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臣簋 
公臣簋,西周晚期饭食器,1975年陕西省岐山县董家村出土。通高21.5厘米,口径20厘米,腹深11厘米,重4.3公斤,岐山县博物馆藏。
公臣簋  局部

公臣簋,见同铭四器,两器完好,两器失盖,其形制、纹饰完全相同,大小略有出入;鼓腹,弇口,有盖(两件失盖);兽首衔环耳,圈足下有三个兽面附足,盖面隆起,上有圈状捉手,盖沿和器沿饰窃曲纹,腹部饰瓦纹。

公臣簋 局部
公臣簋 铭文
器底铸铭文六行,除最后一行八字外,每行七字,共四十三字。铭文记载了虢仲任命公臣为其家臣,令其掌管百工,赏赐给公臣马乘、钟、铜,勉励其认真履职,公臣感念虢仲的恩惠,所以铸作此器,希望如此之荣光为其后世子孙万年永宝。
公臣簋 铭文拓片(一)
公臣簋 铭文拓片(二)

试解其文:

虢中(仲)令(命)公臣,司朕百工,易(赐)女(汝)马乘、钟五、金,用吏(事)。公臣(拜)(稽)首,(敢)(扬)天尹不(丕)显休,用乍(作)尊(簋),公臣其万年永宝兹休。

(小拓展:周代金文中常见仅以国族名加家族排行来作为人名称谓的现象,本铭文中的虢仲即是其例,此类称谓多出于尊敬、避讳等因素而省略了名字,由于称谓对象为宗子或其他名位显赫的人物,一般不会造成误解。)
今特选取耿自礼先生日课西周《公臣簋》临习作品两通,与君共赏。

(日课一)

积庆堂日课 || 耿自礼临西周《公臣簋铭》欣赏

(日课二)

(局部欣赏一)

(局部欣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