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绥远却是一块铁硬的骨头。
抗战结束后,傅作义部绥远军在绥远地区与我军作战,不落下风,甚至屡占上风,越打越强,几场战役堪称经典,打得我晋绥军区部队和华北军区部队灰头土脸。傅作义凭战功地盘越打越大,升任了“华北剿总”总司令,蒋介石甚至一度想让傅作义兼任“东北剿总’司令。直至我东北野战军百万雄师出关前,在整个华北地区傅作义部是占优势的。
傅作义在绥远时,整军治民的好多思路办法都认真向八路军学习,在抗战国共合作期甚至延安的抗日大学及延安公学派了不少干部学员去傅作义部队工作。因此傅作义的部队作风较好,群众基础不错,官兵也团结,战斗力较强。傅部绥军曾一度被称为“七路半’,阎锡山和蒋介石曾一度很担忧傅部的赤化,因此对傳作义防范甚严,傳虽战功赫赫,所属部队却很少,其任司令的十二战区也就是个二三万兵力。主力部队只有傳作义一手带出来的35军一个军。而傳作义对其它国军尤其中央军亦不信任,以防止泄密为由,傅部不用国民党军共用密码,从而也使我军难以掌握其动向”,堪称傅作义的骚操作。
在东北野战军入关前,傅作义主要与我军进行三次大的战役。
一, 绥远包头战役
抗战刚结束,1945年10月,贺龙率领晋绥军区5个旅与聂荣臻率领华北军区冀察、冀晋、冀中3个纵队共9个旅共5.3万,两大军区联合出兵,准备以优势兵力彻底消灭傅作义部,志在一举解放绥远省,使晋绥、华北解放区联成一体,从而解决陕北延安的战略纵深安全问题。傅作义当时掌握的部队是归绥守军2个军6个师,总兵力约2.4万人;包头守军兵力约1.2万人。10月22日战役一开始,我军迅速出击,歼灭了傅部一部骑兵和部分守备部队。傅作义准确判断出我军意图后,放弃大部分据点,主力部队向集宁、归绥等大城市迅速收缩,不与我军野战,据城防守反击,进行傅作义最擅长的守城战,在自己的优势战场作战。10月31日起,我军集中兵力围攻归绥,由于敌人依托坚固工事进行防御,我军因缺乏攻城经验及没有重炮,攻了半个多月,伤亡惨重,未能攻克。无奈又分兵突袭包头,结果又失败而归。绥远的这两座大城在我军无数次攻击下巍然不动,天气寒冷,土工作业及部队后勤补给遇到极大困难。而傳部趁机发动反击,频频得手,至此我军实在无法再坚持作战,为保存有生力量,我军最终全部撤退。包绥战役中我军兵力本来占优,这一仗却指挥混乱,又犯了分兵大忌。傅军作风顽强,凭借坚固工事,以及不断主动反击,消耗我军力量,最终打成了消耗战。这一仗本是消灭傅军的最好时机,此战后,傅作义得到蒋介石信任和赏识。得到了大量武器、兵源的支持,实力大增。
二,集宁大同战役:
1946年6月,国共内战爆发。华北我军于8月发动大同集宁战役。这是华北部队遭受的一场较为沉重的失利。当时中央还制定了更为详细攻占“三路四城”计划,主要由晋绥(贺龙)、晋察冀(聂荣臻)、两个解放区的9个旅三十多个团共十多万部队共同作战。1946年7月下旬,两家部队研究商定于8月12日先打大同。但一些部队有抢功意识,竟然不顾8月12日开打的决议,在7月31日就发动了进攻。结果等到我军主力投入战斗时,大同国民党守军早已打草惊蛇,主力收缩回大同,加固城防,配备重火力,据城固守。一直到战役结束,我军也未攻下此城。大同被我军重兵包围,日夜猛攻是,危在旦夕。而大同是阎锡山的地盘,周边有实力解围的国军部队便是绥远的傅作义部。傳作义一开始并不热心,没办法的情况下,蒋介石直接把大同地区划给了傅作义的十二战区,傅作义一下子就积极起来了。出动其主力35军全部,兵分三路来援大同。我军前线负责具体指挥的是张宗逊(晋绥军区野战军副司令员)、罗瑞卿(晋察冀野战军政委)。针对傅作义的援军,我军分出一半部队,在集宁、卓资山一线设置阻援阵地,而以一半部队继续围攻大同,力求同时攻下大同和消灭傅作义援兵。并准备以运动战歼敌。迫使傅部在卓资山至集宁一线运动,离开其老巢,寻机击破其一部,甚至于野战中全部消灭。计划分割歼灭,使傅作义三路人马互不相顾,各个击破之。我军总的用兵原则没问题。但开始作战后,战局却大大的出现了意外。我军判断傅作义援军不会太多,不会来太快,因此只安排了晋绥军区独立第一旅防守卓资山,结果傅军董其武部三个师的兵力打一个旅,卓资山很快失守。董其武又采取疑兵之计,让我军将四个主力旅的兵力投放在了大同附近,直至战役结束也没用上,从战略上分散削弱了我军的攻击力量,我军全部兵力才九个旅。傅军占领卓资山后继续攻击集宁,在我军守军顽强坚守下,增援的主力部队赶到集宁城下,将敌董其武部三万多人围住,经过一番苦战,董其武部危在旦夕濒临崩溃。就在这时,傅部后续主力拼命赶到,猛攻至我军侧后。在这个关键时刻,我军犯了最不该犯的错误,只留下一个旅围董其武,主力部队转过头去迎击刚杀过来的傅军主力35军。从而董其武获得了喘息之机,迅速抓住了战机,集中余部主力,全力向集宁城发起了总攻并成功夺下大半个城区,形成巩固据点后,开始分兵与35军主力合围我军主力部队。傅作义敏锐地发现战机,在集宁打成僵持之局时,火速调其骑四师等快速部队进至集宁。此时傅军兵力已达6个师之众,而我军只有4、5万人,己处劣势,又经连日苦战,战斗力大为下降。几番激战之后,损失很大,情况愈发恶化,我军便下令各部撤退。傅作义乘胜向大同我围城部队进攻,我军因战略目的己无可能实现,便全军撤退。此战役,以华北我军失利而告结。
战后傅作义非常得意,9月20日,他在绥远的《奋斗日报》上发表一封《致毛泽东的公开电》,“当你们溃退的前一天,延安广播已经宣布本战区国军被你们完全包围,完全击溃,完全歼灭,但次日的事实,立刻给了一个无情的证明,证明被包围击溃的不是国军,而是你们自夸所谓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贺龙所部、聂荣臻所部,以及张宗逊、陈正湘、姚喆等全部主力。国民党南京与重庆《中央日报》全篇转载。此文激烈而且尖锐,极尽挖苦、大肆讥讽: “傅长官电劝毛泽东,希接受教训,放下武器,参加政府。”傅作义还表示:“如果我打败了,就叫你毛润之先生;现在你输了,该叫我先生。”傅作义这封“檄文”十分满意,直言写出了自己的心声。
罗瑞卿回忆录中说:“大同战役,实际上是一次败仗,影响了晋察冀地区在大半年时间内,在对敌作战中都处于被动地位。”
此战役后直至绥远和平起义,绥远境内再无大的战役。

三,张家口战役
10月份傅作义又趁胜指挥了张家口战役,以七万之师主动进攻我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迎战我华北军区20万部队,给我方造成了巨大损失,张家口亦失守。
1946年8月,国民党中央军李文兵团、孙连仲部、外加东北军部分军队进攻张家口无果,蒋介石无奈之下,调傅作义部协助李文兵团进攻张家口。傅作义部象征性地在集宁附近徘徊不前。蒋介石只好故计重施将张家口归入到傳的12战区,以此来让傅作义对张家口发起进攻。10月,傅作义立马调动部队进攻张家囗。首先傅作义用疑兵之计,迷惑了我军,让我方错误判断了傅军的行动目的,认为他并不会派兵进攻张家口,放松对其的防御,结果绥远军主力机械化部队从北线快速突袭了张家口防线,10月7日,经过一整天急行军绥远军主力到达张家口的门户张北城下,以摧枯拉朽之势,在当天下午15时便攻下张北城,并由此长驱直入,赶赴张家口。张北失守,绥远军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便赶到了张家口最后一道天险我军狼窝沟防线,并发动猛烈进攻,10月10日,在狼窝沟近乎失守,部队损失惨重,这时我军才意识到不对劲,傅作义主力部队己开始进攻张家口。醒悟过来的晋察冀军区只得被迫下达撤离张家口的命令,在付出惨痛代价之后我军撤离张家口。10月11日晚间,傅作义部队成功入驻张家口,而张家口战役也是在解放战争开始以来,我方以20万人对7万人的巨大优势中,蒙受了惨重损失的大败战。随后,傅作义又成功指挥了右玉守卫战、 满城奔袭战、 冀中穿心战 ,皆大败我军。年底,傅作义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华北“剿总”总司令,总揽华北五省军政大权。达到其军事生涯的顶峰,傅作义肯定没想到,不到一年时间,他的常胜军碰上了林总的百万雄兵,便迅速彻底熄火了。
傅作义
董其武
聂荣臻
张宗逊
三帅
张宗逊与彭总
董其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