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玉多年,我深信每一次与美玉的邂逅,皆是造物者无声的私语。玉龙喀什河的籽料,每一块都承载着独特的故事与气韵。眼前这方静卧的和田籽料,便以其无言而深沉的美攫住了我的目光。指尖触及那温润油脂感的瞬间,便知其不凡。

原石体态扁平,覆以大块凝重的枣红皮色,内里玉质却细腻油润,棱角尽被岁月温柔抚平。其白玉皎洁无瑕,日光下如凝脂,又似一捧凝固的清辉。最令人心动的,是那皮色轮廓朦胧间唤起的记忆——恰似宋代佚名画作《子母鸡图》的神韵。

细观此石,正面大片枣红皮俨然一只母鸡:它微垂首作啄食状,一侧羽翼舒展,仿佛翼下正庇护着雏鸡;侧面一小块俏色红皮,则形如一只雏鸟,正欢欣扑向母亲的怀抱。这浑然天成的画面,岂非一幅尚未落笔完成的《子母鸡图》?我为其取名“画鸡”,正是因其皮色宛若未竟的笔触,留白之处引人无限遐思。玉本无言,却以此诉说亘古的温情。

鸡,五德之禽:头戴冠为文,足有距为武,敢斗敌为勇,见食相呼为仁,守晓不失时为信。其名谐“吉”,自古便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在祭祀庆典中代表生生不息;其啄虫护宅之功,亦衍生出“鸡王镇宅”之说。“画鸡”原石,正是造化以天地为笔,将这份祥瑞深情镌刻于和田玉的温润之中。置于案头,似可拂去尘嚣,带来一片安宁祥和。

《子母鸡图》深得明宪宗朱见深珍爱,他题诗其上,“偎窼伏子无昏昼,覆体呼儿伴日曛”之句,深情如诉母鸡护雏昼夜不息,亦如他与万贵妃爱情不离不弃。画中那份守护的勇毅,仿佛已化作玉上殷红的皮色,无声传递着永恒的守护哲思。艺术跨越时空,在此刻,玉与画达成了深沉的共鸣。

玉中母鸡护雏之景,何尝不是人生的映照?我们奔波于世,终需一方温暖的庇护。我抚玉沉思,母爱如羽翼般无私宽广,覆盖稚嫩的生命,予其安然。在浮躁时代,我们当学母鸡——警惕守护所爱,却不忘仁心。

身为藏玉人,我视此石为天工杰作。新疆和田枣红皮籽料本就珍稀,此石皮色如血似霞,白肉纯净若雪,象征赤诚初心;棱角圆润,是风沙磨砺后的温柔。取名“画鸡”,因其天然皮色已自成画卷——宋代风骨,现代哲思,尽在其中。

愿每位观者,见此红皮如画,皆能领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玉中蕴深情而无尽。母慈子孝,非独人伦之常情,亦是万物共生共荣的自然之道。藏玉于此,不止为镇宅安家,更为守护心魂,让那份永恒的温情与力量,在岁月流转中生生不息。

画鸡,聚黑皮原石,新疆和田籽料,天成画卷,玉润情深

画鸡,聚黑皮原石,新疆和田籽料,全身满皮,真皮无二上,真皮真色真籽,参考白度近一级,肉眼不见结构,打灯结构细腻均匀,润度很好,油分十足,局部有皮绺,尺寸约34.6*24.5*13.9mm,重约21.5克。