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蓝字关注我们 中医知识不迷路
每到换季时节,办公室里“阿嚏”声此起彼伏,纸巾消耗速度堪比打印纸;课堂上总有几个同学鼻子揉得发亮;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照进窗户,伴随的不是鸟语花香,而是一连串震天响的喷嚏……这些场景背后,很可能都是过敏性鼻炎在作祟。
过敏性鼻炎又称为“变应性鼻炎”或者“变态反应性鼻炎”。临床上主要以鼻痒、频繁发作性喷嚏、流清涕和鼻塞为主要症状,严重的也会合并有过敏性结膜炎或者过敏性哮喘,伴有眼痒、咽痒咳嗽,甚至嗅觉障碍、呼吸不畅、头痛、精神萎靡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工作及学习。
《内经》里的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并不是现代才有的疾病,《黄帝内经》在两千多年前就有记载。
“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
《黄帝内经》
鼽(qiú),解释为“鼻子堵塞不通”,或者“流清鼻涕”。“鼽从久,涕久不通,遂至窒塞。”“鼽者,鼻出清涕也。”
过敏性鼻炎被归为“鼻鼽”的范畴,其病因病机多为肺、脾、肾阳气不足,卫外不固,不任风寒异气侵袭所致,常见证候有肺气虚、肾阳虚、脾气亏虚等证,亦有脏腑郁热、气血瘀滞等证。
想象一下,我们的鼻子就好比一座城池的城门,当作为城池守卫的阳气不足时,风寒邪气这些“外敌”就会趁虚而入。肺气虚时“城门失守”,肾阳虚时“城墙不固”,脾气亏虚时“粮草不济”,这些情况都会让“敌人”长驱直入,最终导致疾病的产生。
吴医谈疾病防治
清晨起床先来10个连环喷嚏,开会时鼻涕像关不紧的水龙头,上课时眼睛红得像兔子……这些过敏性鼻炎患者的日常尴尬,正在被中医智慧悄然改变。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获得了国内外广泛认可,从传统中药方剂到穴位敷贴,从针灸疗法到食疗调理,形成了一套立体化的防治方案,都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能有效地减轻过敏性鼻炎发作期的症状,也能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作频率。
起居调护:打造“抗敏”生活环境
生活中要避免接触容易引起过敏的物质,如尘螨、花粉、柳絮、动物毛发及皮屑、蟑螂以及一些明确引起过敏的食物。空调滤网要经常清洗,床单被得要经常阳光晾晒、室内通风光照,这些都能有效减少与尘螨的接触。

对花粉过敏者,在花粉播散季节应减少外出,出门可以佩戴口罩。对于体质虚寒患者,应减少冷饮及冷冻食品的食用,注意防寒防风。
除此之外,从内因角度出发,避免熬夜,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同样对预防过敏性鼻炎意义重大,规律运动,避免刚烈运动。
穴位按摩:人体的“健康按钮”
穴位按摩可以有效调节脏腑功能,而且操作简单方便,有3个常用的穴位。
【迎香穴】位于鼻旁,鼻翼外缘中点,鼻唇沟中;
【上星穴】位于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约一个大拇指宽度;
【印堂穴】位于前额部两眉头的中间。
每日用拇指揉搓按摩3次,每次每穴2~3分钟,可改善鼻腔通气,减少过敏性鼻炎发作。
食疗调护:厨房里的“抗敏药”
小儿过敏性鼻炎患者,很多属于脾胃气虚,可以通过食疗达到健脾益气的功效。不仅仅是针对过敏性鼻炎,对于小儿腹胀腹泻、瘦弱易生病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黄芪山药薏仁粥】取黄芪10克煮水,小火煮30分钟后去渣取汁,与山药、薏苡仁、粳米等共同煮粥食用。
成人过敏性鼻炎以鼻塞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可以将苍耳子和辛夷花各5克,用纱布包好后煮水20分钟,然后泡茶饮用。
过敏性鼻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但也可以说是疑难病,很难完全根治,药物主要是控制急性发作期的症状,减少发作的频率,根本的防治还是要从个人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善做起,做好日常保健预防,症状明显时及时就医,真正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
★
— E N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