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银行存款居高不下,一边是国内消费市场萎靡不振。什么原因?一边是穷人没有收入预期,不敢消费。一边是富人物质极大丰富,应有尽有,对于物质消费没有需求。
那么,怎么激活消费市场呢?文化层面的消费就是重中之重了。这方面的消费,在我国才刚刚起步。人们物质需求满足了,精神层面的爱好就会应运而生。比如旅游了,参观博物馆了,看演唱会了,等等的休闲娱乐就会多起来。
这方面,古代艺术品的收藏,就是关键。当今社会上的古代艺术品,大量存在于民间老百姓手里。这些穷人拥有这些文物,他们急需要变现来改善家庭生活,急需要用钱来购买日常用品,或者满足住房需求。可是,文化消费市场没有相应的鼓励措施出台。民间文物不能够在市场上光明正大的贩卖变现。
现在的问题是,富人手里的钱无处花,不能够将财富往下层民众手里流动。穷人手里的文物,不能够自由的卖给有需求的富人们。上下不通了,不流动了。穷人没有进钱门路,就没有钱来进行物质方面的消费。
这就是消费瓶颈,就是消费市场的问题所在。怎么打通这些文物消费循环流通呢?就是鼓励富人进行文化消费,就是鼓励富人从事文物收藏。
今天就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打通上下消费循环的重要性。

比如,这一件唐代青铜镜。在拍卖市场,这样的小铜镜买卖需要12.65万元。可是,比这样的镜子好几倍的鎏金镜子,在民间就不能够交易,不能够上拍卖市场进行销售。如下图所示:
拍卖公司拍卖的镜子,是富人之间的资金循环。这些钱没有进入老百姓手里,老百姓需要改善生活条件的,急需要这些钱的,可是,国家不允许民间文物销售。拍卖公司也不敢征集。有一个倒卖文物罪在头上高高悬着。富人不敢买,穷人不敢卖。生怕不小心被选择性执法打击了。
我们的文物管理者,以及全国老百姓都知道,当今社会民间收藏的文物是天文数字。就是这些民间文物资源实现不了流通变现。文物消费循环渠道不畅通,富人的钱想花而花不出去。
怎么刺激文化消费?让富人心甘情愿的消费,唯有开放文物市场了。怎么来实现国内消费循环?让老百姓拥有的文物资源尽快变现,改善物质生活条件。
消费升级,需要一个良性循环的文物市场。提高民族文化自信,需要人们传承民族文化遗产。
不说文物消费了。想想看,就说文物重要,文物需要保护。那么,我们重要的文物资源,在民间不值钱。谈什么文物保护?怎么实现文物保护?
如果文物资源在民间成为一种包袱,当作鸡盆、夜壶,成为废品、杂物、垃圾。谁之错?谁之罪?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