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阿里地区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方待了一个星期都活蹦乱跳,能吃能睡。结果在大理3500米海拔高反了~~风大没戴帽子,马上就头痛欲裂恶心呕吐。保暖真是最要紧最要命的!上高原,不管什么季节都得备上御寒的衣服和厚帽子,更不能嫌麻烦。哪怕自驾下车几分钟都不能大意啊!帽子必须焊在脑袋上!
乙酰脞胺一定要配合氯化钾缓释片来吃。这是抗高反的神药,上5000或者更高都不成问题。最好再加上角鲨烯红景天软胶囊,这个可以补充体力。
冈仁波齐转山行程中,亲证乙酰唑胺有效,副作用手麻脚麻,但比起高反的难受可以忽略。拉萨当地药店很多没有,建议提前买提前三天吃。
从成都一下子开车到巴朗峰我也高反后脑勺头疼,选择熊猫坪扎营适应一晚会好很多,可以第二天去巴朗峰垭口喝咖啡,但下车活动谨慎运动,还是要适应。去格聂我选择绕甘白线(三千到四千米)适应高原,去巴塘(约三千米)住一晚休整,然后第二天根据身体情况走格聂南线,从4300米徒步到亚莫错根5000米再返回,之后一直在海拔4000米以上自驾徒步。不断评估自己的状况,一直选择租车自驾,有情况随时下撤,这才算敬畏自然珍惜生命的态度。
5月16日,一名35岁女性游客在稻城亚丁景区内疑因高反休克昏迷,晕倒路边,现场热心游客和医务人员给她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急救,但最终未恢复生命体征。
景区一负责人在新闻记者采访中证实此事,并称因高反离世的游客,隶属于一个团建团队。关于这名女游客是否有基础疾病的问题,该负责人表示:“现在我们也不明确,相关部门正在做进一步的调查确认。”
疑因洗澡诱发?
无独有偶,就在出事前几天,四姑娘山一位男游客也因高反不幸去世。
5月10日,四川四姑娘山镇一名男性游客出现严重高反症状,尽管被紧急送往四姑娘山镇卫生院抢救,但最终没能抢救过来。5月11日,有记者联系四姑娘山镇卫生院,工作人员证实了此事:
“(昨天)有一个病人,没抢救过来,已经送去火化了。”
“抢救的时候已经没有意识和心跳脉搏了,抢救无效后去世”
“前几天他身体就出现了不适,到卫生院来吸氧,当时我们医生就建议他降低海拔了。”
随后,一名自称顺风车司机的网友在网上发帖,还原了事件经过:5月10日早上,他在网约车平台看到有人发布返回成都的顺风车订单,于是与对方取得联系。8时21分,他抵达出发点,发现该男子是被人搀扶着出来的。
同行者介绍,他们到四姑娘山镇已有3天时间,“第一天洗了澡,穿得有点少,可能有点感冒并伴有咳嗽,还去镇卫生院吸过氧。”
该司机表示:“我看到那位男士被搀扶着出来,同行女士说是高反。据我多年的高原经验,这位男士可能出现了高原肺水肿,所以告诉那位女士这种情况不能往成都走,途经巴朗山海拔高,往上爬巴朗山只会让他更严重,这种情况应该先立即就医。”
在司机催促下,两人上车,5分钟后,司机将他们送到最近的四姑娘山镇卫生院。由于该男性体重较大,卫生院组织在场众人将他抬上担架推进抢救室,迅速展开抢救。鉴于患者情况危急,卫生院召集全体医生护士到场,并呼叫救护车随时待命。
遗憾的是,“抢救时患者已无意识,没有心跳和脉搏,最终抢救无效去世”。
虽然于逝者而言,事后总结这种事儿不过是毫无意义的马后炮,但对依然怀抱户外热忱的人来说,每一次让人心痛的事故案例都是振聋发聩的存在。
从四姑娘山司机的情况描述中,高原经验比较丰富的人很容易发现,这起悲剧原本有不少可以避免的地方,比如:
-
刚进入高原,洗澡洗头是大忌!一则高海拔温度低,容易感冒;二则洗的过程中水温高,加速血管扩张和供氧负担,同样会造成这种负担的,还有饮酒。
-
当高反症状比较严重时,应听从医生建议,立即降低海拔,如撤回位于低海拔地区的成都。
游客自身是否存在基础疾病,或心肺功能不佳,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心脑血管疾病、6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等特殊群体,还是建议慎重上高原——当然不是不能出发,而是更要做好充分准备,循序渐进。
四姑娘山景区。图/子君
高反的发生与个人体质有着密切关系,是否中招堪比开盲盒,但向来有一些男性、肌肉含量高健身人群、肥胖人群等更易发的民间说法。
要注意的是,高反并不是毫无征兆突然出现并加重,一般人在从低海拔进入高原后的7天内,都可能出现高反症状。至于会出现高反的海拔线,因人而已,有人刚上三千米就有反应,也有人四五千米的海拔上依然没什么感觉。
胸闷、气短、干咳、头痛、头昏、乏力、厌食、恶心、呕吐、嗜睡、失眠、微烧等都可能是高反症状,正常在高原适应两三天后,高反症状会逐渐缓解——如果没有,则注意多休息、避免高强度运动;如果加重,考虑下撤到更低处海拔处适应缓解。
亚丁牛奶海。图/乌木
高原不鼓励硬抗。
稻城亚丁景区出事的姑娘据说走的是金刚挑战线——由贡嘎措出发到牛奶海、五色海,单程约3公里,往返徒步时长约4-6小时,其中2公里爬升路段,海拔由4200米拔升至4700米。牛奶海、五色海区域海拔为4500米以上,氧气稀薄、天气多变。
此前带队亚丁大转山线路,我们最后一天从景区出发前往牛奶海,走的便是这条线路。对于已经适应高原环境、完成亚丁转山线路的大家来说,这段路简直是饭后遛弯般的存在;但沿途也确实可以看到很多人在“硬抗”着往上走。
如果只是因为缺乏运动脚酸走得慢,坚持坚持倒也无妨,但若已经出现严重高反症状,比如嘴唇发紫、头痛欲裂等状况,立刻下撤别犹豫!
亚丁大转徒步途中。图/乌木
说了这么多严肃、严重的,吓到你不是本意。我本人十年来几乎每年都要上一两次高海拔,实不相瞒,我也高反。
但在一次次的尝试中,我已经大概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在什么样的海拔和状况下更应该注意,比如我知道自己可以承受直接飞到海拔4400米的稻城机场,但必须提前在当地躺平适应两天再运动;我知道自己心肺能力的极限,会保持自己的鼻吸口呼慢节奏……
经验当然不是一蹴而就获得的,高原也总是值得我们一再探索。毕竟,中国最壮阔的景色,几乎都在西部的空气稀薄地带。
高原从来不是禁区,只是需要我们有更多敬畏。
在即将到来的夏天,格聂的花海又将成片盛放在馒头一样可爱的雪山下,梅里北坡的杜鹃花在冰川的映衬下愈发红火,冈仁波齐的朝圣者用虔诚感动你我,珠峰东坡的日出点亮世界之巅带来难以言说的震撼……
是的,这些地方其实都属于高海拔线路。它们各具特色的美,无可替代,也只有亲身走进,才能体会扑面而来的震撼。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哪怕稻城亚丁景区一整个处于空气稀薄地带,也挡不住其早在2023年就已经客流量突破100万的原因吧!在近期事故后,亚丁景区长线短线也依然处于正常开放状态。
所以,如果你也觊觎高原的美景,别害怕,也别大意。
-
记得刚上高原后别马上洗澡、跑跳,修生养性,慢慢行动。 -
记得逐步适应海拔,缓慢上升,如果初次上高原,最好选择汽车火车等有更过过度时间的方式。 -
记得带个保温杯,多喝水才是最有效的高反克星!少量多次地喝,直到尿液变得无色透明。 -
记得好好吃饭,戒烟戒酒,营养均衡,但不要一次性吃太饱吃太多,可以带一些维生素片作为补充。 -
记得调整睡眠时间,可以比平时正常睡眠时间推迟1小时左右入睡,更容易睡着,以及减少半夜睡醒头痛的概率。 -
记得整个指甲式血氧仪或是运动手表手环等,实时海拔高度、监测心率及血氧浓度。 -
记得在做好防寒保暖的前提下,保持房间或帐篷的通风,谨防缺氧。
愿大家每一次高原出行都能邂逅好风景,然后,安全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