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th-Century Royal Palace at Caserta with the Park, the Aqueduct of Vanvitelli, and the San Leucio Complex 

亦称卡塞塔地区的综合名胜群

位于那不勒斯以北

卡塞塔是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亚大区卡塞塔省的首府

1997年,世界文化遗产

卡塞塔旧城特征与历史价值

      卡塞塔市分为新城和旧城,市镇西北10公里山上的卡塞塔旧城,是坎帕尼亚最美丽的城镇之一。旧城是8世纪由伦马巴第人建立的,看起来却象是刚刚建成的样子:石头铺设的街道,石头建造的房屋。罗马式的大教堂,正面十分美丽,中门上方有一头母牛,里面有一对由狮子托起的圣水钵,以及中世纪时用整块石料做成的圣水器。每逢举行洗礼时,整个身体都可以浸在水里。卡塞塔是座美丽的城市,它不仅像法国的凡尔赛一样,拥有举世闻名的宏伟宫殿和幽雅的园林,又是一座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城市。在这座城市里,发生了两件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大事。1860年10月26日,维托里奥·艾马努埃莱二世和加里波第在此举行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会晤,标志着意大利将在萨沃亚王朝的旗帜下统一起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卡塞塔王宫曾经是盟军的指挥部。1945年4月29日,就是在这座王宫里举行了驻意德军投降的签字仪式。

      卡塞塔地区的综合名胜群是波旁王朝国王查理斯三世为了与凡尔赛宫和马德里皇宫争奇斗美而在18世纪中叶修建的。这一建筑群别出心裁地把豪华的宫殿及其园林和花园、天然林地、打猎用的山林小屋和生产丝绸的工业设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名胜群充分体现了启蒙运动在建筑领域的影响:以物质形式融入自然景观,实现两者完美的结合,而不是将启蒙思想强加于自然景观。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伟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它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法语中,“启蒙”的本意是“光明”。当时先进的思想家认为,迄今为止,人们处于黑暗之中,应该用理性之光驱散黑暗,把人们引向光明。他们著书立说,积极地批判专制主义和宗教愚昧和特权主义,宣传自由、平等和民主。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卡塞塔列为世界遗产,当时的申报材料将卡塞塔描述为“令人眩目的巴洛克艺术的天鹅之歌,卡塞塔撷取巴洛克时期的所有特征,创造出了如梦似幻的多方位空间”。

富丽堂皇的皇宫      

       皇宫是整个卡塞塔建筑群建筑结构的中心,位于连接和统一整个建筑群的中轴线上。花园中的门廊、喷泉、溪流也位于这条轴线上。

皇宫后面

皇宫前面

皇宫内的绿化广场和远处的维苏威火山

皇宫后面

狄阿娜与阿克特翁喷泉

皇宫后花园

      玛格丽特喷泉,也称为卡内斯特罗喷泉。这座喷泉呈圆形,装饰着各种花卉图案。

一系列喷泉和水池绵延超过3公里

皇宫后面
宫殿的前大门
宫殿的前大门

庭院

庭院内建筑细部

大门拱券上吊着花篮

荣耀阶梯

      宫内主楼梯共有116级的白色卡拉拉大理石台阶,通过主楼梯,可通向25间金碧辉煌的皇室成员住所。
保罗·佩尔西科雕刻作品-住所入口处的狮子雕像

两只蛳子代表武力和理性的力量

楼梯上的涡卷装饰
楼梯中层,背景墙上三座神像代表威严、美德和真理

二楼大厅巴洛克式穹顶
二楼多边形新哥特式束柱,旁边还有爱奥尼科柱

柱础、柱身都是大理石

二楼过道拱顶中间是巴洛克风格屋顶画

国王套间在二层,楼道里有雕塑:亚历山大法尔内塞雕像

穹顶细部


根纳罗·马尔达雷利-皇宫的奠基礼的副本

接待大厅

皇家会客厅

皇家会客厅

皇宫宝座室


穹顶画

       18世纪意大利新古典主义画家罗西的“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娶了东方公主罗珊娜”。

洛可可风味的四季厅

国王的书房,叫做帕拉丁书房
       第三间书房的墙上是德国画家福格尔(Heinrich Fuger)的壁画《帕纳索斯山上的阿波罗和三美神(Parnassus with Apollo and Three Graces)》
另一边是《仇富(The Envy and Richness)》
文艺复兴式装饰的书房过道
王后套间

卧室

婴儿床

婴儿床

皇家摇篮

椅背细部

轿子

皇家玩具码


雕塑群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

宫廷剧院


宫廷剧院

宫廷剧院 舞台

宫廷剧院

穹顶画

马里亚诺·罗西1787年作品-亚历山大大帝与罗克珊的联姻

一楼中央大厅的枝肋拱顶
通向花园
       卡塞塔皇宫于1752年开始动工,到1774年建成,是欧洲18世纪最大的宫殿,巴洛克宫殿,可与凡尔赛宫媲美,建筑平面成“田”字形。建筑师是意大利的路易吉·万维泰利(Luigi Vanvitelli)。占地4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5000平方米,长247米,宽184米,高41米;共有五层,分为1200多个房间,2000扇窗户,宫中除宝座厅、寝宫、御书房等著名厅室外,还建有宫廷礼拜堂、帕拉丁藏书室和仿照那不勒斯圣卡罗歌剧院所建的一座剧院。皇家房间的历史可追溯到18世纪末,而“新寓所”则建于19世纪初。在内部,拱形拱廊连接三个八角形前庭,通往72米长、52米宽的四个庭院,其特点是壁龛和宽角后殿。24个大礼堂、4个喷泉和多个花园,34座楼梯,其中有高达32米的荣耀阶梯,它由仿穹顶形结构巧妙覆盖,大理石与精美雕像的装饰使其更显庄严与尊贵。沿这些楼梯可上到第二层,主要的厅室都在这一层,有干戈厅、卫士厅、战神厅、宝座厅、寝宫、四季厅以及图书室等各厅。宝座厅在正面,是国王举行各种重大仪式的地方,装潢非常讲究、豪华,但受到法国装饰风格的影响。二层原来的画廊有8个房间,收集了很多绘画名作、古代雕刻,这里还有很多法国和意大利国王和王后的画像。室内摆设许多艺术品,有金银器皿、镀金铜器、陶器、瓷器、大理石雕刻、丝织品,墙上饰有各种壁画、油画和挂毯。皇宫后面半英里有正式的花园,一条27英里长的水道供应水流。宫门前是种满冬青树的大广场。四周还耸立着建于12世纪的萨克鲁罗马风格的教堂和哥特式的教堂。

       路易吉·万维泰利(1700-1773)是18世纪意大利最杰出的建筑师,他创造了一种“学院派晚期巴洛克风格”,完成的工程包括罗马特莱维喷泉、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的拱顶加固等。

万维泰利设计的帕拉迪纳礼拜堂

通向皇宫后面

皇宫后面立面

      穿过田字结构的皇宫,就可以进入皇宫的大花园。

美不胜收的宫廷花园

      花园以凡尔赛宫为蓝本,分法式轴线花园英式自然园林两部分。法式花园长达3公里,以连续喷泉(如狄安娜与阿特克翁喷泉)串联,水流最终汇入人工瀑布,水源来自41公里外的万维泰利输水道。英式花园则体现18世纪浪漫主义风潮,引入全球植物品种,包括来自中日澳的珍稀标本,形成“植物王国”般的生态景观。

      皇宫后面的御花园与皇宫同期修建,占地120公顷。从皇宫后门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一里(500米)见方的花园,然后是一条长长的水渠,两旁盛植花草。园内的雕塑与水流交相辉映,优美异常。溪水顺从四五里外的山坡,奔腾而下,形成两条瀑布,其中较大的一条落差高达78米,蔚为壮观。隐藏在密林中的花园部分,十分清幽,或许还有几分神秘。几座破败的建筑和雕塑也是设计师的“别具匠心”。御花园以其壮美的风光,被无数参观者称为“比凡尔赛更美丽的宫廷花园”!

皇宫后面的花园


      主轴线引景部分是对称的草坪,有明显的放射状道路,这也是勒诺特式园林的标志之一。主轴线之左为高大密集的冬青围合成的一广场,就是“冬青广场”,位置面积大体与主轴线前部草坪相仿,“冬青广场”前部有椭圆形人工湖称为“ Peschiera Grande”,湖的中央有个小岛,岛上植有苍松。这广场与小岛似乎与主景观关联不大,可视为辅助景观。    
       宫苑的主景观的起始点为一圆形喷泉,十分朴素,位于放射状道路的交集处,有低矮的草本花卉围绕,外围便是高大密集修建的极为规整的绿篱,它们形成一道绿墙,护卫着园林的主题景观-大运河,引导着人们的视线。
       这一景观的序曲极为平淡,但它的整体风格却是与宫殿一样,为华丽的巴洛克风格 。整个景观长达3公里,其中心部位为一条装饰华美的水渠,这也是勒诺特式园林的特征,辽阔壮丽的大运河,且往往占据着主干道(勒诺特园林特征),卡塞塔的大运河顺着山坡笔直向前,依山势缓缓向上,直达山坡之下,与山坡奔流而下的瀑布融为一体。大运河的沿途共有五组雕像,装饰着从山泉到宫殿之间绵延达3公里的水路,它们都被称为“喷泉”。

站在山上往下看
埃俄罗斯喷泉

从山泉下来的第五个景观,是第一座喷泉
埃俄罗斯( Aeolus or eolus)是希腊神话中的风神

卡塞塔的18世纪皇宫及其园林,万维泰利输水道和圣莱乌乔建筑群

中部叠石之上卧有三条巨大鱼状怪兽
第二组喷泉“朱诺与埃俄罗斯”

路道边的雕塑

第三组雕像“克瑞斯”喷泉

谷神星(克瑞斯)喷泉及农业女神手持象征西西里岛的标记

第四组雕塑:维纳斯和阿多尼斯喷泉

丘比特、维纳斯和阿多尼斯
阿多尼斯(Adonis)是希腊神话中的植物神
第五组群雕:戴安娜和阿克托恩群雕

巴洛克风格雕刻家保罗·佩尔西科-黛安娜和阿克托恩

猎狗追赶被黛安娜诅咒变成了雄鹿的阿克托恩

水路二旁道路的雕像
隐廊
      半圆形隧道从一个古老的采石场中凿出,模拟被毁坏的古庙,内部装饰的雕像来自庞贝的发掘和法尔内塞家族的收藏。
     在皇宫的室外长廊尽头,隐藏着一个名为“English Garden”的秘境。这个花园是巴洛克风格建筑的自然延伸,仿佛是一个人类敬拜神明的遗址废墟。这里有隐门、神庙遗址、哥特式教堂等建筑,还有一些被设计或被遗弃的树木景观。

      园内“隐廊”(Cryptoporticus)是仿古罗马遗址的典型代表,由万维泰利之子卡洛设计,刻意使用裂纹石材并陈列庞贝古城出土的真品雕像与石棺,呼应当时盛行的怀古审美。这种对“废墟美学”的追求与同期Capriccio画派(如乔瓦尼·帕尼尼)的虚构遗址创作形成跨领域共鸣。

      园林的水源通过万维泰利输水道引自41公里外的运河,跨越6座山和3条高架桥,76公顷的圣西尔维斯特森林和23公顷的英国花园构成了一个错综复杂而令人回味的景观系统。

英式花园中的Venus Bath(维纳斯浴场)


      英式花园,与主体景观的大花园(勒诺特式样),巴洛克法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它的建造者是费迪南多的妻子玛丽亚王后,修建于18世纪80年代末期,它是一座自然主义花园,它不仅是个休闲场所,也是一个外来植物、水果、农作物的引种试验地。
      从1785年开始,应王后玛丽亚·卡洛琳娜的要求,卡洛·万维泰利和德国植物学家John Andrew Graefer在园林一端打造了第一个意大利景观园林。
      园林由卡洛·万维泰利完成,他忠实地遵循父亲路易吉的原设计,保留了喷泉、水体、草地和瀑布交替的韵律。

万维泰利输水道

古罗马水道工程

      万维泰利输水道全长38公里,包含56米高的三层拱桥结构,横跨山丘与河谷,将水源从菲托山引至皇宫园林。1769年完工,建了16年,直到2015年仍然运行完好。其地下暗渠与高架水桥结合的技术在18世纪属欧洲领先,不仅保障宫殿供水,还支持周边农业与工业(如丝绸作坊),体现了启蒙时代实用主义精神。

       万维泰利水道桥(意大利语:Acquedotto di Vanvitelli)是位于意大利坎帕尼亚州卡塞塔省瓦莱迪马达洛尼的一座修建于18世纪的水道桥。

       输水道拱桥以石灰华砌筑,立面比例严谨,兼具功能性与巴洛克美学,最高处的蒙特桑托拱门成为地标性景观。2011年欧盟将其列为“欧洲文化遗产标志”,肯定其技术史地位。

       万维泰利水道桥系为提供卡塞塔王宫和圣莱乌乔建筑群用水而建设。又称卡罗里诺水道桥(Acquedotto Carolino、意为“国王水道桥”)

       设计师是卡塞塔皇宫建筑师路易吉·万维泰利

万维泰利水道桥,长529米,高56米

圣莱乌乔建筑群

      圣莱乌乔建筑群修建于18世纪后期,该建筑群是为在丝绸工厂工作的劳动者而建设的住宅区。当时在欧洲处于领先地位。

      位于意大利南部坎帕尼亚大区卡塞塔市,坐落在卡塞塔北郊山脚下。建筑群的主要部分原是古老的狩猎屋,由波旁国王费迪南多四世(FerdinandoⅣ)改建成一个丝绸厂,以创造一个理想主义的工人社区,他们得到了住房、学校、医疗和所有服务的保障。这座以内部庭院为中心的巨大的建筑群,成为了一个以工作和平等为基础的模范社会的象征。

      卡塞塔地区的建筑群独具匠心地将豪华的宫殿、园林和生产丝绸的工业设施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圣莱乌乔建筑群作为卡塞塔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启蒙运动在建筑领域的影响。


玛丽亚·卡洛琳娜的浴室,雅各布·菲利普·哈克特壁画

丝绸制造,经纱和纬线框的细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