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书界有一争议,讨论千年,仍是没有结果,那就是张旭、怀素的草书,谁更胜一筹,大部分人觉得,张旭首推狂草,自然他的思想超前,水平卓越,技法纯正,实际上,论综合实力,怀素强悍一些。

怀素幼年出家,整日在寺庙练习书法,把寺庙周围的芭蕉叶子,一度写满字迹,刻苦程度,显而易见,由此他的基础扎实,笔力强悍,青年时期酒后创作书法,恰好被李白看到,震撼不已。

故而写出那首,著名的《草书歌行》,曰:“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李白见过张旭、怀素的狂草,接触的高手,也不在少数。

怀素凭这幅“鬼画符”,完美战胜张旭,可惜被日本买走,秘藏1000多年!

然而见到怀素之后,却给出如此高的评价,认为其字“天下无敌”,足以见精妙程度,况且怀素也曾拜师,继承“二王”笔法,还修习禅宗,思想境界高深,从万物取法,用笔极尽自然,气息虚和、悠远,

譬如欣赏16岁写的“鬼画符”——《秋兴八首》,完美战胜张旭,全卷共计467字,彼时他读到,杜甫的这8篇诗歌,深有感触,激起悲悯之情,遂借由情感,以狂草抄写,单字约为3~7厘米。

这一时期的书法,笔锋大多外露,锋芒尽显,虽然仍是摹帖的早期,但是自我风格,已经初步凸显出来,线条瘦劲硬朗,彼此之间缠连,蕴含几分张芝“一笔书”的风格,似面纸云烟笼罩纸面,极具艺术气息。

并且怀素运笔迅疾,转折处多圆转绞锋,体现骤雨旋风般的韵律,就像“兼天涌”3字,笔画连接一起,形成一个字组,尤其是中间的“天”字,极尽简化,横画凝厚顿折,下面一笔连成,虚和飘逸,鲜明的视觉对比,突出动势和艺术感。

这幅《秋兴八首》的原稿,早已消失不见,目前唯有“初拓本”尚存,可惜当年“遣唐使”来朝,将其买走,秘藏了1000多年,现藏日本大东文化大学书道研究所,国宝少有人见过。

直到近期,才逐渐公开,卷首“秋兴八首”4字,毫无漫漶,细节也颇为清晰,能看出用笔的细节变化,可时常临摹,通过怀素早年的外露笔势,学习狂草笔法、姿态,掌握自如狂逸的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