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姐姐:
戏曲中的很多女性,含蓄和张扬是并存的,比如穆柯寨的穆桂英。
戏曲是融合又丰富的,歌是戏曲里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唱念做打,唱是第一位,比如不看戏的人都听过“苏三离了洪洞县”,但不知道是从哪来的,等看了《玉堂春》,才知道剧中唱起这段的时候主人公是那么悲痛。但是人们觉得好听,郎朗上口,就学唱。很多人因为听了一段好听的唱而爱上了戏曲。陕西人艺的《白鹿原》在上海演出很轰动,要抢票,原汁原味的戏就是这样浓烈的接地气的,从黄土地出来的,看了很震撼。
主持人:
去年十月我们第一次做史老师的《霸王别姬》,被观众的正反馈惊讶了,戏曲观众越来越年轻化,我们也看到年长的观众被搀扶着去拥台。有观众跨城来追老师,今天来的观众就有从北京、南充来的,见面会我们都能邀请到跨城的观众,何况是演出,感到观众很奔放。史老师看到这样的观众有怎样的感觉?
史姐姐:
当然很高兴,尤其去年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我在上海宛平剧院演出了7天,就有从西安来的观众朋友,我们资深的王老爷子今天在不在?(王老爷子当然在)谢谢。有很多年轻人私下请教王老爷子,便对京剧了解入门了。王老爷子据说两岁就被父母抱到剧场看戏了,四大名旦的戏都看过,是资深的戏迷的前辈,最有发言权,因为看过好的,听过好的。他会给我私信,会给我写文章,告诉我梅先生这个地方是这样处理的。观众给出的互动我们也很感动,因为四大名旦四小名旦我们都没赶上,当然我也是看过一些好角儿的,厉慧良、李玉茹、陈永玲、裴艳玲等老师在上海演出,我们都看过,但看得还是少。幸亏现在有互联网,翻出很多资料,很多年轻人来剧场可能跟互联网也有关系,观众和演员变得越来越近。我记得有一次在天津,我和王平老师演出《打渔杀家》,有一个阿姨在我们还谢幕时,就三步两步轻盈地上来抱着我跳,真的很奔放。
主持人:

现在有探班、见面会、演职员通道,观众能够跟喜欢的演员面对面交流。
史姐姐:
说到话剧和戏曲,优优他们演话剧,可能排一个戏要三个月,而京剧演员可能几天就排完了,因为我们都在家里排完了,京剧的功夫是很个体的,一个礼拜开始走戏,第一天没有锣经没有乐队,演员过排,有唱的人再跟乐队对唱,都在私下练的,第二天等所有乐队都到了,就开始坐唱,第三天响排,第四天再响排一次,排传统戏应该不会超过一个礼拜。最近经常演《锁麟囊》《霸王别姬》,合作的院团不同,但大家都在底下做好功课。戏曲演员永远有功要练,有曲子要唱,但凡你说要上台,你这口气永远不会放下。跟话剧完全不一样,我们是一个流动的艺术,话剧要带着整个班子,我们不需要,像音乐+指挥,一个人可以走出去,每一个大的院团这些戏基本上都开得出来。必须坚持基本功训练,否则拿不起来。
主持人:
史姐姐日常生活中是怎样的?
史姐姐:
上微博是必须的,其实我平时生活蛮单调的,很宅。我也会跟其他行业的朋友聚聚,他们会告诉我的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人和事,每一个领域大家都在努力,很多领域是跟艺术是有关的,我会从搞科研的、金融等的朋友那里得到启发。然后就是练功。
其实今天的对谈非常有趣,刘李优优演了《主角》中的秦腔名角儿忆秦娥,她在跟戏曲演员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感受到戏曲演员厉害、戏曲太美了。而她25岁开始进行戏曲基本功练习并坚持不辍的经历也让人深受触动。今天的观众也是非常之可爱,气氛活跃火爆又轻松,是非常享受的一次艺术之旅。史姐姐说不觉得戏曲生涯艰苦,只觉得愉快、有滋味、收获很大。我们也是,被观众的热忱打动,也要给不同艺术门类的演员对事业的赤诚喝彩!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