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1938611日下午,汉口基督教青年会的大会堂里,一首壮烈激昂振聋发聩的女声独唱义勇军进行曲响彻全场。放眼望去,主席台上正在引吭高歌的女生,是一位亭亭玉立的年轻外国姑娘。

“……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曲毕,雷鸣般的掌声震天动地。

这位会唱中国歌曲的外国女孩,名叫雅茉莉,英文Molly Yard(莫利·雅德)。她是一位美国姑娘,时年未满26岁。这次是在中国全民抗战的高潮中,她作为世界学联代表团成员并美国全国学联的秘书长访问武汉。雅茉莉本名Mary Yard(玛丽·雅德),可她从小就自称Molly Yard(莫利·雅德),所以真名竟逐渐被人们遗忘。不过在正式公文上,通常以Mary “Molly” Yard 记名。自以莫利取代玛丽,大概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字与中文的茉莉花谐音吧,如此那么我们就称她雅茉莉好了。

1938612日,《新华日报》以世界学联代表团倍受武汉儿童欢迎为题,报道了于11日下午在汉口青年会召开的武汉儿童及各战区流亡武汉的儿童欢迎世界学联代表团大会的盛况。大会有八百多名少年儿童参加,由15岁的孩子剧团干事傅承谟主持。(就是那个在525日下午由周恩来主持的中共暨八路军在汉领导人欢迎世界学联的招待茶会上,站在主席台的椅子上代表中国少年儿童致词的傅承谟。)

这则通讯的附标题是:雅德女士应全场儿童之请,在会场歌唱义勇军进行曲,文章描述:雅德女士应全场儿童之请,当场歌唱义勇军进行曲,嗓音极宏亮,而情绪尤为热烈。” 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姑娘,以流畅的中文引吭高歌中国的命运之曲,把大会的激越气氛推向了高潮。而且,雅德女士随即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江城夜话 | 1938年在武汉高唱义勇军进行曲的洋女孩

好一朵美丽的雅茉莉!原来她出生在上海,成长在成都,直到192513岁时才随全家离华去美。然后又在时隔十三年后的1938年重返中国,会说四川口音中文的雅茉莉,很快就在武汉学会了歌唱义勇军进行曲。这不,就在武汉儿童及各战区流亡武汉的儿童欢迎世界学联代表团大会上,她激情地高唱了这支表现中华民族奋起复兴的战歌。

雅茉莉出身在一个来自美国的传教士家庭。父亲雅吉姆(James Yard,昵称Jim,吉姆)来自美国美以美会,驻四川成都及上海。他与妻子及四个女儿都在中国生活,其中三个都是在中国出生,而雅茉莉是雅家第三位千金。

雅吉姆热爱中国,返美后在给朋友的信函中说:西方与东方能够通过友谊和合作达成相互理解。中国和美国两种伟大的文明需要相互演绎。” 在今天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中,这个见解也是很有历史意义的。更有意义的是,雅吉姆还在1925年翻译出版了民国元勋学运妇运先驱唐群英的英文诗集。一代女魂” 唐群英的事迹,对雅茉莉一生作为美国学生和妇女领袖,恐怕是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的。

父亲吉姆的言行也教会了女儿茉莉要有担当。在美国巡回演讲时,雅吉姆敦促教会将教育机构移交给中国人掌握。他踩疼了许多人的脚踝,” 雅茉莉后来回忆说,由于当时中国所有的教会大学都由白人当校长,这些人都感到愤怒,认为校长是他们的工作,而我父亲就被教会一脚踢了出来。返美后,雅吉姆立即投身于社会及政治活动之中。在《纽约时报》(19251018日)上高呼中国的崛起将为世界之最伟大的同时,雅吉姆也在该报(192682日)上宣称种族偏见是美国最大的问题:我们正在剥削弱国;希望平等付诸实践。

就像自己身前的父亲一样,雅茉莉也成为了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她甚至自豪地说,正如父亲走在了他时代的前列一样,我比我的时代领先了至少10年。

在这次为支援中国抗日战争,作为世界学联代表访华时,25岁的雅茉莉在返美十三年后,已然成为美国著名的学生领袖。早在大学斯沃斯莫尔学院低年级时,雅茉莉就在学院年报上以带着一对微笑的蓝眼晴的真正鼓动家的名声誉满学界。没有人不被她说服,更没有人能让她闭嘴。” 热烈的亲和力,强烈的号召力,这大概就是年轻的雅茉莉之成其为全美学生领袖的人格魅力了。

在武汉,雅茉莉毫无例外地赢得党政军民男女老少的喜爱,所到之处深受欢迎。尤其是在学生和儿童中,成为一呼百应的偶像。在很多场合里,她都与大家一起放声高唱义勇军进行曲

早前几天的68日上午,她与世界学联代表团其余成员一起,走访了位于原汉口同仁医院的汉口第一临时保育院。次日(9日)的《新华日报》以世界学联代表团参观儿童保育院为题,报道了这次活动。难童正唱着义勇军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