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崔质朴1914年出生在辽宁省康平县小城子镇的一个普通农家。青年时代的父亲,英俊倜傥,才华横溢。世代务农的家里出了这么一位才子,自然是家族之幸。听父亲说,当年他在县城考了第一名,祖父高兴得立刻骑上毛驴,去城里看父亲。
父亲学成后,在康平西校任教师。在那里,他逐渐接触到三民主义并遇到同校任教的母亲。怀着一腔爱国热情和对孙中山先生的景仰,父亲加入了国民党。“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占领了东北全境,父亲和千千万万不堪做亡国奴的爱国志士一样,放弃安逸的生活,毅然投入到抗日洪流中。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康平县组织了地下抗日组织,并担任国民党地下县委书记长。后因叛徒出卖被捕,被日本人关进监狱。在狱中,父亲经历了日寇的严刑拷打,九死一生。“八一五”光复,父亲才得以重见天日。
父亲立功受到嘉奖
出狱后,父亲正式担任国民党康平县党部书记长,后来被调到四平辽北党部,任辽北省党部主任委员、立法委员一一抗日名士罗大愚秘书,在罗大愚、李向泰领导下开展工作。
1947年,解放军攻打四平,国民党要员及家属纷纷撤离。父亲带我们来到沈阳,在沈阳纺织厂担任庶务股长,并为纺织厂书写厂名。解放后,父亲仍在纺织厂工作,并给后来的深圳市委书记、海南省第一任省长梁湘担任秘书。
后来我渐渐记事,每到周日,父亲都骑着自行车带我到北陵河边去玩。那时我们就住在工厂对面的家属宿舍,中间隔着一条铁路。每天五点纺织厂下班的笛声一响,我就会放下一切,跑到铁路旁边等着对面过来的父亲抱我回家,那伟岸的身躯和宽广的胸怀成为我儿时最难忘的记忆。
欢乐幸福的童年生活很快地画上了句号。1951年3月14日,我刚过完第四个生日。那天晚上,我和往常一样去铁路边等父亲,可是一直等到人走尽了也没有见到那熟悉的身影。家里也不知所措,后来厂里来人说父亲被政府带走了。原来是肃反运动开始了,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厂里通知我们不再是纺织厂职工家属,勒令限期搬出家属宿舍。
离开纺织厂宿舍,我家搬到皇姑区的一个大杂院中。父亲依然杳无音信,母亲到处打听也得不到父亲的消息,只能让大哥每隔几天去刑场找寻(当时每隔几天就有罪犯被处决),一连找了几次也没见到父亲,全家人的心稍稍放了下来,知道人还活着。
三年后,我们终于盼来父亲的消息。父亲在来信中说他现在在黑龙江服刑按照他在国民党任职级别被判有期徒刑10年-现在还剩7年了。他现在狱中一切安好,告诉我们不要挂念。看到父亲的来信,我们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终于有盼头了!之后几年我们书信来往不断,服刑期间父亲表现很好,人也很乐观。我们收到劳改队寄来的立功喜报和照片,父亲也把平时节省下来的津贴寄回家。
1961年春天,父亲刑满释放,留在黑龙江省笔架山劳改农场砖瓦厂任统计,当时正值城市人口下放,母亲便带我和妹妹去农场与父亲团聚。阔别十年再见到父亲时,我已经是14岁的中学生了,父亲也已经 47岁,但还是那么高大伟岸,说话声音洪亮,充满朝气。
父亲在农场很受重视,负责文化宣传,写黑板报,带领大家学习,还是农场学习毛选积极分子,有时候开会前还会让他上去发言。这些年父亲一直感谢共产党,表现积极。父亲手很巧,闲着时就用鲜嫩的榆树条编筐,又结实又漂亮;他还会撒网捕鱼,每次都收获满满,我们全家改善伙食的同时,还会把鱼分给邻居共同享用。在那里,我们全家度过了一段最幸福的时光。
![[康平老故事]追忆我的父亲](https://www.fanshouji.com/wp-content/uploads/2025/06/113775.png)
然而这种幸福并没能维持多久。1970年珍宝岛事件爆发,中苏关系非常紧张,战争一触即发。我们那里离边境近,出于安全考虑,农场决定把有家可归的内陆刑满释放人员遣送回家。父亲权衡再三,决定举家返回原籍康平。
台湾故友来访
当地政府对父亲极为重视,给父亲平反并落实政策,将历史问题一一解决。政府肯定了父亲的爱国行为,将其安置在卧龙湖畔的西山养老院享受特殊待遇,并给予父亲一些权利和荣誉,如台湾联谊会会长、政协委员等,在老年协会也有任职。父亲深受感动及鼓舞,古稀之年仍努力发挥余热,致力家乡发展。
▲父亲在康平县西山养老院
▲在西山养老院为父亲祝寿
1996年,年过八旬的父亲身体渐衰,便辞去一切职务,离开康平来到海城,在女儿家度过人生最后时光。1998年初,父亲驾鹤西去,享年 84岁。
在女儿家颐养天年
历史的车轮隆隆驶进21世纪,经过70余年的探索、彷徨和奋进,中国走进新时代,全面小康的时刻即将来临。光阴荏苒,父亲已经仙逝20余年,但他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仍历历在目。
父亲的遗作及送友人的部分作品
父亲博学多才,在书法及诗词文章方面都有造诣,闲暇时还教孙辈作诗习字。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境地,父亲总是一身正气、乐观坦荡。40年风雨润泽,父亲的家乡已焕然一新,后人也大都事业有成。一生漂泊、历尽沧桑的父亲终于可以含笑九泉了。
作者简介:
崔淑君,崔质朴次女,1947年2月出生于吉林省四平市。1961年迁至黑龙江省笔架山劳改农场同父亲团聚,1970 年随父亲迁回原籍-辽宁省康平县。后迁至海城定居,在海城市王石中学任教,2002年退休,一级教师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