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正操1904年1月4日生于辽宁省海城,原名吕正言。
1922年加入东北军,1923年考入东北讲武堂,后在东北军任职。
土地革命时期,1933年参加热河抗战,1936年组织“东北武装同志抗日救亡先锋队”,任总队长,同年参加西安事变,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全面抗战爆发后,吕正操率部在华北与日军激战,1937年10月率部脱离东北军,改编为人民自卫军,任司令员。
1938年5月,任冀中军区司令员兼八路军第三纵队司令员,领导冀中军民开展平原游击战,创造了地雷战、地道战等多种战法,使敌人吃尽苦头。
1940年秋,吕正操率冀中部队参加百团大战,组织部队发动破击正太路战役,对平汉路、北宁路等进行广泛破击,并组织指挥了任丘、河间等地战役,为百团大战胜利作出突出贡献。
1943年调任晋绥军区司令员,和林枫一道坚持贯彻“把敌人挤出去”的指示,带领晋绥边区军民开展秋季反“扫荡”作战,使边区根据地形势好转。
解放战争时期,吕正操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总司令兼西满军区司令员等职,积极组织剿匪反霸斗争,为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作出贡献。在辽沈战役中,他带领铁路员工和支前群众,9天内把近十万大军和大量作战物资运送到前线,保障了战役的胜利。
建设新中国,铁路建设,新中国成立后,任铁道部副部长、代部长,中央军委军事运输司令员,解放军总参谋部军事交通部部长,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工地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和铁道兵第一政治委员。抗美援朝期间,负责铁路运输和抢修,有力保障了铁路运输和抢修工作,建立起“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领导建成武汉长江大桥,完成成渝、天兰等一系列干线、支线铁路工程建设任务。
西南铁路大会战,1964年任西南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副总指挥等职,推动川黔线、贵昆线、成昆线相继通车,对促进西南地区发展和提高国防交通保障能力意义深远。
川黔线

晚年贡献,1983年6月至1988年3月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继续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在张学良将军晚年寓居美国期间,吕正操受中央委托赴美看望。他积极促进两岸交流,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做了大量有益工作,体现了一位老革命家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吕正操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者。吕正操将军的一生,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不懈奋斗的一生,为党和国家建立了不朽功勋,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2009年10月13日,吕正操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6岁。他是最后一位逝世的开国上将。
吕正操轶事
改名立志
吕正操出生在辽宁海城,少年时目睹日本侵略者在家乡的暴行。老师给他取学名“正言”,他觉得与军事打仗无关,自己改为“正操”,立志长大后当兵操练,打击日寇。
小樵易帜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军队消极抵抗、节节败退。时任国民党五十三军一三○师六九一团团长的吕正操,在晋县小樵镇主持召开会议,决定691团脱离东北军,改编为人民自卫军,在冀中树起了第一面共产党抗日武装力量的大旗。
与张学良的渊源
吕正操是张学良的副官、秘书,深受张学良信任。西安事变时,张学良专门把他从外地调回来参加。1991年,吕正操受中央委托赴美看望张学良。张学良长叹自己没能亲自抗日,吕正操宽慰他:“您这一生做西安事变这一件事就够了,日寇我替您打了,东北军替您打了,您是有大功于国家和人民的”。
吕正操与张学良
爱好网球
吕正操喜爱打网球,在东北军跟张学良时就打,一直打到90岁。他在90岁之前一直担任中国网球协会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