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微头条写了一篇“徽州古廊桥~北岸廊桥”,今天写另一座徽州古廊桥~岩寺洪桥。
岩寺明代廊桥~洪桥
洪桥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后街的溪流颖水之上,又名洪福桥。
岩寺洪桥
颖水在洪桥附近汇入丰乐河。丰乐河至歙县与富资河、布射河、 扬之河汇合后称为练江。练江向下游依次注入新安江、千岛湖、富春江、钱塘江,最后流入大海。
岩寺洪桥
洪桥始建于明成化五年(1469年),长约18米,宽约2.8米,是一座结构精巧的廊桥。资料显示,明成化之前此处原有木桥。明成化五年当地人郑荣彦在溪水上建起四个石垛,石垛上铺设长木,成为石桥墩木桥面的桥,并在桥面上建起五间廊屋,中间设佛龛,两头砌有步行石级,从此成为廊桥。
岩寺洪桥
清康熙年间桥身毁于火灾,后仍旧架设木桥。清雍正十年(1732),郑荣彦的族孙郑为翰再次重建。民国初年(1920)当地人方德重修洪桥,才将桥面改为长条石。

岩寺洪桥巨石桥面
由于新四军军部就在洪桥旁一百多米的金家大院,洪桥东端有桥头名为“香积”的小屋,在抗日战争期间,成为新四军军部发报室。
洪桥东小屋曾为新四军军部发报室
桥西小屋曾为新四军军部机要科
叶挺、陈毅、袁国平等新四军将领经常在桥廊内与岩寺的开明人士聊天、下棋,宣传抗日的主张。现在桥中央有项英“为中华民族解放而斗争到底”手书真迹。
新四军政委项英手书真迹
今天人们登上洪桥,可以看到长达6米的巨型条石桥面(如图)。连廊两边的“美人靠”条椅,更是当地居民和外来游客休憩观景和夏天纳凉的好去处。
岩寺洪桥两边设有“美人靠”长椅
洪桥两侧的“美人靠”长椅
古徽州的廊桥不少,但与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紧密相连的廊桥,仅此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