中一次只解决一个问题,每个时刻都只聚焦于当下一步。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解决方案的实施能够集中精力,同时在每个时刻都聚焦于当前解决的具体问题,避免过度分散注意力。

通过这一步骤,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提供了系统性和有层次的方法,从绩效公式、头脑风暴到核心能力的运用,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全面而创新的方案制定过程。

第七步:拟定行动计划。

在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的第七步,即“拟定行动计划”,通过对解决方案的综合考虑,列出了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通过PDCA(Plan-Do-Check-Act)过程管理,可以更高效的解决问题。

在行动计划的拟定中,不仅着眼于解决方案的实施步骤,还注重于问题解决过程的迭代和持续改进。通过PDCA循环,确保行动计划的执行不仅是一次性的,同时能够随着反馈和检查的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强调问题解决的过程不仅是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更是对心智的综合考验。这包括对思维和视角的审视,以及对勇气、信心和能力的全面考量。

通过这一步骤,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全面的方法,将问题解决过程视为一场对综合素养的综合考验,以确保解决的全面性和持续性。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关注解决问题所需的7个思维转换、助力自己掌握“逻辑之外的力量”。

02

要实现7个思维转换

1.从紧急到重要:问题管理者需要遵循“要事优先”的原则,不被紧急问题牵制,转而关注重要问题——特别是重要不紧急问题,同时对不重要的问题尽量放手,有所为有所不为。

2.从要素到关系:从高度关注个人的表现,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系统中人与人互为环境,关系决定结构,结构决定功能。推动问题解决的往往不是权威,而是良好的关系,因此“敬畏关系”是问题管理者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

3.从观点到事实:不是基于观点形容问题,而是基于事实分析问题。观点往往是高度概括而来的,因人而异,因此许多冲突和争执都发生在观点层面;当回归事实时,人们更能理性思考、客观分析,进入解决问题的最佳状态。

4.从问题到目标:从问题思维到目标思维这一转换是解决问题的转机所在。问题思维关注的是过去和“不想要的”,看似在解决问题,实则在讨论问题,还容易产生指责、抱怨、内疚、悔恨等新问题;目标思维关注的是未来和“想要的”,只有把问题思维转换为目标思维,我们才能真正将问题变成机会。

5.从原因到方案:从追究原因到聚焦方案,让解决问题变得愉快且高效。追究原因容易使关系人一边解决问题,一边担心承担责任,不经意间就把目标从“解决问题”变成了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没错”。

但在聚焦方案时,人们会在安全的氛围中聚焦目标,更容易排除干扰、达成共识。不用担心,当直奔目标时,所有的原因都以“干扰”的形式重新出现了,只是不再针对个人。

6.从对立到共识:受个人角色、经历、视角、价值观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局限性。如果我们能在同一时刻从同一角度思考,并依次站在每一个角度,一起碰撞出“我们的方案”——它很可能是超出每个人想象的、一个非集体智慧所不能达的、真正有价值的方案。

7.从裁判到伙伴:在棘手的问题面前,不做“裁判”去评判对错,轻易给评价、急于下结论,而是成为彼此的“伙伴”,温柔且耐心地陪伴自己/他人解决问题。

能解决问题的人就是人才,但这种人往往非常稀缺。每一个组织和个人,都需要卓越的问题管理者。

要相信,人人皆有所长,也都渴望成长,他们都会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因此,要做别人的裁判,而是做别人的伙伴,只有先改变自己,才能影响他人。

合作协同的正确顺序是:欣赏、信任、聆听、改变。

很多时候,问题就是机会,解决问题的时候,或许会有更丰盛的收获。

“我们现在的任务不是纠正过去的错误,而是校正未来的道路。”

通过KSME问题解决七步法,我们不仅能够解决眼前问题,更能够培养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更积极的态度迎接未来的挑战。

此外,通过从紧急到重要、从观点到事实、从问题到目标等七个思维转换,还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

因此,让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旅途中,不断学习、不断成长,成为那位卓越的问题管理者,引领自己和他人走向成功的彼岸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