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第3期
引用方式:郭熙.拥抱智能辅助写作时代[J].语言战略研究,2025,10(03):1.
卷首语
本期嘉宾
郭熙
暨南大学 华文学院/国家语委海外华语研究中心
拥抱智能辅助写作时代
我们真正进入了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
可能很少有人会想到,人工智能(AI)今天会以如此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果说,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的登场“吹皱一池春水”的话,那么,DeepSeek(深度求索)的横空出世则“搅得周天寒彻”,把中国带入AI新纪元。

从最初的简单工具到如今的智能助手,AI已经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当今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这一伟大的变革,人们的反应各种各样:恐惧者有之,抵触者有之,拥抱者更是有之;当然,不闻不问者亦有之。
有人担心,人或被机器取代,饭碗不保;也有人担心,大语言模型的“幻觉”会造成误导;更有人担心,给AI写作开绿灯,会毁了下一代;等等。于是,一些有话事权者开始采取防御措施,做出各种规定,例如控制使用范围,拒绝接受AI辅助写作的稿子,等等。
AI可以辅助语言研究,人们有广泛共识。新一代AI系统的超常能力为语言研究带来了全新视角。在开源框架的支持下,研究人员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定制化开发AI工具,拓展其在语言学研究中的应用场景。例如,在方言研究、语料库建设、语言演化等领域,AI技术能够帮助突破传统研究的局限,实现更高效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在语言教学方面,AI正在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智能化的学习平台和个性化推荐系统,可以更好地解决差异化教学难题,让每个学习者都能获得适合其水平的学习材料和反馈建议。
认识分歧可能主要集中在用AI辅助写作上。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是论文写作中的“抄袭”问题,包括已经出现的和还会出现的。
我是AI辅助写作的拥护派。在我看来,在AI时代,论文写作将不再是单一的人类活动,而是人与智能工具共同参与的创造性过程;AI不再是被动的服务工具,而是写作过程中的协同伙伴。人类负责创意构思与价值判断,AI承担技术实现。这个趋势不应阻挡,也无法阻挡。疏而不堵,方为正道。实践证明,论文写作过程中,AI可以承担格式调整、结构安排、文献引用、语言润色等技术性工作,显著提高写作效率,使研究者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性的学术思考中。
我曾提出,刊物“宁可发表不完美的’新’作,也不发表完美的’旧’文”。这里的“新”指新观点、新材料、新方法。学术的价值在于创新,不全在于论述上的完美,不在于怎么完成写作,谁来帮助改稿。就研究者而言,重要的是思考机器思考不了的,做机器做不了的。提出假设,发掘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用机器帮助完成论文初稿,通过人机协作,把人从繁琐的技术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何乐而不为?
作为刊物,当然要重视辅助写作中的伦理与责任问题。应建立规范的使用标准和伦理框架。例如,作者投稿时应说明是否使用了AI辅助写作,并提供必要的验证材料。在使用AI生成内容时,应明确署名权、版权归属等基本问题,清晰标注人类作者和AI工具的贡献比例,说明自己做的工作,如对话中的“提示语”(未来应特别重视“提示语”教育),正如科学实验室需要留下实验记录以便核查一样。
自然人、机器人、数字人“三人”共生时代的语言生活正在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人类体验。充分利用AI带来的便利,保持科学精神和人文底线,以开放和理性的态度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当然,我也坚信,人工智能时代的主宰者仍然是智慧的人类,不必过于担心。
该文发表于《语言战略研究》2025年第3期,引用请以期刊版为准,转发请注明来源。
编排:逯琳琳
审稿:王 飙 余桂林
今日责编:纸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