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降肌酐的治疗过程中,不少肾友都踩过坑,被一些误区忽悠得晕头转向。今天商医生就来给大家揭秘血肌酐的四大常见误区,不然一不小心就掉进坑里,后悔都来不及!

误区一、血肌酐越低越好

很多肾友误以为血肌酐越低越好,其实这是个误区。血肌酐过低可能反映贫血、营养不良、肌肉减少、白血病或尿崩症等问题。通常健康人的血肌酐参考值是44-133umol/L,不同医院检测设备略有差异,但波动不大。最直接的方法是参考化验单上的正常范围,只要数值在区间内通常无需过度担心。  

误区二、血肌酐降低是好事

某些药物如羟苯磺酸钙会影响肌酐检测,导致数值假性降低,但肾功能并未改善。此外,糖尿病肾病早期可能出现肾小球高滤过,此时血肌酐反而偏低,但这可能是肾小球高压和肥大的表现,并非真正好转。

误区三、血肌酐升高都是坏事

警惕!血肌酐的四大误区,坑了不少人

确实不能一概而论。像沙坦类和普利类药物,既能降压又能降蛋白护肾,用药后肌酐可能上升20%左右,这反而是药物起效的表现。部分患者适应后,肌酐还会回落。  

通常肌酐涨幅不超过30%无需停药。例如,原肌酐80umol/L,用药后≤104就属安全范围;原肌酐200umol/L,用药后≤260也可继续使用。  

另外,营养不良的肾友若通过饮食运动改善体质,肌酐因肌肉增长而升高,反而是健康状况好转的信号,不必过度担忧。

误区四、血肌酐正常=肾正常

血肌酐上升确实反映肾功能下降,但它并不够敏感,通常肾功能损失超过50%后,肌酐才会明显升高。当血肌酐达到700umol/L以上时,通常意味着已进入尿毒症阶段。

总结

评估肾功能不能仅看血肌酐,需结合胱抑素C、尿蛋白、尿素氮、血尿酸及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综合判断。肾友们切勿只盯着血肌酐,以免走入误区。衷心祝愿每位患者早日康复,重展笑颜。

我是内分泌专家商学征,目前主攻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肾病、肾炎、肾盂肾炎、尿蛋白等,如果你有类似的问题需要帮助,或者需要方法,可以点【击下方图片,免费解答】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