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联考,我是如此欣喜,一向选择题准确率提不起来的孩子们,这次做的很不错,我在畅想着他们的进步,然而成绩却进行了大反转。找来答题卡,综合题问题很大,于是我就想着学校公开课上主攻综合题。突破,源于问题。

我觉得题不难,但是学生写得不好。对照答题卡和与学生交流,发现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知识固化。材料写了三个具体的功能区,但是学生觉得应该写成所学的三类功能区,导致失分。(材料信息应用能力弱)

2.表达口语化。答案里的表达按照自己的思考随心而写,缺乏术语,其实是所学的知识未能融入解题。

3.信息获取缺漏。材料、图、设问里随处可见关键信息,但是提取时缺三丢四。

4.采分点模糊。一般综合体给分,一点2分,一个小问6分,孩子只写出来3问。

像这种调用知识不过关、信息获取与加工不过关、术语表达不过关、得分意识弱。每一项似乎都不那么严重,可是每个细节都忽略,最后的结果可想而知。

我用什么方法让学生真切的看到自己的问题呢?曾经很在乎“思维可视化”,可是在这之前,想要解决问题,需要先“问题清醒化”,我需要让孩子看见问题,然后再细致思考突破方法。

于是,我把这节试题评讲课分了4个部分,这节综合题习题评讲课没有提前给学生发答案,而是提前把答题卡全部下发,让孩子们一切都从讨论中生成。

1.阅题-打分,自主制定细则。

小组讨论后,制定评分细则。然后给自己综合题打分。课堂上,我抽取几张答题卡,让同学现场打分。(有同学直呼“刺激”)

记得Z站起来给分时,说自己的打分原则是:材料对接、因果表述、生活常识。总共得分情况表达很清晰。L说有一句是同学发挥的乡情,不能得分,但是又有发挥,可以+1分。

孩子这样的表达,如何评价?首先平日里的改卷一般都是双分,这个得分习惯需要强化,对待试题,可以写出自己的见解,也很重要,尤其是高考题中的开放性试题,需要这样的思考习惯,所以给予鼓励。但是分值是客观的,打分细则要制定好。

这个孩子的评分观点,给予我很多思考。有思考力的孩子,或许会犯错,可是这在样的错误,多么珍贵!

打分环节,捎带提醒了规范书写。试卷的规范性表达,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

2.析题-思路,思维导图呈现

【教学反思】做综合题的主人

在这一环节,需要学生进行试题分析,努力实现“图-文-问”结合、知识调用、逻辑梳理、术语表达。

有些事情,我们总觉得它没有那么难,可是从“说”到“做”之间的距离就是特别远的距离。所以,当把思路变成思维导图时,把卷子上写的东西变成课堂上上能听到的侃侃而谈的展讲时,“做”发生了,成长发生了。

当我看到他们做的分析,画的图,讲的内容,着实欢喜。当老师说的方法变成学生的实践时,教学的价值,在显现吧。

【注】:这里其实有一个不好操作的地方,阅题,学生说评分细则时很容易与析题思路交叠。所以,听课的Tsir提出部分内容有重复时,恍然。这里,机械的把任务分解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下次讨论时,任务分解,“阅题-析题”需要让一个同学完成。这次的课,因为前一天考试调整,没有机会在隔壁班进行一次试课,盲课的感觉,还挺特别的。

3.品题-收获,归纳总结

一组综合题做完了,回头看看通过这个题,我们能收获什么?品一品、悟一悟,收获就大不相同了。

品题过程中,不同的孩子思维习惯暴露的很充分。有的孩子只写了知识,有的孩子只找了材料。而这两类,是最多的情况,充分说明,能“入”题,但是不能“出”题。这也是这节课我最大的收获!

内心那个疑惑在这里被学生解开了。虽然时间紧、练习量小,但是毕竟是有练习,按道理来说综合题不该这么给我落差啊。可是,大多数孩子们目前的能力层级还是在:一个题就是一个题,难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品题,就是最好的实证。

怎么就能发现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了呢?上面的三个孩子给予的品题内容,就很有质量。W对知识体系进行了扩补,Z对知识进行了重组整合,Y对知识与试题的关联进行了清晰梳理。这就是“思考力”啊!总是看到1就只能想到1,任何时候也没法应对新事物。听孩子品题,看孩子的思维导图,让思维可视化、思考深度可测评,太重要了!

4.创题-学以致用,深度思考

在讨论环节,L坐在那里画啊画,我很好奇,问她在画什么?孩子说在画一幅地图,想出一组题试试。(讨论前我提了一句可以自主出题,没想到真的有愿意尝试的孩子)

于是,我把L的纸拿过来看,这里面的数据得从哪里来?她说信息课的时候,用电脑搜了搜。看着她创的题,由衷欢喜,愿意尝试,不是被动做题,而是主动创造,多么了不起!我又问她可否把答案也写出来?

这一刻,我明白了。她敢接创题,因为她有实力。这孩子,课堂上学的,早已经转化为自己的能力了。所以,她可以去做到更多。我开心的夸了夸她,并倡议她这一轮教学,地理小讲堂主持人就选定她了,姑娘开心的答应了。

当我在课堂上看到孩子们的创新和特点时,喜不自胜。这节课上完,我已经忘记了成绩的事儿了。未来,还有更多可能!这群孩子,还有更多可能!我愿意在每一次问题爆发时,寻找突破。因为孩子们比我想象的还要有棒!他们值得我的期待,我值得他们信任。

回归综合题试题课,还有两个地方要打补丁。综合题的术语表达,需要刻意练习,关键环节在积累。所以我还是觉得题搞清楚了,记忆依旧很有必要,但是综合题纠题绝对不等于机械记忆。这节课还有一个问题,变式训练,我选择了一组选择题,因为学生参与展讲的课堂,时间总是很紧张,所以我很少在最后能够进行习题训练,最后那组选择题用意是看学生课堂信息捕捉能力如何。但终究是没有进行综合题的再训练,是自己的不足。

课,就这样结束了。大脑,还在不停的旋转。千方百计教孩子们思考,是我不变的目标,学习,就是为了让人变得聪明智慧,我会继续努力!希望在深思笃行里,做综合题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