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591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肝不好,跑再多也白搭!”——这是不少人对运动和肝脏健康之间关系的误解。

很多人跑步是为了减脂、护心、提高免疫力,却不知道,运动对肝脏,同样有直接好处。尤其在脂肪肝、轻度肝功能异常日益高发的今天,运动不仅能护肝,还可能成为干预手段之一。

肝到底怕什么?

肝脏是“沉默的器官”,没有痛感神经,早期出问题往往没症状。等发现时,往往已经进入严重阶段。

肝最怕三样东西:酒精、脂肪堆积、长期缺乏运动。酒精长期摄入会使肝细胞变性坏死,最终可能走向肝硬化。

脂肪肝则是现代人最常见的肝脏问题。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中国成人脂肪肝患病率已超过30%。而久坐、缺少运动正是其主要诱因之一。

跑步对肝脏有什么好处?

很多人关心,跑步到底能不能“养肝”?答案是:能起到积极作用,但不是万能药。

第一,跑步能减轻肝脏脂肪负担。研究显示,中等强度以上的有氧运动,如跑步、快走、骑行,能有效减少内脏脂肪,改善肝脏脂肪沉积,尤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人群效果显著。

第二,跑步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转氨酶。肝脏和胰岛素代谢关系密切,运动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肝细胞损伤,降低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

第三,跑步可改善血脂,减缓肝纤维化进展。部分研究提示,规律运动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肝纤维化发展,尤其是早期阶段。

但注意:过度运动反而可能适得其反。剧烈运动会导致短期内肌肉分解,转氨酶升高,让人误以为肝功能异常。因此,强度要适中,不能盲目追求极限。

肝脏喜欢哪几种运动?

虽然跑步是不错的选择,但不是唯一的护肝运动。医生普遍推荐以下几类:

经常跑步对肝有好处吗?医生:肝喜欢这几种运动,建议平时常做!

(1)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行。这类运动能持续提高心率,有助于脂肪代谢,是目前预防和改善脂肪肝的首选方式。

(2)力量训练配合有氧,单靠跑步可能减重有限,加入抗阻训练(如哑铃、俯卧撑)能提高基础代谢率,保持肌肉量,对稳定肝功能更有益。

(3)柔韧与拉伸类运动,如瑜伽、太极、八段锦等,虽然消耗不大,但对情绪调节、改善睡眠、促进肝气疏通也有辅助作用。尤其适合中老年人群。

每周运动多少才合适?

国家卫健委《全民健身指南》建议:成年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最好每次30分钟以上,分布在3~5天内。

对脂肪肝人群,国内外多个指南建议:每周运动总时长应达到250分钟以上,效果更显著。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的持续性比强度更重要。很多人一开始猛练,三天后放弃,这样远不如每天坚持30分钟快走来得有效。

哪些人跑步时需要特别留意?

1. 肝功能异常明显者,严重肝病阶段,如肝硬化、活动期肝炎,不建议剧烈运动。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低强度运动。

2. 肥胖合并基础病者,如糖尿病、高血压人群,运动前需评估心肺功能,避免猝死风险,循序渐进最关键。

3. 转氨酶异常者,运动后短时间内ALT、AST升高,不一定是肝损伤。应结合B超、肝功能综合指标判断,不能单看某一个数值。

跑步护肝,注意这几点

1. 饭后不立即跑,避免血流优先供肌肉导致肝脏供血不足。建议饭后至少间隔1小时再运动。

2. 不空腹长时间跑,防止低血糖加重代谢负担。

3. 跑前热身,跑后拉伸,防止运动伤害和肌酶异常升高。

4. 每周至少休息1天,避免过度训练导致肝酶异常。

5. 配合健康饮食,避免“运动+暴饮暴食”模式。

结语:肝病不是“静”出来的,动才是最好的良药

很多肝功能异常的人把“静养”当成唯一恢复方式,却忽略了科学运动的重要性。事实上,合理运动是预防和改善肝病的重要非药物手段之一

跑步、快走、游泳、太极,只要坚持适度、规律、科学,肝脏就会“受益无穷”。

动起来,比什么药都强!

参考文献:①.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