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的风雷五金商店
风雷这样的名字典型的是文化大革命产物,那时有简直到处都是这样的红星啦、红卫啦、燎原啦、前进啦、向阳啦、就连致和堂药店都改叫红旗药店,只有老辈头里的人,依然是红星副食品店叫稻香村,前进副食品商店叫文亨桥商店,这风雷五金商店自然没有几个人叫他,基本上还是叫庆丰惠。小时候我搞不懂这个庆丰惠怎么写的,要么是农村庆丰收的一个集会的地方叫庆丰会,后来上面造了一爿五金商店,所以人们依旧叫它庆丰会?不过,我们小时候也无所谓这个店名的,风雷就风雷,庆丰惠就庆丰惠,反正知道这家地处江阴大街中心的中心的店铺是卖油漆卖铁钉螺丝什么的。
六十年代末的风雷五金商店购买油漆
童年的时候逛商店最不高兴走也必须要路过的店就是庆丰惠了。之所以不愿意走,一是店里没有吃的,二是店里没有玩的,再过去的什么向阳旅社啦、金都照相馆啦、红霞理发店啦、红旗药店啦,都是我们小孩子不感兴趣的地方。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候,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竟然第一次到这个店里买了东西,印象深刻,那时刚刚当上红小兵,红小兵标志性的东西就是袖标和那根英姿飒爽的红缨枪。
可那时稀奇的是哪个店也没有红缨枪买,所有的红缨枪必须自制,可自制的多多少少你得像红缨枪呀,那时最正宗的红缨枪必须是红白相间的条纹组成的枪杆子,而红缨枪头虽然是木头削出来的,但涂上了银漆才叫像个腔调。那时的我刚刚升上二年级,自己做不像,哀求哥哥做一把,他们不愿意,后来好不容易在我的哀求苦脑下,在父亲的命令下,才勉强答应帮我削,但就是那个高级的红白相间和银枪头怎么也不愿意帮我搞,好不容易求得父亲的同意,答应我去庆丰惠买漆,可没有一个人愿意做跑腿,于是,我自告奋勇一个人去风雷五金商店,反正从小跟着父母亲逛大街对庆丰惠已经是熟淘淘了。可真正要买了就不懂了,那里的漆五花八门,你一上柜台喊买漆,营业员一问啥个漆,买多大的?不就傻了?幸亏我紧张了一会脑子反应快的,当在营业员让我回家问清楚了再来的声音刚落,我已经想好了回答:“买做红缨枪的枪杆和枪头的漆”,营业员马上就明白了,推荐了三小铁罐的油漆和一支油漆笔,我兴冲冲地仿佛凯旋而归一般地回家,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远道购买的商店,还是我从来没有购买过的东西,那杆红缨枪怎么涂的无所谓了,庆丰惠买油漆就这样记了五十多年。
那个年代红缨枪是标配

七十年代初,大哥突然对组装收音机感兴趣了,经常去庆丰惠看收音机原件,什么调谐器啦,小喇叭啦,二极管三极管啦,什么松香锡条,什么火烙铁电烙铁啦,林林总总的东西庆丰惠都有,我虽然不感兴趣,但经常看了,自己也痒了,两个哥哥跟着父亲下放到乡下,我依然经常去庆丰惠看这些,而且特别对电烙铁感兴趣,连风雷商店的营业员都稀奇我三天两天去看电烙铁,以为我想买,其实我口袋里买十分之一的电烙铁的钱都没有,再说,即使我有钱,第一刚需还是连环画,但就是心心念念的看这个电烙铁,
那个年代的火烙铁
因为它太好玩了,铁头插在插头上,尖端对着铅丝一样的锡条这么一挨,锡条就融化成一滴亮晶晶的水滴,然后轻轻沾上零件这么一吹,零件就沾牢了,真的好玩至极,家里哥哥有一个火烙铁,需要在煤气炉上烧好一会才可以做到,这电烙铁真的稀奇。
那时风雷商店里也有收音机卖,但似乎里面的电器大都是需要券才能买到,幸亏我家有一台漂亮的五十年代的熊猫电子管收音机,所以我还根本看不起柜台里牛哄哄的什么红灯牌收音机呢,只是收音机坏了,用被单布包了,兄弟俩吭哧吭哧背到这里,让庆丰惠的营业员安排修理。至于到了八十年代,这个改名江阴五交化公司的商店更加牛了,什么电视机啦,双卡收录机啦,那个刚刚有电视机的岁月,这个五金商店真的牛到死,店里密密麻麻都是到这里来蹭看电视的人,特别是有好看的电视剧和新闻的时候,营业员通常提高音量,打开柜台里所有的电视机,吸引路人来观看,看得心痒,想方设法要搞到券来买一台回家看看。就是只有新华书店经营的录音带,他们也到书店批了卖,生意好像一点不输书店,可想而知那时的电器是多么地吸引人了。难怪我的老朋友庄明先生特别自豪他在风雷工作的年代属于江阴大街上的一等公民,买什么东西都有办法,就是去对面芙蓉饭店吃饭,也是付了一点钱可以吃个饱吃得好,这就叫商店之间的互通有无,庆丰惠的噱头就是好。
八九十年代改名以后的家用电器商店
当然,风雷商店还有一件事需要讲的,七七届高中毕业,我最要好的同学吕建平分配到了这家店做营业员,让我着实为他高兴,这个时候江阴最大的五金公司在县中斜对面造了非常气派的大楼,一二楼都是五金电器,好像他也去了这个大楼,我也经常光顾我同学的店去看他,后来我考上大学以后几年没有联系后来又在外地中专学校做老师,等我回来找到他,他已经换了单位做团书记,一问知道他因为工伤事故离开了五金公司,所以,因为我最好的朋友在风雷,连带着我对风雷也另眼相看了。风雷五交化公司似乎一直存在的,只是后来城市改造,我呢去了乡下工作,倒不记得庆丰惠位置何时变成了高楼大厦了,因为后来我的关注点完全不在这里了。
八十年代五金公司欣欣向荣
八十年代初的五金公司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