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福利,快乐学习好帮手

蓝字关注我们  中医知识不迷路

小满

小满,四月中。

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小满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此时清晨推开窗,空气里已带着几分黏腻的水汽,午后的阳光开始有了灼人的力度,但偶尔一阵凉风吹过,又让人想起春天还未走远。

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而未熟也。这正是一年中最富张力的时节——麦穗灌浆将满未满,枇杷树上的果子由青转黄,连池塘里的浮萍都一夜之间蔓延成片。

此时天地间阳气升腾,雨水增多,我们的身体也在经历同样的变化——气血随着升腾的阳气涌向体表,皮肤变得温热湿润;而内里却像梅雨季节的老房子,隐隐泛着湿气。晨起时舌苔厚腻;明明没吃多少,胃里却总觉得胀胀的;膝盖像是被湿毛巾裹着,又酸又沉……这些,都是小满这个时节最明显的“湿热身困”。

中医理论中,小满对应“少阳相火”主气,湿热交织,最易形成“热郁湿伏”的体质偏颇。若调养不当,可能为盛夏乃至秋冬埋下病根。

小满节气三大禁忌

大汗淋漓苦寒过度夜卧贪凉

“热郁湿伏”

XIAO MAN

2025.05.21

大汗淋漓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

《黄帝内经》

“使气得泄”——夏季需适当出汗以宣通阳气,但小满时节湿热初起,汗出过度反成“泄阳助湿”之弊。

为何小满不宜大汗?

· 耗心阳,损卫气——《灵枢·决气》云:津脱者,腠理开,汗大泄。过度出汗会消耗卫阳之气,导致防御力下降,易感外邪。小满时心气渐旺,汗为心液,大汗易伤心阳,出现心悸、乏力。

· 湿邪内伏,秋发为患——小满湿热交争,若经常剧烈运动致大汗淋漓,反使腠理疏松,湿邪乘虚内陷,到了秋季,易发风湿关节痛、湿疹缠绵。

正确运动建议

· 时间——清晨或傍晚,尽量避开中午11-13点,阳气最盛时段。

· 强度——以“微汗”为度,宜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较温和的运动方式。

节气宜忌 | 只需小满即可,你以为的养生可能是“养病”!

· 休息补充——在运动过程中应增加休息次数,休息时可适当饮用功能饮料或绿豆汤、淡盐水等,来补充水分及丢失的电解质。

苦寒过度

“小满吃苦,胜似进补”?未必!

民间素有“小满食苦”之说,认为苦瓜、蒲公英等苦味食物可清热祛湿。但苦寒之物若食用过度,反致中焦虚寒,湿浊不化。

苦寒过度的三大危害

· 损伤脾阳——脾胃虚则湿邪留,小满湿热虽显,但脾阳不足者(舌淡胖、便溏)过食苦寒,会削弱脾的运化功能,使湿邪更难排出,形成“越吃越湿”的恶性循环。

· 引发“寒包火”体质——有些人的体质是属“上热下寒”,比如容易口腔溃疡,但手脚凉,再吃苦寒食物,可能使热邪郁遏体内,夏季易发痤疮、口疮等。

辨证用苦寒的智慧

· 适合人群——舌红苔黄、口干便秘的实热体质。

· 禁忌人群——脾胃虚寒、孕妇、经期女性。

夜卧贪凉

夜晚受寒,伏邪深藏。

小满时节昼长夜短,有些人贪凉,夜间开空调、开电扇或者打地铺,殊不知此时寒气最易侵袭少阳经脉,埋下病根。

· 少阳相火郁遏,夏季易发湿疹。小满对应“少阳相火”,若夜间受寒,会导致相火不能正常升发,郁而化热,湿热外泛则成湿疹、荨麻疹。

· “寒入膜原”,秋冬咳嗽伏因。《温疫论》提出邪伏膜原理论,夏季如果贪凉,会导致寒邪潜伏三焦,等到了秋季,易发顽固性咳嗽、过敏性鼻炎等。

防贪凉实用技巧

· 睡眠环境——空调温度≥26℃,避免直吹,穿棉质睡衣护住腰腹。

· 补救法——若已受寒,晨起喝生姜红枣茶散寒暖中。

· 穴位保健——睡前按揉风池穴(祛风)、足三里(健脾胃)。

【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左右对称。

【足三里】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小满 ,是“将满未满”的智慧节气,贵在“微调”。中医养生强调“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既不可过度发汗耗阳,亦不可盲目清热伤脾,更忌夜卧引寒入里

满招损,谦受益,小满的“小”字,正是提醒我们,呵护健康需细水长流,忌急功近利。愿大家顺应天时,以平和之心度过盛夏前奏,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互动提问

☆你在小满节气最容易犯哪个禁忌?

欢迎点击文末留言

分享你的调理经验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