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礼是康熙皇帝的十七子,康熙朝没有参与夺嫡之争,受到了雍正爷的善待。他的生母刚入宫时是宫女,生育允礼21年后才得以册封为嫔,雍正朝晋封为勤妃。允礼的外公叫陈秉直,官至浙江巡抚。
允礼出身皇家,自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师从沈德潜,成为了与世无争的山水诗人。雍正元年,允礼被晋封为多罗果郡王,还担任右翼前锋统领。除此之外,雍正爷还让这位皇弟兼任两个旗的都统事务,为了鼓励允礼办差,还赏赐了白银一万两,这是俸禄之外的,一般和硕亲王一年的俸禄才有这么多。
雍正六年,允礼晋升为和硕果亲王,并担任四旗的都统职务,后还奉旨掌管工部、宗人府等事务。雍正末年,允礼被授予顾命大臣。乾隆三年,去世。
允礼膝下就生育了一个儿子,还未有名,于雍正十年出生,六个月后夭折。因此,允礼去世的时候,身边没有子嗣。乾隆帝将自己的幼弟弘瞻过继给十七叔为嗣子,承袭果亲王爵位。
二代果郡王:嗣子爱新觉罗弘瞻(1733-1765年)
弘瞻是雍正56岁所生育的幼子。乾隆三年,果亲王允礼去世后,膝下无子。6岁的弘瞻奉旨过继给十七叔为嗣子,并承袭了和硕果亲王爵位。
乾隆十五年,18岁的弘瞻开始为朝廷办差。先奉旨管理武英殿圆明园八旗护军营的事务。
乾隆十七年,奉旨管理正白旗蒙古都统事务。两年后,奉旨管理造办处的事务。
乾隆二十八年,因事从亲王降为贝勒。估计事情很大,不然他一直受到乾隆的喜爱,不会降爵的。
两年后,从多罗贝勒爵位晋封为多罗郡王。不过,这一年33岁的弘瞻英年早逝。
三代果郡王:爱新觉罗永瑹(1752-1789年)
永瑹是弘瞻的长子,也是允礼的嗣长孙。乾隆十七年出生。
乾隆三十年,父亲果郡王弘瞻去世后,永瑹奉旨承袭了多罗果郡王爵位。
不过,永瑹一生在朝廷没有任职,也没有受命办差过,平淡的度过了一生。乾隆五十四年去世,年仅38岁。
四代多罗贝勒:爱新觉罗绵从(1772-1791年)
绵从、永瑹和弘瞻,祖孙三代都是短命。弘瞻33岁,永瑹38岁,绵从19岁。
乾隆五十五年,18岁的绵从承袭了父亲的爵位,降递为多罗贝勒。次年就去世了。如果能够多活七年,估计嘉庆帝会让这位侄子去办差,为朝廷效力。

五代贝子衔奉恩镇国公:爱新觉罗奕湘(1796-1881年)
绵从膝下无子,先让乾隆次孙绵恩的三子过继给绵从为嗣子,但是次年就夭折了。奕湘是绵律的儿子,奉旨过继给绵从为嗣子。
道光十三年,承袭奉恩镇国公爵位,赏赐贝子衔,并授予散秩大臣。
道光朝,奕湘曾担任左翼近支族长、镶黄旗汉军副都统、镶黄旗新营房事务总管、镶黄旗觉罗学事务、广州副都统、荆州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镶红旗蒙古都统、广州将军、盛京将军、杭州将军、成都将军。
咸丰朝,奕湘晋升为礼部尚书,后授予正红旗汉军都统、正红旗新营房事务、正白旗觉罗学、镶蓝旗总族长、崇文门副监督、正黄旗满洲都统。
奕湘成为了中兴名臣,在朝廷办事成为了中流砥柱,得到了三朝皇帝的重用。
六代奉恩辅国公:爱新觉罗载卓(1849-1907年)
载卓是奕湘的三子,荫生出身。
同治朝,担任额外笔帖式,后升为正七品笔帖式。
光绪朝,授予委署主事,后升为主事。光绪七年,父亲去世后,承袭了奉恩辅国公爵位。
光绪八年,被朝廷派往西陵,担任守陵大臣。
光绪十一年,奉旨回京,并授予右翼近支族长。后赏赐散秩大臣。
光绪十七年,再次被朝廷派去守陵,担任西陵守陵大臣。
光绪二十四年,署理左翼前锋统领,练兵大臣,正白旗汉军新营房事务,火药局事务,镶红旗护军统领,专操大臣。
光绪二十五年,署理正红旗汉军副都统、正白旗汉军专操大臣。
光绪二十六年,署理镶红旗汉军副都统、正红旗总族长、帮办城守事务等。
七代奉恩辅国公:爱新觉罗溥䦒(1884-1918年)
生母是朝廷六品员外郎的女儿。光绪二十年逢大考,被恩赏花翎。
光绪三十三年,承袭奉恩辅国公。后到了民国年间,35岁英年早逝。
八代奉恩辅国公:爱新觉罗毓珽(1915-卒年不详)
毓珽是承嗣子。民国八年承袭了奉恩辅国公爵位,后事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