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露下落

杨柳月中疏

1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宋·苏轼《赠刘景文》

【释义】: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最美景是在秋天橙黄桔绿的时节啊。

【赏析】在苏轼笔下,秋天不再仅仅是落叶飘零、万物凋零的形象,而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美好时节。

“橙黄橘绿”不仅指代了果实成熟的颜色,更是秋天自然景观的真实写照。

金黄色的稻田、橙红色的柿子树、碧绿未尽的树叶……这些鲜明而又和谐的色彩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绚烂多彩的画面。

经过春夏两季辛勤耕耘后终于迎来丰硕成果的美好时刻。

对于古代农耕社会而言,这样的景象无疑是最令人欢欣鼓舞的。

正如秋天虽短却美不胜收一样,人生中的许多宝贵时刻也往往稍纵即逝。

学会珍惜眼前的美好,把握住每一个能够让自己感到幸福快乐的机会,才是最为重要的。

2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释义】: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赏析】“山明水净”,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清澈透明的世界,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切烦恼都被洗涤干净,只留下最纯粹的感受。

秋季特有的干燥气候使得空气更加清新,天空显得格外高远蔚蓝。

“夜来霜”进一步强化了这份清冷感,霜降后大地被一层薄薄的白霜覆盖,仿佛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淡淡的寒意之中,更添几分幽静神秘之感。

在这里,“深红”与“浅黄”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树叶颜色由绿转黄再至红的变化过程,又巧妙地捕捉到了自然界中细微而美妙的过渡状态。

几株树木在众多仍保留着夏日翠绿的同伴中脱颖而出,它们或深红如火、或金黄似锦,宛如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抹亮色,在略显萧瑟的背景上绽放着最后的辉煌。

刘禹锡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同时也寄托了一些关于人生哲理的思考。

在人的一生当中,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正如秋天虽然标志着一年四季中的衰落阶段,但它同样也是收获与成熟之时。

即使是在看似平凡甚至有些寂寥的日子里,只要用心观察体验,总能发现那些令人感动的美好瞬间。

更重要的是,无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保持一颗平和宁静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就像那清澈见底的流水一般,任凭世间万物纷扰变幻,依然能够保持自己那份纯净不变的本质。

3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释义】: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

【赏析】在这秋夜,庭院中一片银白,宛如霜雪覆地。

那地面仿佛被月光精心涂抹过一般,泛着清冷的光辉。

抬头望去,树上栖息着几只鸦雀,它们静静地融入这静谧的夜色,仿佛也在感受着秋的深沉。

 

冷露悄然无声地落下,沾湿了那盛开的桂花。

桂花那小小的花瓣,在月光下散发着幽幽的香气,却因这冷露的侵袭,多了几分清冷与湿润。

那香气似有若无地飘散在空气中,萦绕在鼻尖,让人的思绪也随之飘荡。

 

秋夜的宁静,被这月光、鸦雀、冷露和桂花共同编织成一幅淡雅的画卷。

没有喧嚣,没有繁华,只有那一份深沉的静谧和淡淡的哀愁。

在这样的秋夜里,时间仿佛静止,让人沉浸在这空灵的氛围中,感受着大自然赋予的独特韵味。

4

句句不提秋,句句都秋意浓厚

袅袅凉风动,凄凄寒露零。

唐·白居易《池上》

【释义]:袅袅凉风吹动,凄冷的寒露凝结。

【赏析】“袅袅凉风动”,是秋天特有的微风,既不是夏日里那种热烈奔放的气息,也不似冬天那般刺骨寒冷。

而是带有一种恰到好处的凉爽,轻轻拂过脸颊,给人带来一丝清新之感。

“袅袅”二字形象地刻画了风儿缓缓飘荡的样子,仿佛能够看见空气中那一缕缕看不见却能感受到的气流,在空中悠悠地游走。

这种感觉让人不由自主地放松下来,心情也随之变得平静而愉悦起来。

随着天气逐渐转冷,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小水珠附着于草木之上,这就是所谓的“寒露”。

这里的“凄凄”不仅描述了露水给人带来的冰冷触感,同时也暗示着一种略带伤感的情绪氛围。

每当秋季来临,自然界开始进入一个从繁盛向凋零过渡的过程,万物生长趋于缓慢直至停止,给人一种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觉。

因此,当看到那些晶莹剔透的露珠静静地躺在叶子上时,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进而产生几分感慨和惆怅。

5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杜牧《山行》

【释义】: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在一年四季中,如果说春天是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象征;夏天代表着热情奔放与活力四射;冬天则是一片银装素裹下的宁静与沉思,那么秋天无疑是最能激发人们复杂情绪的一个季节了。

它既有收获的喜悦也有离别的感伤,既充满了成熟稳重的气息又不乏一丝淡淡的哀愁。

而这首《山行》中的两句,则以一种极其生动的方式捕捉到了秋天最为迷人的一面——那便是枫叶变红之后展现出的绚烂景象。

诗人驾车穿行于山间小道之上,当看到眼前那一片片如火如荼般绽放着生命力的枫树林时,不由得停下脚步,沉浸在这份难得一见的美景之中。

“坐爱”二字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更透露出一种愿意暂时放下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欣赏这份美好的态度。

这种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其实也是人类内心深处最纯粹的愿望之一。

 霜叶胜春花,这里的“霜叶”指的是经过霜冻后变得更加鲜艳夺目的枫叶。

将深秋时节的枫叶比作春天盛开的花朵,不仅形象地突出了其色泽之艳丽,同时也赋予了秋天一份不同于其他季节的独特韵味。

每当读起这样的诗句,都会让人不禁想起那个温暖而又略带凉意的黄昏时刻,在一片绚烂的枫林旁驻足停留,享受片刻心灵上的宁静与自由。

6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唐·黄巢《不第后赋菊》

【释义】:盛开的菊花璀璨夺目,阵阵香气弥漫长安,满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黄如铠甲般的菊花。

【赏析】秋天,往往承载着一种淡淡的哀愁或是对未来的期盼。

在这首诗中,秋天不再仅仅是背景,而是成为了表达情感的重要媒介。

尤其是通过对菊花这一秋季典型花卉的描写,使得整首作品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个人色彩。

“冲天香阵透长安”,这里使用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说法来形容菊花散发出来的香气。

“冲天”二字不仅突显了花香之浓烈,仿佛能够直上云霄,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那份渴望突破现状、追求更高境界的理想抱负。

整个长安城都被这种沁人心脾的气息所笼罩,给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活力的感觉。

紧接着,“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里的“黄金甲”实际上是指金黄色的菊花花瓣。

在古代汉语中,“甲”常用来形容事物排列整齐或者覆盖广泛的样子。

通过这样一种比喻手法,诗人将整座城市比作穿上了一层由无数朵盛开的菊花组成的金色盔甲。

这样的描述不仅让读者眼前浮现出一幅壮丽的画面——整座古都仿佛披上了节日盛装般光彩夺目;

同时也巧妙地表达了对于理想状态下的社会秩序和个人命运的美好愿景。

文|十点共读

图|来自网络  侵删

闹处读词,静处品诗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

是喜欢,点个在看点赞,再走吧

#artContent img{max-width:656px;}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