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之前,蒋介石一开始还挺得意的,手里握着几十万装备精良的美械部队,再加上接收了100多万日军的武器,觉得自己手里的牌不是一般的好。他还挑了挑,从国械和杂械中选了优的给军队整编,感觉自己这军力在纸面上强得跟金刚似的,但实际上呢?

话说回来,这些所谓的几百万大军,用了没几年,对手一个挥手就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那场面真不是一般的狼狈。网上有人说国军兵败的时候有800万人,听着像天方夜谭,但这数字其实并不离谱。刚开打的时候,蒋介石那边登记的兵力是430万,但打仗这事,输赢还得看场上的,蒋介石这边虽然不怎么样,但招兵这事倒是挺在行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里头数着数着,数字跳到了8071350人,这个数字,其实是累积的结果。蒋介石的军队不停地补充人手,补了再打,打了再补,反正就这么个循环。那么这800多万的军队究竟是什么组成的呢?

01

1946年到1947年这一年间,国共两军的较量,真可以说是硝烟四起。这时候的国民党军可谓是装备精良,人员精干,各种美械、日械堆得跟山一样。在这个阶段,虽然国军的战斗力看着是历史最强,但他们还是被我军干掉了112万人。这里头,正规军就占了78万,非正规军34万。具体来说,毙伤的有426000人,俘虏的有677000人,还有17000人干脆起义了。

你想想,这会儿的我军主力部队才刚刚聚在一起没多久,大兵团作战的经验还在磨合中,很多战斗打得特别艰难。不过我军的指挥官们倒是挺能琢磨,总是能找到合适的战术,把力量集中起来,给国军来个狠的。比如那些所谓的“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编第74师,还有全副美械的第1快速纵队,这些都是国军的王牌,结果在这阶段都被我军给端了。胜利之后,我军不仅消灭了敌人,还缴获了大量的武器装备,逐步实现了部队的美械化。这一系列的胜利不仅加强了我军野战部队的数量和作战能力,也为我军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02

到了1947年6月,解放军的兵力已经壮大到195万,野战军数量也达到了将近100万。那时候的战场,形势变化快得像翻书一样,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不等天亮,强渡黄河,一路向南推进到大别山,正式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大幕。

接下来的一年里,也就是从1947年7月到1948年6月,解放军在战场上又是大展拳脚,歼灭国军1521400人。这其中,正规军有936050人,非正规军585350人。具体来说,毙伤了540200人,俘虏了953000人,还有28200人选择了起义。

这个阶段的国民党军,虽然还算强劲,但老牌主力部队也经历了不少硬仗,尽管屡遭损失,却因为积累了不少打交道的经验,显示出了一定的适应性。解放军的主力部队这时已经不满足于老区小打小闹,开始转向外线大动作,自然,作战的难度也跟着增加。

国民党那帮兵力,到了1948年头,人数已经掉到了365万。这里头的正规军是104个整编师(军),还有279个旅(师),总共挤出来181万人。别看数字还行,这些部队里不少是保安团改编的,还有132个旅是被打残了又赶紧拼凑起来的,战斗力肯定是没那么回事了。

虽然前一年的毙伤率下降了点,大概35.5%,但降得并不是特别明显。起义的国军人数虽然增加了点,但和被毙伤俘的人数比起来,那真是杯水车薪,根本扛不住解放军的连番打击。

两年的持续大打,国民党军的补充速度已经完全赶不上前线的消耗速度了。说白了,他们那边的资源已经是勉强凑合,新兵质量和数量都远远跟不上解放军的步伐。这种情况下,国民党军的整体战斗力自然是大不如前,挨打的日子还远没完呢。

03

到1948年,解放军队伍已经壮大到249.1万人,这帮子人中有132.2万是野战部队,整整齐齐的50个纵队,156个师旅。那会儿的国军人多势众,兵力还是占了优势,可惜大多数时候都是被动挨打,只能守着阵地硬抗。

解放军就不一样了,灵活得很,能快速在战区集结兵力。一边打一边学,战斗经验和装备水平都在不断提升。到了1948年到1949年这一年间,解放军居然歼灭了305万国军,这里面正规军有243.46万,非正规军61.54万。具体数字就是毙伤了57.16万,俘虏了183.4万,起义了13.06万,投诚了24.28万,改编了27.1万。

这一年,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还有渡江战役都打得火热。每打赢一场,国军一个重兵集团就被打得体无完肤,同时也意味着大片土地和无数百姓得到解放。比如在这三大战役里,国军在东北、华北、华东的三大重兵集团不仅被打败,而且大部分都是精锐主力。

解放战争那会,蒋介石手里的800多万大军最后结局如何?

像新1军、新6军、第5军、第8军、第18军、第35军这些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打得找不着北。这几个月里,随着这些主力部队的全线崩溃,解放战争的局势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04

到了1949年4月,解放军已经壮大到了可以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地步。想想看,解放战争全面打响还不到三年时间,这速度,这效率,简直就是战场上的快闪活动。

这一路下来,国军的主力部队被一个个歼灭,大片国土被解放,海量武器装备落入解放军之手。不仅如此,大量的国军战俘也转身成了解放战士,加入了人民军队的行列。这就是所谓的“物极必反”,敌人的力量直接转化为我方的增援,国军的实力急剧下降,而我军则是势如破竹。

1949年的时候,看国军被消灭的构成,毙伤比例已经下降到了18.7%,这明显显示出国军的战斗意志已经大大减弱。同时,起义、投诚、改编的国军人数暴增到了64万余人,这在战争的前两年里是不可想象的。

到了1949年头上,解放战争这场大局,基本就快定音了。那时候,人民解放军搞了个大整编,把部队的牌子都换了换,真能说是各个兵种劲旅,整的是铁一块的感觉。

看看这阵容:西北野战军升级成了第一野战军,兵力涨到了17.6万;中原野战军变身第二野战军,更是涨到了28万;华东野战军一跃成为第三野战军,兵力高达58.1万;东北野战军更是壮到了88万,那是个什么概念?大城市都比不上;再看华北军区,整出来3个兵团,总共也有23.8万人。

这么一整编,整个战场的形势就更明朗了。蒋介石的主力部队,基本上被我们清扫得差不多了。从战略角度讲,这局大棋已经走到了收官阶段。说白了,这就是大势所趋,蒋介石那边的棋盘已经没几个子可走了。

这种时候,你看解放军这阵势,不就是大象踩蚂蚁么?数量上、质量上都压倒性的优势,那还打个锤子啊,基本上是清理战场的节奏。这就是那时候的局面,战争的天平已经倾斜到这边来了,对面的势力只能是慢慢消退了。

05

到了1949年夏天到1950年这一轮,国民党那帮子人虽然在大西北、大西南和华南还握着几块地方,但那些打了多年仗的老牌部队基本上已经被解放军打得所剩无几,剩下的就是临时抓起来的新兵。这些新部队人数看似不少,但说到打仗,那真的是一言难尽。

解放军这边依旧展示出压倒性的战斗力,在这一年里,他们歼灭了国民党军2379950人,其中1391820是正规军,988130是非正规军。具体来说,解放军在这期间毙伤了173300人,俘虏了1122740人,还有671150人选择起义,390730人投诚,22030人被改编。注意看这个数据,毙伤的比例只占了总数的7.3%,这在整个四年的解放战争中可是最低的。

这事儿也不难理解。毕竟,这些新拉起来的部队多半打不过解放军,碰上解放军的铁拳基本上挡都挡不住。而且有超过100万的国军决定起义、投诚或者被改编,这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他们的战斗意志和军队的凝聚力已经土崩瓦解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挂牌开张,这不仅仅是新国家的诞生,也意味着全国解放战争进入了新阶段。解放军在这种气势如虹的大背景下,没有丝毫停下脚步的意思,反而更加积极地推进,继续追着国民党的残余势力跑。这时候的解放军,不只是人数上达到了巅峰,战斗力和士气也都是高高在上。

到了1950年3月,解放军的队伍已经膨胀到530万人以上,这数字不是随便说说的,是实打实的大军。这里面,总部机关和直属部队有7.9万人,第一野战军和西北军区共有66万余人,第二野战军和西南军区则是124.5万余人,第三野战军和华东军区有118.5万人,第四野战军和中南军区有152.4万人,华北军区部队38万余人,东北军区部队16.6万余人。还别忘了,海军和空军也不是摆设,分别有3.29万人和4.19万人。

这四年的解放战争里,解放军总共歼灭了国民党正规军5542470人,非正规军2528880人,总计达到8071350人。这个数字,就是那传说中的“蒋介石八百万大军灰飞烟灭”的由来。这样一看,你能感受到解放军当时打得多凶,而国民党那边的日子肯定过得相当揪心。

虽然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但这只是个起点,远不是终点。我们的任务还远没有完成,目标是解放全中国,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角落都迎来新生。这不仅是一场战争,更是一场持久的意志和决心的较量,解放军的每一步行动都是为了最终的胜利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