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又称认知行为矫正(Cognitive behavioral modificationCBM,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的事情的信念、评价、解释或哲学观点,而非来自事情本身。认知(cognition)一般是指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指一个人对一件事或某对象的看法,对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想法,对环境的认和对事的见解等。认知行为疗法以两条核心原则为基础:我们的认知对情绪和行为具有控制性的影响,我们的行为能够影响思维模式和情绪。认知行为治疗(CBT)对于康复期、自知力有一定恢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起到辅助治疗作用。

1、CBT的核心思想

认知行为治疗是当代心理治疗的主要流派,系通过矫正非适应认知和(或)行为为主要手段,达到改善患者心理行为问题或精神症状,促进其社会功能和生命质量提升的一系列心理干预方法的总称。CBT遵循对认知、行为、情绪、生理及其与人们所处社会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理解,关注当前(或不久的将来)可实现的改变;并重视科学研究和实证证据的支持等。认知行为矫正具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以艾里斯的理性情绪疗法(1962)、贝克的认知理论(1976)为代表;自我控制或者自我管理(患者在行为改变的各个环节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自己对改变负责任,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强化)的方法。

精神分裂症的CBT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而改善他们的情绪和行为。这种治疗方式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特别有益,因为它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挑战,如幻觉、妄想以及社交困难等。 

1CBT的核心思想是你的情绪不是由事情本身决定的,而是由你对事情的看法决定的。通过CBT,患者可以学会识别和挑战自己的负性思维,如“我没用”或“我总是失败”,并逐渐被引导以更积极、更现实的方式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世界。

2CBT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识别自动性思维:患者学习记录下那些突然涌现的、通常是负面的想法。识别认知性错误:患者被引导识别并理解他们在思考问题时犯的逻辑错误。真实性验证:通过行为实验来验证这些负面思维的真实性,比如列出自己的优点或完成一些自己擅长的事情。去中心化:帮助患者认识到他们并不是世界的中心,他们的行为并不总是被外界高度关注。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学会监控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波动。

3)优点:CBT不仅效果快速,而且对患者的记忆力、人格特征没有负面影响,也不需要特殊的设备或技巧,因此相对安全且有效。此外,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帮助患者在疾病管理方面获得更强的自我效能感。

4)注意事项:尽管CBT非常有益,但部分患者可能会觉得这种治疗方法缺乏情感交流,感到冷淡。因此,建议患者的家属积极参与,提供必要的情感支持,帮助患者更好地参与治疗过程。通过CBT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学习到有效的自我管理技巧,从而更好地控制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认知治疗的作用

首先是良好的治疗关系,治疗师需要理解和共情患者,与患者建立彼此信任的咨询关系;其次是正常化,消除患者对于精神分裂症症状(包括妄想)的病耻感,使得患者能够接受自己的症状,愿意讨论自己的症状;再次是心理教育,帮助患者对精神分裂症和认知行为疗法等方面有基本的了解;最后,咨询过程中需要根据进展情况推进咨询进度,不可急于求成。  

1)贝克的认知治疗技术:

①识别自动性思维: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想法:“我真没用”“我又让父母失望了”“这种事都做不好,我无脸见人了”?这些就是负性自动思维,它们像小广告一样,时不时在你脑子里弹出,还自带“我很真实”的错觉。

②识别认知性错误: 

认知性错误是指你在思考问题时常常犯的逻辑错误。比如,你可能会因为一次失败就觉得自己“永远都做不好”。通过帮你分析这些错误,并让你意识到:原先的信念、对妄想和幻觉的坚信,都与客观现实不相符,应重新建立一套正确的认知,达到认识上的转变。

③真实性验证: 

你需要把自己的负性思维当成一个假设,然后通过行为实验来验证它是否成立。比如,如果你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心理治疗师可能会让你列出自己的优点,或者让你去做一些你擅长的事情。结果你会发现:“哇,原来我并非一无是处!”例如,每当患者“听”到有人在跟他说话时,可以让他主动询问周围人有没有听到同样的声音,让他意识到声音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学着不去理会,学着告诉自己,自己的生活不应该被别人地言论左右。

④去中心化(去注意): 

很多患者总觉得自己是别人注意的焦点,一举一动都会被评头论足。CBT会让你尝试改变一些行为,然后记录别人的反应。结果你会发现:“原来根本没人在意我换了件衣服!”——这种“去中心化”的体验,能让你从自我怀疑中解脱出来。

⑤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情绪也有“高峰时段” 

抑郁和焦虑的情绪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们像过山车一样,有起有落。CBT会让你学会监控自己的情绪波动,认识到这些情绪是会消退的。这样一来,你就不会觉得“我永远都开心不起来了”。

(2)自我管理

患者在行为改变的各个环节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自己对改变负责任。自我指导、自我监控、自我评价、自我强化。

3、想法记录表

通过治疗期间的家庭作业进行测试、修正来访者真实生活情境中不合适的想法和信念。治疗室中是“知”,家庭作业是“行”;知行合一,疗效最佳。

行为指的是个体的任何可观察到的或者可测量的动作或者活动,包括个体外部的动作和个体内在的心理过程。

(1)行为训练

可以给患者布置作业,让他/她身处真实场景中,去处理和解决问题,并把当时的认知写下来,并自己分析理性和非理性信念。随着正确的认知体系逐渐形成,才能良好处理社交问题。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为什么知行合一疗效最佳?

妄想、幻觉应对技巧:想法记录表、挑战错误的两极化思维应对负性思维。给你的大脑“记账”,每次出现负性思维时,拿出一个小本本,记录下情境、自动思维和情绪反应。比如:

①妄想症状的想法记录表  

运用控辩方技术、发散思维技术、思维记录表技术,帮助患者寻找和检查证据。

1.妄想的想法记录表

通过记录,你会发现这些负性思维其实并不可靠,甚至有点“滑稽”。

幻觉症状的想法记录表 

应用具体化技术,对幻觉进行具体化,把幻觉描述得更具体些。比如,记录声音日记,通过接纳——“听而不闻”,及对声音内容的认知修正,干预幻听

2.幻觉的想法记录表

通过记录,你会发现这些负性思维其实并不可靠,甚至有点“滑稽”。
(2)挑战错误的两极化思维

别总是“非黑即白”,两极化思维是指把事情看得太极端,比如“要么完美,要么彻底失败”。CBT会让你学会用更灵活的方式看待问题。比如:

错误思维:“如果我这次考试没考好,我的人生就完了。”

修正思维:“考试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即使没考好,我还有其他机会。” 

精神分裂症的CBT就像给你的大脑“重装系统”,把那些“病毒式”的负性思维清除掉,换上更健康、更积极的“程序”。通过识别自动性思维、纠正认知错误、验证真实性、去中心化和监控情绪,你可以逐渐摆脱精神分裂症的困扰。 

当然,CBT并不是魔法,它需要患者的积极参与和坚持。但只要患者愿意尝试,这场“头脑风暴”的逆袭,一定会让患者重新找回生活的掌控感!所以,别犹豫了,拿起你的“想法记录表”,开始你的“大脑升级计划”吧!

参考文献

1.朱虹,职利花,贾竑晓.齐拉西酮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治疗

效果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8,39(02):199-203.

2.https://h5.baike.qq.com/mobile/article.html?docid=tx00060001n1iply&adtag=wxsys.nr.wz.pt.copy

3.精神分裂症能用认知行为治疗吗?吴仁容 主任医师 精神科 三甲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4.【述评】精神障碍认知行为治疗临床研究中应关注的问题 原创 李占江 中华精神科杂志 20241129日 18:02 

5.一场头脑风暴的逆袭:精神分裂症的认知行为治疗 李佳雪 河北省精神卫生中心     20250218日 17:20  

6.《认知行为疗法咨询方案:10大心理障碍》笔记:精神分裂症与双相障碍 沐榕 沐榕心理 20220911日 00:01

7.昝飞编著.行为矫正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3.(3):6-8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1、行为观察治疗与行为矫正治疗的区别与联系?

2、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与认知行为疗法有什么区别?行为矫正治疗与行为矫正技术有什么区别?
3、什么是认知治疗?
4、什么是行为治疗?
5、如何制订懒散行为矫正治疗方案?
6、如何制订破坏行为矫正治疗方案?
7、如何进行行为矫正治疗?
8、如何进行行为观察治疗?
9、行为观察治疗与行为矫正治疗评估、治疗记录表有哪些区别?
10、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作息不规律行为矫正治疗方案
11、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拒药藏药行为矫正治疗方案
12、医保负面清单——精神科
13、民营精神专科医院如何应对国家医保局“四不两直”,从“被动合规”向“主动风控”转型,降低医保违规风险?
14、什么是系统脱敏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