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这年头北京的301医院就像个老将俱乐部,谁也不想来,偏偏谁也逃不了。

聂荣臻这会儿正躺在病床上,战斗力大不如前,可脑子还是清楚得很。陈毅老哥也加入了“俱乐部”,把自己也安顿在医院里。

一天上午,陈毅没事干,跑去聂老总的病房串门。二话不说,一开口就提起了20年前的破事:“聂老总,最近我瞄了一眼报纸,里面说到那些往事,我简直不敢相信。”

聂荣臻一听这话,心里就有数,知道陈老兄又翻旧账了。毕竟1948年那场大戏,谁能忘?

聂荣臻就安慰他:“陈老弟,那件事毛主席都清楚,我当年的选择他是支持的。这些年头,翻来覆去的事也多了,你就别操那份心了。”

看着聂荣臻那副“老神在在”的样子,陈毅虽然心里还有些七上八下,但也只能先放一放。两位老将就这么在医院里,你来我往,回忆过去,也算是找到了共同的慰藉。

但这事儿,毛主席究竟有多清楚?两人说的究竟是什么事儿?

01

1948年春天,阜平城南庄这个名字如果不是因为那群大佬搬过来,估计连四周的蚂蚁都没几个知道。这地方,藏在太行山里面。

那天,毛主席和他的队伍打包搬家来到这个只有松柏树和麦地作伴的地方。

毛主席他们一到,聂荣臻差点没乐开花。之前胡宗南在陕甘宁边区搞得风声鹤唳,毛主席硬是没搬家,他认为这不是躲猫猫的时候。周围的同志们劝他走,他就跟镇定自若的说:“咱们要是走了,胡宗南不就得意了?我看还是留下,给他点颜色看看。”

结果呢,大家一商量,决定留在陕北把胡宗南的主力牵在那儿,让别的战场上的兄弟们能轻松一些。你看,这不就跟在家里躲猫猫一样,藏好了,他们怎么也找不到。

毛主席还真是个心思细腻的人。不仅仅是战略高明,连搬家的地点都选得好。

02

毛主席的车队终于在1948年4月13日傍晚,停在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那个看起来平平无奇。

毛主席一见到聂荣臻,还没等对方开口,他就先夸起了这个小院:“你这眼光不错嘛,选的地方真不错,空气好,环境佳,就是这个院子,能不能再扩大点?”

聂荣臻差点儿没笑出来,毕竟,这院子大不大,关键是能住下毛主席他们这帮人。

这时,有个叫刘从文的干部,眼巴巴地看着毛主席,刘从文看毛主席没注意到他,心里那个急啊,但他也不敢大声叫,只好在人群里默默地蹦达,试图跳进毛主席的视线。毛主席倒是没看见,但聂荣臻看在眼里,心想:“这小刘,今天这表现,跟个波斯猫似的,一会儿得找他谈谈,不能这么急功近利。”

毛主席边走边对聂荣臻说:“聂总,你说咱们这城南庄,是不是也能开个小康农庄啊?种点什么,弄点什么?”

聂荣臻笑着回答:“主席,您先休息休息,农庄的事情咱们慢慢来。”

03

在城南庄,毛主席那阵子可谓是忙得不亦乐乎。白天一声不吭“美容觉”,晚上起来活跃文艺界,直接把聂荣臻搞得精神紧绷,整个白天就像在玩捉迷藏,生怕一不小心打扰到了主席的创作灵感。

毛主席在城南庄住下来后,几天时间,没人敢大声说话,连鞋底都得踩得轻轻的,怕吵醒了思考战局的主席。一天,毛主席突然灵光一闪,啪啪啪几笔下去,一个通知就草拟好了,决定召开那个大名鼎鼎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那天夜里,毛主席神清气爽,拿起电话就是一通指令,给周总理来了个夜袭:“周老弟,起床!有活干了!” 周总理那头显然是被吵醒的,听声音还带着三分睡意,边打哈欠边应着:“行行行,您老人家说,小的听着呢。”

消息一出,全国上下热火朝天,一片欢腾。正当这关键时刻,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夜的宁静,不速之客竟然不请自到,空袭来了。

这会儿,大家都有点手忙脚乱,但是看到毛主席那镇定的模样,心里这才又稳了稳:“这点小风浪算啥,敌人的飞机跟咱们这边热闹热闹,也好。”

聂荣臻急匆匆地跑来,气喘吁吁地问:“主席,敌机来袭,我们是不是得撤了?” 毛主席看了他一眼:“撤什么撤,别人家飞机来我们这儿转转,也是给咱们面子,咱们可不能丢了礼数不是?继续工作,别让人家笑话。”

大家听主席这么一说,顿时信心倍增,仿佛连上空的轰炸声都成了不值一提的小事。

04

那天早上的阳光,简直就像一位不收邮资的邮差,把一袋袋的光明洒到每个角落,让整个城南庄都亮堂堂的。聂荣臻司令也挺合时宜,一大早就出来溜达。

到了食堂,炊事员见了司令,忙得像个陀螺,迅速端上了玉米糊糊和馒头。司令看见这些家常便饭,食欲瞬间就被点燃了。

就在他咀嚼的正香时,突然一阵不寻常的声响让聂司令立刻皱起了眉头,手中的馒头“砰”地一声扔在了桌子上,他一个箭步站了起来,飞快地冲出了食堂。

他抬头一看,一架国军飞机正在低空显摆般地飞过城南庄。聂司令心里立刻打起了小算盘:“这家伙肯定是来侦查的,看来是要有什么大动作了。”

他当即变身成指挥官,对着周围的士兵大喊:“大家快点,防空准备!别磨蹭,给我速度!”

05

聂荣臻在城南庄的天空下指挥得手忙脚乱,防空警报响得就像周末的闹钟,没完没了。这时候,他突然想到毛主席可能还在呼呼大睡,于是就急匆匆往毛主席的住处跑去,一不小心踩了个空,差点演绎了一出“秋千故事”,幸亏身手不错,这才没栽个大跟头。

他一头闯进毛主席的卧室,急得直跳脚:“主席!敌机可能就要来了,咱得快点撤!”

毛主席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慢悠悠地问:“啥子哟,聂司令?”

聂荣臻:“不是,主席!是敌机,敌机!”

毛主席打了个哈欠:“行了行了,你别上蹿下跳的。我先抽支烟,咱们再说。”

这时候,卫士李银桥急得团团转,一边找烟一边嚷嚷:“主席,咱们真没时间了!”

解放战争时期发生一件突发事,事后毛主席声称聂荣臻是个厚道人

毛主席坐起来,一副不急不慢的模样,拿起烟淡定地点上:“聂司令,你也别急,敌机要是敢来,咱们就是站着抽烟也能迎战。”

06

西柏坡的气氛瞬间变得像进了火锅店,大家都在锅里翻滚。周总理、朱德、任弼时三位大佬面面相觑,脸色像电视机里换台一样快。朱老总更是焦急得嗓子都快冒烟了,立马发电报:“快!让毛主席赶紧撤到城南庄!我要跟他直接通话!”

电话这头,毛主席终于接了。“喂,主席,您还好吗?”朱德的声音里满是担忧,好像毛主席刚刚从水深火热中捞出来一样。

毛主席听了,镇定得就像湖面上的一片叶子:“没事儿,咱这儿可没炸成个大蒜头。”

朱德急得连话都快说不清楚了:“听说您的住处被炸了!您快来西柏坡躲躲!”

毛主席一边抽烟一边淡定地回应:“朱老总,你这急得比油锅上的蚂蚁还着急。别担心,飞机没来这儿,咱们查查情况再说。”

过了一会儿,保卫部门像破案似的查了半天,结果发现嫌疑犯都还没凑齐。感觉就像推理小说快要结尾时,突然发现结局的文件丢了,悬念未解。

聂荣臻站在办公室里,半笑半愁地说:“这事儿,咱得找出个解决办法,别让敌人看笑话。”

在西柏坡,大佬们终于松了口气,像从陷阱里逃出来一样,每个人的额头都渗出冷汗。好不容易可以安安心心地准备睡觉了。不过,大家这一晚估计都睡不好了,脑袋里一直在转:“这飞机到底是谁派来的?”

朱德在床上翻来覆去,忍不住又给毛主席打了电话:“主席,您觉得,这飞机是不是被我们派来搞气氛的?”

毛主席笑着回应:“朱老总,您这想法倒挺有趣的。放心吧,我这边没问题。你们去睡吧,明天还有大事等着呢。”

07

后来,我们的人民解放军翻箱倒柜找资料,就像家长会后小学生检查成绩单一样,一个劲儿地找,最后终于在那堆破纸里翻出了真相。

原来,这个叫刘从文的家伙,虽然长得像篮球队员,高个瘦子,眼睛大得能看见地球另一边的事情,其实内心阴暗得很。1940年的时候,他被调到聂荣臻司令员那里,看起来人挺好的,别提多受欢迎了。

“刘师傅,你这手艺真是好,包子蒸得跟云朵似的,咱们都快被你喂成猪了。”有同志这么夸他。

刘从文就笑哈哈的,边擦汗边回应:“哎呀,同志们能吃好点,我也高兴啊!”

但谁知道,这师傅不仅手艺好,心眼也多,藏着掖着竟然是国军的特务。这事儿要怪那个孟建德,就是他,把刘从文这块璞玉给诱拐到国军的阜平潜伏小组去了。

“刘兄弟,咱俩私底下说,你这手艺,整个晋察冀都找不出第二个,跟咱们一起,保证让你过上好日子。”孟建德当时这么说。

刘从文摇了摇头,假装矜持:“不行啊,我这人命硬,活儿重。”

“别瞎说,跟我混,肯定比现在轻松。”孟建德拍着胸脯保证。

结果,就这么一拍即合,刘从文的背后就开始了潜伏生涯。想想看,这位师傅白天蒸包子,晚上干特务可惜,好景不长,被我们的勇敢战士一查就查出来了。

这就是那个古老的道理:再滑的鱼也逃不过渔网,特务再狡猾,也瞒不过人民的眼睛。

08

二十年后的一天,陈毅老总在和聂荣臻泡茶聊天时,突然提起了那次城南庄的飞机轰炸事件。可以想象,这种话题重提,气氛比打开二十年陈酿的老酒还要沉重。

“荣臻啊,你说那次轰炸,真是让人记忆犹新。”陈毅老总一边倒茶一边说。

聂荣臻摆摆手:“老总,那事我可清楚,毛主席心里和明镜似的。”

“可现在有人挖这旧事,说那飞机轰炸跟你有关,你不担心吗?”陈毅眉头一皱,显得很是担忧。

聂荣臻笑了笑,心思早就明了:“这些人啊,就喜欢捡旧账,把我当枪使,想搞搞动静。”

“他们不就是想挑拨离间嘛,你看,连这种老掉牙的把戏都拿出来了。”陈毅老总摇头苦笑。

聂荣臻接着说:“主席知道的,我们也知道,当年那事儿清楚着呢。那些人就是想弄个大新闻,给老百姓看戏呢。”

“确实,这种事,换谁谁不担心啊?但咱们心里有数,做事光明磊落,怕什么风言风语。”陈毅老总点点头,觉得聂荣臻说得有道理。

聂荣臻再补充一句:“你放宽心,咱们老百姓不傻,真相迟早会大白的。那些想搞事的,最后只能是自讨没趣。”

两人一边喝着茶,一边聊着天,将那些小人的阴谋算计看得透彻,最后只能笑笑,继续他们的茶话会。如此波澜不惊,仿佛真相就是他们茶杯中的茶叶,经过一番沸腾后,更加清香扑鼻。

09

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毛主席的眼睛可比雷达还灵敏,一眼就能看出谁在打左灯向右转。所以,刘从文那点小动作,早就被毛主席识破了,毛主席还不是那种会轻易听信小道消息的人。

记得有一次,聂荣臻跟毛主席报告工作,提到了这件事。

“主席,有些小道消息说我跟那次轰炸有关系。”聂荣臻有点小心翼翼地说。

毛主席抬头,眼睛一眯,笑了笑:“荣臻,你以为我会信这种鬼话吗?我还以为是哪回事呢。”

聂荣臻松了口气,感觉比喝了碗绿豆汤还解渴:“谢主席明鉴!”

毛主席拍了拍聂荣臻的肩膀:“我跟你共事这么多年,你的为人我还不了解吗?这点小事,难不倒我们。”

正当二人谈笑风生时,聂荣臻还补充了一句:“主席,我要是有事,您还能安心让我管军区吗?”

毛主席笑得更开心了:“荣臻,你这话说得对,我们都是铁打的队伍,流水的八卦怎能打动我们?”

就这样,在一个充满信任和戏谑的对话中,毛主席和聂荣臻不仅把谣言打消了,还进一步坚固了彼此间的友谊。毕竟,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几个能互相信任到底的兄弟,比什么都重要。毛主席的大局观和聂荣臻的忠诚,让那些想搞事的人只能望洋兴叹,自讨没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