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芽汤是先师黄元御主要医学著作《四圣心源》(前人谓“诸书之会极”)的首方,具有首要的学术思想价值和相当的临床意义。有人反映黄元御的方子不好用,具体体现在临床上不能像《伤寒论》、《金匮要略》里的方子那样按证选方,效如桴鼓,所以就断言黄元御的理论和医术可能不像他的名声那样“如神”。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这里面藏着深刻的道理和精妙的医学原理,待我一一道来,请诸位品评。
古人著书立说,首篇首方的意义均是居首要的地位,这是不必置疑的。正如黄元御写作《四圣心源》的过程那样,他先是写出了能够完整表述其医学大旨的大部分内容,最后又写成“天人解”篇,冠于全书之首,才成其全编,可见黄元御对首篇之重视。那么作为全书首方的黄芽汤的价值亦自不必说。

一、黄芽汤所代表的医学观点

黄芽汤的出现是在解说“中气”之后,是代表书中“中气”观点的方剂,是对黄氏核心医学思想“中气”的进一步、具象化的解说。

黄芽汤由四味中药组成(人参,茯苓,干姜,甘草),先师自解本方的立方宗旨是“崇阳补火、培土泻水”,所以先师也被世之医家目为“扶阳派”或“崇阳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推而言之,先师的医学主张与其说是“崇阳派”,不如说是“崇中气派”。先师认为,中气是生气之源,是生生之本,阴阳水火之升降沟通全赖中气之善运,而中气的健运与否则决定于水火的胜负和燥湿的兼济。总的来说,中气健运能和济水火阴阳,而机在燥湿之间。以人体的生理机制而言,“阴易盛而阳易衰,故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而“阴胜则病,阳绝则死”,所以代表“中气”的黄芽汤才有“崇阳补火,培土泻水”的趋向,因为阴阳和合才能生中气,中气健运才能安和五脏,处百病,调虚实。

二、何为“中气”?

中气理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简而言之,中气就是三生万物的三,是生生之基础。中医里历代相传的养生之道,养的就是这个中气。中气能生养万物,是因为其中蕴藏着阴阳和合的根基。阴阳消长变化,化出木火土金水五行,暗合生长化收藏之道。一个生命的循环,以生为始,以藏为终。生机旺盛,则生命延长自不必说,而且还是生命上升期的延长,这是所有养生者的终极目标,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这生命的上升阶段永远走不完,走下去,直至炼成纯阳仙人,这自然是臆想,却给了养生者一个明确的方向。

解码|黄元御《四圣心源》首方黄芽汤的学术思想和临床意义

后天的中气主生,是后天有形之气的生长化收藏的生,而先天的中气则是生出这后天的生机,即所谓“生生”。生生不息的根基正在于此先天的生机不绝。先师黄元御立此黄芽汤,旨在调燮阴阳,保和中气,是在先天中气上做功夫,而不是在后天的脾胃之气上做斡旋。黄芽一词,在道家思想里就是生机萌生的征兆。《素灵微蕴·卷一·胎化解》(同样是首篇首论)道:“精如果中之仁,气如仁中之生意,生意为芽,芽生而仁腐,故精不能生,所以生人者,精中之气也。”其中,精为后天,气为先天,“生意为芽”,即此黄芽。五色之内,黄为中,黄芽就是先天之气,也即中气。


三、黄芽汤能不能治病?

据上所述,黄芽汤是对中气的一种具象化的解读,而不是一道解决具体问题的临床处方。正如数学世界的一道对真理性命题的表达,是很少有机会拿来做解决具体问题之用的。因此,黄芽汤不能解决具体病症亦在情理之中。
黄芽汤虽不能直接解决临床具体问题,却是黄氏医学一脉解决一切临床问题的基础。它所表达的医学思想和学术主张贯串黄氏医学的始终,因此它是《四圣心源》的首方,也是最能代表黄氏医学思想的首要之方。黄氏医学首重中气的医学思想和所有治疗内伤外感疾病的理法方药均由此展开,形成一整套的、规模完整的诊断和治疗的体系,这个医学思想体系在几千年来的整个中医学的体系中也是个中翘楚般的存在。而且从《四圣心源》的书名中已带出其医学思想的来源,恩师孙洽熙先生谓其“发四圣之微旨,前后融贯,一脉相承,理必《内经》,法必仲景,尊古崇圣之特色,至为鲜明。”(《四圣心源》校注后记,中华中医药出版社,2009)所以,先师黄元御的医学主张均出自其对四圣医书的深度解读,绝非自造或杜撰。

四、结语

“一代医宗”黄元御是识见高明的医学大家,是集医学理论与临床于一身的医学实践家,黄元御医学思想是中国医学史上一个卓有创见的医学奇迹。学习黄元御医学,就不能离开其“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的天人相应的认识论基础,也不能抛弃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和方法论。“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是新时代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总体要求和根本动力,唯有立足传统,衷中参西,才是传统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未来之路。

冯晓杰,副主任中医师,黄元御第七代传人,孙洽熙先生关门弟子,昌邑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副主任

总编:明慧荣

编审:于朝辉

编辑:杨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